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國是怎麼從高原進關中的?秦人的融合之路是什麼?

秦國是怎麼從高原進關中的?秦人的融合之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秦國崛起之路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秦國自秦文公即位以來,運氣一直不錯,不但走下高原建都於關中西部,還佔領周平王所封的岐山以西所有土地。秦文公爲了融入中原文明,摘掉戎人的帽子,他學習周朝禮制,安撫周朝遺民。

此前的秦人更像是一個部落,沒有一部像樣的法律,只有幾條家法,秦人碰到難以決斷的事情或者糾紛,就找宗主或者長輩,典型的部落性質。

隨着秦國下山之後勢力迅速擴張,原來那種部落處事方式顯然已經不適用了,秦文公學習周朝禮制,首先是制定法律,讓百姓做事有法可依,產生矛盾有法可治。有了法律,秦文公設立史官,記載秦國發生的大事,這個偉大的國度從此便正式載於史冊,名垂千史。

除此之外,秦文公建造祭天地的鄜[fū]畤[zhì],用牛羊豬三種牲畜舉行祭祀。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秦人逐漸與當地的周人融合,從邊陲遊牧民族,演化爲中原的諸侯。

秦國是怎麼從高原進關中的?秦人的融合之路是什麼?

圖-秦憲公遷都平陽後疆域

就在秦國大發展的時候,日後的那幾個對手,卻不同程度遭遇了麻煩。

楚國,在西周時代就奠定領土第一大諸侯的南天霸,自從西周末年周宣王組織漢陽諸姬防範,楚國就被鎖定在南方不能北進,再加上長達一百多年的內亂,導致這個巨無霸暫時無暇顧及中原和關中。

此時楚武王弒侄,強勢即位結束楚國一百多年的內亂,楚國將矛頭對準南陽的申國,楚國將深陷申國的泥潭長達半個世紀,無法威脅中原。(楚國的歷史請關注本系列作品《楚國》的篇章)

齊國,正處於齊桓公的祖父齊釐公時代,此時的齊國只是比魯國略強,難言稱霸中原。況且齊國與秦國,在中原的東西兩頭,這時候齊國對秦國沒有什麼威脅。(齊國的歷史請關注本系列作品《齊國》的篇章)

晉國,春秋時代秦國最爲強勁的對手,秦國似乎也一直被晉國所壓制。但此時的晉國,遠不如人們想象中的強大,雖然晉文侯保護周平王東遷,又殺死周平王的死敵周攜王,但晉國也只是河東地區的一個大諸侯而已。

此時晉文侯過世,其弟晉成師便在自己的地盤曲沃,擁兵自重,自成一國。晉國一分爲二,這種分裂的局面長達八十年,這一時期晉國無力擴張,更不可能干涉秦國在關中的擴張。

那麼秦國要對付的,就只是分裂之後的犬戎各個部落,確實是個千古良機!

秦國東部,在西周鎬京故地附近,盤踞着一支犬戎部落,名叫蕩社。周平王東遷之後,蕩社一族便走下高原,到達關中的腹心鎬京一帶,建立城邑,統治當地周人。

蕩社人的志氣可不小,他們將部落遷移到山下,是決心要在關中安家,而蕩社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他們與秦人一樣,希望重塑當年周人走下高原建立王朝這樣的壯舉。

與秦人相比,蕩社人同樣擅長騎射,他們只是缺一個周朝的爵位,實力並不比秦人弱。

秦人與蕩社人小規模交鋒之後,秦文公知難而退,不再主動進攻蕩社,而是大力招攬周人入伍,準備實力成熟後再與蕩社決一雄雌。以雙方的實力和地理位置而言,誰擊潰對手,誰便能佔據關中!

不過秦文公在世之時,並未發動對蕩社的戰爭,秦文公一直認爲秦國實力還沒有到,需要休養生息。

公元前716年,即位長達五十年的秦文公去世,回顧秦文公這一生,雖然談不上波瀾壯闊,卻對秦人立足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年秦文公帶領秦族健兒下山,七百騎七百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秦人已經有駿馬萬匹以上,騎兵達三千,步卒更是多達五千。秦人的騎兵,還是以秦人爲主,補充了少了周朝遺民中擅長騎射的男兒,而步兵則以周人遺民爲主。

通過這幾十年的大發展,秦人已經完全立足於關中,秦文公給後人留下的遺產不可謂不豐厚。秦文公是一位偉大的國君,他與周朝的周文王一樣,配得上“文”這個諡號!

