首頁 > 史學文史 > 《尼布楚條約》簽訂留下了一個“待議區”!清朝沒落之後被沙俄侵佔!

《尼布楚條約》簽訂留下了一個“待議區”!清朝沒落之後被沙俄侵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尼布楚條約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十七世紀的沙俄,逐漸強勢崛起,開始染指中國的東北地區。當時的康熙皇帝,派兵打敗了沙俄的入侵,一場“雅克薩之戰”,令沙俄嚐到了這個東方大國的厲害,知道暫時從清朝手裏佔不到什麼便宜。

《尼布楚條約》簽訂留下了一個“待議區”!清朝沒落之後被沙俄侵佔!

而另一個大背景下,清朝當時也正在積極準備平定準噶爾的戰爭,不能長時間兩線作戰;而沙俄這裏,他們和土耳其也一直處於戰爭的狀態,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爲了和沙俄爭奪世界霸權,雙方前前後後打了長達241年的時間,平均不到20年,就要兵戎相見,因此對於沙俄來說,和清朝談判以避免樹敵過多,所以也不想擴大戰爭的態勢,由此在雙方都心照不宣的意圖下,都選擇了妥協的方式。

於是在公元1689年,兩個國家開始了邊界談判。清朝派出的是索額圖、佟國綱兩位朝廷大員;沙俄派出的是戈洛文,雙方經過一番脣槍舌戰,在尼布楚簽訂了條約,史稱《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簽訂留下了一個“待議區”!清朝沒落之後被沙俄侵佔! 第2張

該條約主要有三種文字寫成,一個是滿文,一個是俄文,另一個是拉丁文。條約中最爲主要的一項,就是約定了兩國之間的邊界劃定,條約明文規定: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爲中俄東段邊界,烏第河地區爲待議地區;兩國嚴禁越界入侵和收納逃人;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通商貿易。

文字不多,也很好理解,但裏面一條“待議區”,無疑是最令人迷惑的地方。什麼是“待議區”呢?爲何要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待議區”。

《尼布楚條約》簽訂留下了一個“待議區”!清朝沒落之後被沙俄侵佔! 第3張

待議區,顧名思義,就是雙方對一塊地方都有主權方面的利益訴求,但因爲種種因素,誰也不肯讓步,所以就設立一塊待議區,等到哪一方的資料更爲詳細、實力更爲強大時,再來解決這一問題。

當時針對烏第河地區這一待議區的問題,大清和沙俄就曾在條約中這樣寫道:“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諸川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今尚未決,此事須待兩國使臣各歸本國,詳細查明之後,或遣專使,或用文牘,始能定之。”

《尼布楚條約》簽訂留下了一個“待議區”!清朝沒落之後被沙俄侵佔! 第4張

而烏第河地區之所以成爲待議區,是因爲雙方對於外興安嶺的走向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大清和沙俄外興安嶺的東段邊界,外興安嶺的走向卻呈現出南北兩個分支,中間就由烏第河將其分開。

所以清朝認爲,應當以外興安嶺的北支走向爲劃分;但是沙俄卻不同意,他們提出不同意見,應當以外興安嶺南支,也就是烏第河這一分水嶺,作爲大清和沙俄之間國界的分界線。

《尼布楚條約》簽訂留下了一個“待議區”!清朝沒落之後被沙俄侵佔! 第5張

雙方爲此爭執不下,因此在最後簽署條約時,就留下了這個小尾巴,將烏第河地區劃爲了“待議區”。

或許在清朝看來,有的是時間,將來強大了收復也不遲,誰知一百多年後,清朝衰落了,而沙俄更強大了,他們早就覬覦該地,並在1958年強迫清政府和他們簽訂了《璦琿條約》,由此該待議區全部被沙俄侵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