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的爵位制度分幾級?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古代的爵位制度分幾級?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爵位的等級制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代的五爵來自春秋戰國時期,但其中的侯爵最早來自西周。到了春秋時期,大國爭霸中,爲了能夠體現諸侯國地位的差距,就出現了五個爵位等級的制度。

古代的爵位制度分幾級?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對於五等爵的記載,來自於《孟子.萬章》: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孟子在此書中描繪了一個完整的爵位等級和結構,這也爲後世的中國爵位奠定了基礎,後來的王朝也一直沿用這一套爵位制度。

這裏,我們先細分一下五等爵的代表什麼意思

在西周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解釋到“公”,這一類對公爵的稱呼包括:周工、召公、明公、毛公等等,這些人都在王朝中掌握重要的職位,比如西周時期的卿事寮和太史寮。

西周金文中記載的“候”包括:魯、齊、蓋、康、薛、井、楊、陳、量等等。所有的“候”全部都位於三門峽以東的殷商故地。西周的候指的是坐鎮一方的軍事首領人物,後也就是一個擁有軍事力量,負責軍事行動的地方最高掌官。

伯在當時指的是家中的長男,長子稱伯、次子稱仲、三子稱季,三子後面的幼子全部稱叔。但伯到底是不是一個爵位?

倗出土了“倗伯簋”,同時還出土了“倗仲鼎”,這裏的伯仲顯然也是表示長幼輩分的稱號,而非爵位。

殷商子姓,在甲骨文中,對子姓宗族統稱爲“多子族”,而那些貴族則會被稱爲“子某”如子魚等。西周出土的青銅器中,大部分的“子”都很可能是殷商貴族或者相關宗族的後人。

資料顯示,“男”在西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低級的貴族,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而他們的封號只是比一般的百姓更一點而已,這也是可有可無的爵位。

因此,“公侯伯子男”五爵是由天子賜封的,但享有特權的爵位只有“候”,因爲他是作爲軍事力量的代表,而“公、伯、子”等都是宗族裏面的尊稱或對族長的稱呼,並沒有實權,有的只是殊榮。

春秋戰國後的五爵位發展史

秦國統一後,撤銷了分封制,而五等爵制度也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二十等軍銜爵位制度。二十等爵位最高等級爲徹侯,漢朝稱列侯,秦漢時期說的封侯,就是這個候,不是西周時期的侯爵。

古代的爵位制度分幾級?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第2張

晉朝由於是篡位得來的,曹魏政權吸取教訓又恢復了五等爵制度,而秦漢的二十等爵制也在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兩種侯,五等爵的侯爵和二十等爵的列侯。於是晉朝就把五等分封制中的爵位改爲高於二十等軍銜制的爵位,也就是說公侯伯子男爵位下面纔是列侯。

南北朝時期設立新的爵位制度,廢除了當時已經變味的二十等爵制,爵位裏面之保留了五等爵制。這個制度歷經幾個朝代後略有改動,但大體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古代的爵位制度分幾級?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第3張

(西方國家爵位等級)

而撤銷了二十等軍銜爵制後,五等爵在後期也不在有實際權力,它更多的只是代表一種榮耀,比如國公,郡公等都只是一種榮譽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