秦文公在位長達五十年,他去世之時,太子已經先他而去。按照高原民族的習俗,兄終弟及,秦文公如果過世,他的弟弟可以即位,或者由已故太子的弟弟即位,都是可行的。

不過這一兄終弟及的習俗,與周朝禮制格格不入。按照周朝禮制,太子死了,應該由太子的嫡長子即位。秦文公一生都努力讓秦人融入中原文化,在這種繼嗣問題上,他毫不猶豫地宣佈立太孫秦立爲新的國君,是爲秦憲公。

穩妥起見,秦文公彌留之際,託孤三位顧命大臣,弗忌、威壘、三父。雖然秦文公大力學習周禮,弘揚文明,但是秦國還是保留了不少戎人的習俗。

弗忌、威壘、三父三位顧命大臣,官職都是大庶長。而大庶長一職,也是秦國獨有,東方諸侯並沒有這種建制。(秦國的很多官職都是特有的,楚國也是如此,足見秦、楚融入中原大家庭的路程相當漫長。)

大庶長,三個字可以分開解讀。庶,是相對於嫡來說的,正妻所生的兒子叫嫡子,其他妾所生的叫庶子。長,有長子的意思。庶長,最初是妾所生的兒子中最大的那個,其身份頗高。庶長後來演化爲一個官職,說明這一職位的重要性,通常是公子身份的人才能擔任。

大庶長,大就是高級的意思,與大將軍類似,凸顯這一職位的權利。大庶長,也是春秋初期秦國最高官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後來戰國時期秦國的20級軍功爵位制,又演化出左庶長(10級)和右庶長(11級)兩個爵位,而大庶長則高居第18級,僅次於關內侯(19級)和列侯(20級)。

弗忌、威壘、三父,既是宗室重要成員,又是權傾朝野的大庶長,秦國的朝政和軍隊,就控制在這三人手裏,新即位年僅十歲的秦憲公,還不能發號施令。

公元前715年,秦憲公在三位顧命大臣的輔佐下即位,秦國曆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秦憲公即位之初,弗忌、威壘、三父這三位大庶長雖然把持朝政,控制軍隊,但是他們三個還是能繼續秦文公的遺願,向東拓展領土。

公元前714年,三位大庶長向東遷都一百餘里,到達平陽。這次遷都的目的,是方便軍隊向東調遣,可以預見秦人下一個動作就是東進滅蕩社。

秦國是怎麼從高原進關中的?秦人的融合之路是什麼? 第2張

圖-秦憲公遷都平陽後疆域

遷都平陽之後,三位大庶長便馬不停蹄引領大軍,沿着渭河而下,準備與蕩社戎一較高下。

秦國三軍,弗忌、威壘、三父各領一軍,十一歲的秦憲公作爲監軍也參加了此次行動

大庶長威壘領兵沿着渭河而下,他的任務是作爲先鋒,一探蕩社軍力。威壘是三位大庶長中性情最急躁的一位,他勇猛善戰,不錯過任何一次戰鬥的機會,這次他便是主動請纓要打先鋒。

大庶長威壘引領騎兵五百,步卒一千,作爲先鋒先行,而另兩位大庶長弗忌、三父則引領大軍,相隔五十里跟進。

渭水河谷,密林之中,大庶長威壘領着一千五百步騎,迅疾地往東進發,沿途渭河美麗的風景,絲毫沒有吸引秦人的注意,他們都在爲即將到來的戰鬥緊張和興奮。

密林中,小鳥的鳴叫聲、戰馬的得得聲、微風的呼呼聲交織在一起,像是彈奏高低音的一首樂曲,當然秦人只顧趕路,他們無暇感受自然的樂章。

“哎呦!”一聲嚎叫中斷了秦軍先鋒軍的進程,打斷了美妙的樂曲,衆人豎起耳朵,急切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啊!哎呦!”一聲聲嚎叫不絕於耳,大庶長威壘立即判斷,自己中了埋伏。

只見那密林深處,高樹上,山坡頂,巨石後,只要能藏人的地方,一支支冷箭呼嘯而來,接着一個個平日生龍活虎的老秦人倒下,沒有了主人的戰馬不知所措,喘着粗氣急哄哄不知道該往哪裏奔,現場的氣氛一片混亂。

“賊他娘,中埋伏了,給我撤。”大庶長威壘咬牙下令道,這位作戰極爲兇悍的秦將,也深知能屈能伸的道理,中埋伏了快速撤退,這是不幸中的上策。

“嗖”的一箭,大庶長威壘只覺大腿一陣劇痛傳來,“賊,快撤!”大庶長威壘一邊強忍住被弩箭射中的劇痛,一面指揮秦軍先鋒撤退。

大庶長威壘不愧是老秦人的宿將,他鎮定自如指揮秦人撤退,待到退出密林,他才折斷大腿上的箭矢,清點人數。這一次中伏擊,秦人損失一百多人,而他們卻連對方的人影都沒見到幾個,戰鬥的過程和結果都令人沮喪。

蕩社人的伏擊,說明他們隨時警戒着秦人,秦人要奪取關中中部,看來不會輕鬆。頭一次大規模對蕩社用兵,秦人就遭遇一場莫名其妙的敗仗,難免讓人喪氣。另兩位大庶長見威壘遭此打擊,知道蕩社人早有準備,不敢再深入渭水中游,只好退兵。

秦都平陽城,秦宮密室當中,弗忌、威壘、三父這三位大庶長圍定沙盤,商議如何破敵。

弗忌皺眉道:“蕩社人勇悍,急切不能下,我等須覓良策。”

弗忌是三位大庶長中最年長的,其人兩人都對弗忌頗爲尊敬,他也是三位大庶長中最有話語權的。

一提到蕩社人,威壘那大腿箭傷就隱隱作痛,他狠狠道:“與蕩社一戰,怪我輕敵,以至損兵折將,他日我要扒他們的皮。”

弗忌愁眉不展,又道:“來年我軍與之再戰,須做好更多準備。”

三父是三位大庶長中最年輕也是最沉默寡言的,但是他也最有戰略頭腦,此時他指定沙盤道:“蕩社與我近,亳戎離我遠,若閃擊亳戎,必可一舉奪其地。我有亳戎之地,對蕩社將形成夾擊之勢,那時再起兵伐蕩社,大事可定。”

“善!”弗忌、威壘同時喊道。

三人又做了一番研究之後,弗忌道:“我等速去稟明主公,就依此行事,其他細節再做商討。”

三人匆匆離開密室,奔後宮,尋秦憲公而去。

公元前713年,秦國出兵亳戎,這一次秦人相當謹慎,提前一年就派出哨探,在各個險要位置刺探亳戎軍情。而亳戎對於秦人的侵入,毫無防範。秦人閃擊亳戎,一舉滅其族,並其地,亳戎王隻身逃往蕩社。

秦國是怎麼從高原進關中的?秦人的融合之路是什麼? 第3張

圖-秦國滅毫戎後疆域

這次勝利對秦國的影響是深遠的,秦人不但擴張了土地,而且對蕩社形成多條進攻路線,最關鍵的是秦人與東方諸侯也加強了聯繫。

秦國攻滅亳戎,這樣秦國前往東方的通道就打開了。在這條道路上,只有一個大荔戎是犬戎部落,大荔戎見秦軍威武,在秦軍攻滅亳戎不久便與秦國結盟。

秦國攻滅亳戎,還有另一個多米羅骨牌的連鎖反應。公元前712年,秦憲公迎娶了美麗的魯國公主。

其實早在秦文公在世時,就爲孫子謀定了這樁婚事。只是此前由於秦憲公和魯國公主年齡太小,而且秦國到中原的通道還未打開,魯國不敢貿然送公主到秦國,說不定犬戎人來個搶婚,那魯國就顏面無存了。

如今秦國打通了從關中西部到中原的通道,十三歲的秦憲公也不是幼兒了,屢屢被齊國欺負的魯國立即將公主送來,以圖在關中結盟一個強力外援。

魯國是孔夫子的故國,而周朝是禮儀之邦,魯國是周禮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擁護者,甚至將周禮發揚光大了。在魯國,周禮是人們的行爲準則,上至魯公,下至百姓,不論是國家大事,還是日常小事,都遵從周禮來做。

魯國將公主嫁入秦國,可見秦國的實力已經相當可觀,也標誌着東方諸侯對秦國的看法,已經不是將他們視爲西戎,而是將秦國納入周朝禮儀之邦大家庭。

秦國留下一半軍馬鎮守各處要塞,弗忌、威壘、三父和秦憲公領兵,到達洛水河畔,迎接來自東方的美麗公主。

這一次聯姻,對秦人來說有着劃時代的意義,秦人上下都很關注這次聯姻,這纔有了幾位重要人物親自迎親的壯舉。

說起秦人與東方文明聯姻的歷史,可以從第一個秦人非子說起。

非子的父親大駱,娶了西周申侯的女兒爲妻,生下嫡子成。這個成,便是秦非子的兄長,後來成的後人被犬戎所殺,成的領地被秦非子的後人兼併。

這一次的聯姻,不能算嚴格意義的秦人與周人聯姻,因爲申國並不是周朝姬姓家族的。秦人真正意義上的聯姻,要到秦人第三任宗主秦開時才發生。

秦開即位第一年,便將妹妹謬贏嫁給西周豐王,以加深與周王朝的聯繫。周朝都城鎬京在渭河東岸,對岸還有一個豐京,組合起來就叫豐鎬。在豐京稱王的周宗室,其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秦開將妹妹謬贏嫁給豐王,正是看中豐王在西周王朝的影響力。

秦人與周王朝的這一次聯姻,使秦人政治地位大幅提高。不過前兩次聯姻所產生的後代,並不是秦人,只有這第三次聯姻,秦憲公與魯姬的結合,他們的後代將肯定是秦人,後來秦人的血液中逐漸流淌着中原文明的基因。秦人如此重視這一次聯姻,就不難解釋了。

洛水河畔,魯國人不但送來了美麗的公主,還一併送來幾大車的銅錢、綢緞、美酒,彰顯這個東方顯赫的諸侯國富裕而有禮。

遠處一隊馬車緩緩而來,讓秦人驚奇的是,魯國公主並未坐在馬車中,而是頭戴紫金簇,身穿繡花裙,騎着一匹白色高馬,在婢女的簇擁下穩穩馳來。

年少的秦憲公雅氣未脫,馳馬向前,趁人不注意,飛身躍上魯姬的坐騎,從後面一手抱住魯姬,一手握繮繩,魯國的駿馬揹着這對新人,慢跑於洛水河畔。

正是“洛水河畔揚秦旗,駿馬背上抱魯姬”,年少的秦憲公快意人生。

秦人見秦憲公如此,紛紛大笑,以秦人的習俗,少男少女在馬背上游戲,這乃司空見慣的事情,何況還是名正言順的夫妻。只是那送親的魯國人,對眼前的場景感到一絲羞愧,又不敢言,有些尷尬。

秦國國君秦憲公與魯國公主魯姬,這對少夫少妻,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就連續就生下兩個偉大的兒子秦武公和秦德公,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秦國滅了亳戎之後,下一個首要目標,毫無疑問是蕩社戎。

正當秦國上下磨刀赫赫,準備與蕩社大戰一場的時候,東方傳來一個消息。公元前709年,遙遠的關中東部芮國,發生了一起國君被驅逐的惡性事件。

芮國,位於關中東部河西地區,當時芮國國君的母親,溺愛小兒子,因此與小兒子聯手,將大兒子芮國國君芮伯萬趕出了芮國。芮國國君最終渡過黃河到達魏國避難,他的母親也給他編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寵姬太多!

這個事件在春秋時期不是個案,而是“禮崩樂壞”的普遍現象,在此之前鄭國也出現過,鄭莊公的母親與其弟對付鄭莊公的事件,不過那一次鄭莊公控制住了局勢,沒有讓芮國這種悲劇發生。

芮國發生驅逐國君事件,天下震動,最害怕發生“禮崩樂壞”現象的是周天子周桓王,他怕國人依葫蘆畫瓢,讓這種事情在洛邑重演。周天子雖然只有東周洛邑附近的領土,與西周時期不能相提並論,但作爲天下共主,名義上是要給這些國君撐腰的。

公元前709年,周桓王派軍隊到芮國國君芮伯萬逃往的魏國,將其接到洛邑安置。周桓王雖然沒有派兵進入芮國,但他妥善安置芮伯萬,還是爲自己贏得了掌聲。

就在周朝的軍隊迎接芮伯萬之時,秦國三軍已隆隆開動,目標正是芮國。

秦國是怎麼從高原進關中的?秦人的融合之路是什麼? 第4張

圖-秦軍首次到達河西

秦軍可不是來接人的,秦軍攻打芮國,以爲芮伯萬討說法作藉口,將勢力範圍推向中原。

芮國地處河西,這個日後讓秦晉兩國魂牽夢繞河西,位於黃河與洛水之間,土地肥沃,兵家必爭之地。三位大庶長之所以長途跋涉來攻打芮國,真正的目的是佔領這裏,胃口確實不小。

然而渡過洛水之後,秦人突然發現,遠距離長途跋涉作戰,士卒疲勞,糧草不濟,種種不適應。 不僅如此,在芮國秦軍遭遇了堅壁清野,一座座土城面前,秦軍縱然有使不完的勁,也有力無處使。

就在秦軍一籌莫展的時候,壞消息傳來:蕩社戎趁秦軍大軍出動,突然襲擊秦都平陽。

弗忌、威壘、三父這三位大庶長聞之色變,立即召集人馬回兵,想不到第一次遠征,自己的老家還被人偷襲。

“且慢!”大庶長三父突然阻止大軍撤退,道:“蕩社人定然對我軍的行蹤瞭如指掌,此番定在中途埋伏!”

“那該如何回救平陽?”大庶長威壘快人快語。

三父狠狠道:“他打我平陽,我賊他老巢!此去鎬京只有到平陽一半的距離,蕩社的都城正建在鎬京,我打他鎬京,不怕他不回救。”

“此計甚好!”秦憲公雖年齡不大,也知道這是妙計。

三位大庶長和秦憲公計議已定,秦軍再次開動,目標鎬京。鎬京,本是西周的都城,當年犬戎作亂,鎬京早已頹牆敗棟,滿目蒼夷。周平王東遷之後,蕩社戎盤踞鎬京,將這裏作爲他們的狼穴。

三父說的沒錯,蕩社戎果然在秦軍回途中有重兵埋伏,秦軍不回平陽是十分明智的。秦軍直接攻打鎬京,提前上演“圍魏救趙”,反而佔據了主動,蕩社人只得匆匆回援。

關中兩強,正面相遇,一場血戰,不可避免,鎬京城外,兩敗俱傷。

秦人掩埋了陣亡兄弟的身體,垂頭喪氣地回到關中西部。蕩社戎也好不到哪去,損失慘重,也無力追擊秦人,的確是兩敗俱傷。

秦人兩次與蕩社戎大戰,都吃了大虧,看來要在關中做獨一無二的主人,並不那麼容易。

不過秦國也並非完全沒有收穫,通過這一次出兵,秦人又力挺了一次東周王朝,秦國與周朝的關係進一步親近,周桓王決定將女兒王姬嫁給秦憲公這個十六歲的秦國國君。

洛水河畔,秦憲公再次等來了他的愛妻,上次是魯姬,這次是王姬。

十六歲的秦憲公,原本就相貌英俊,儀表堂堂,穿了婚禮服之後更顯得貴氣凌人,禮服主體顏色是黑色,袖口和衣帶是紅色,紅黑相間非常漂亮。

在三父的建言之下,秦憲公也不像三年前那麼頑皮了,他下馬接待東周貴賓團,舉止彬彬有禮,東周公主王姬見秦憲公也是玉樹臨風的好男兒,不免心花怒放,喜不自禁。

通過這一次聯姻,秦人達到了諸侯聯姻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娶周天子的公主爲妻,春秋戰國諸侯何其多,能夠有秦憲公這種殊榮的,卻並不多見。

秦憲公迎娶王姬,秦人與東方文明的融合之路也達到了一段鼎盛期。

秦憲公兩個身份最顯赫的女人,一個是魯國公主,一個是周朝的公主,如果按照周禮,那一定要立周朝公主王姬爲夫人,先前立的魯姬要降爲妾。

但是周王朝早已不是那個號令諸侯的王朝,周桓王本人也在與鄭國的戰鬥中被射中左肩,周王室的威嚴蕩然無存。

考慮到周朝的現狀,秦憲公並未改立夫人,魯姬仍然是秦國第一夫人。三位大庶長似乎對秦憲公這一決定也並不反對,不過幾年後他們的態度將大爲不同,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公元前708年,王姬很快就爲秦憲公生了一個兒子。十七歲的少年秦憲公,至少有三個流淌着東方血液的兒子,且這三個兒子日後都成爲了秦國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