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自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在遼東都司轄境內開始實行軍屯。朱元璋對此極爲重視,經常告誡臣下必須做好遼東等地的軍屯工作。即使在晚年,他還敕令肅王、晉王等遼東藩王,及時督率兵士屯種,並令一年當中要三次向他彙報軍屯情況:“五月,一報禾苗長養何如;七月,再報結實何如;十月,又報所收籽粒若干?”。以期“一歲三報,不惟使朕知邊儲虛實,而屯軍亦不至懈力矣。”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一、遼東都司軍屯的情況

遼東都司軍屯的成員,主要是朱元璋徵發的應徵士兵。其次是因罪充軍的犯人,以及少數民族的歸化部落人員。

在遼東都司軍屯中,又以衛所正軍屯田爲主。但正軍有耕、戰雙重任務,安排好耕、戍衛的比例,才能很好地完成這個雙重任務。關於耕守比例,大體上是因時、因地進行調整。特別是因時不同的差異較大。

明初,遼東都司軍士的守屯比例,一般規定是二分守城,八分屯種;到了明末這種比例則直接倒轉了過來。不過,即使同時期,規定的比例也不盡相同。有的衛所是八分守城,二分屯種,有的衛所是二分守城,八分屯種。

甚至有的衛所,如廣寧等五衛,洪武初年,因爲須供給遼府,“全伍屯田”。所以說起來,此時的衛所士兵屯守分數並不具有十分嚴格的標準。會因時因地因事而有着不同的比例。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第2張

到了洪武十一年,才命五軍都督府更定屯田法,主要原則是“凡衛所繫衝要都衛及王府護衛軍士,以十之五屯田;餘衛所以十之五和五之四。即在衝要衛所處,屯守中半;在非衝要地區的衛所,則是二八守屯,二分守城,八分屯種”。

規定雖然是如此,但往往還是有例外,就遼東都司而言,爲了省海運民糧轉輸供給艱難的困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下令,遼東定遼等二十一衛軍士,自二十八年起“俱令屯田自食”。

就當時遼東都司的情況說,二十一衛的軍士都從事屯田是極有可能的。

第一,當時邊境安謐無事,明軍還處於攻勢;

第二,遼東都司以北還有奴兒干都司所屬衛所作爲遼東的外圍防線;

第三,遼東土地基本爲軍屯。不像山西、陝西邊民雜處那麼複雜,軍田民田犬牙交錯。

軍屯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規定。一般來說,衛所屯田的管理和衛的組織相同。衛指揮使設指揮一人,指揮同知二人,指揮僉事四人,分理衛所諸事。

其中主要的項目是屯種。管屯田的也叫僉事。僉事以下管理屯田的,是千戶、百戶等。這是一般正常的編制。遼東都司的編制除此之外,還專門設置了“管屯把總”以加強對遼東地區屯田的管理。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第3張

遼東都司軍屯的生產組織,是以屯爲基本單位。屯,有時就是所。一屯有若干人或若干戶。屯的基層組織就是“屯所”,及“屯田百戶所”。屯田百戶之上有千戶所,再往上則是衛。爲了防禦敵人的騷擾,有時數“屯”合爲一“堡”,泛稱爲“屯堡”。

屯堡所屬屯數也大多因地制宜。萬歷年間所刊發《開原圖說》,所記錄的二十堡的絕大多數,都標有屯數和屯名。圖說中雖標記爲“民屯”,但實際上都爲軍屯。這些屯數目很多,如遼東都司三萬衛所在地開原城,有威遠堡、靖安堡、松山堡。

而遼東都司軍屯用的耕牛、農具和種糧,大多由明朝戶部提供。永樂二年,“調耕牛萬頭,至遼東”,分給屯田軍士使用。宣德七年,遼東都司諸衛屯種耕牛大缺,明朝再次輸送一萬頭牛補給遼東不足。同年五月,還下達敕令要求廣寧、開原馬市所買牛畜,給寧遠諸位所屯重用,成化12年,給遼陽東州等五堡軍士田五十畝,並牛價銀一兩,據《萬曆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全國屯牛的總數,二十五萬五千六百六十四隻,遼東都司屯牛就佔一萬三千八百七十八隻。

而對於新開墾軍屯的屯糧徵收,明朝往往會給予一定的延緩,如洪武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命遼王府校尉軍事屯田自食,與定遼等衛屯卒十年後始收其租,並由官方解決農具耕牛問題,同時規定晚徵屯賦,這樣就有利的調動了遼東都司下各衛軍屯的積極性,軍事屯田因而迅速發展起來。

二、遼東都司軍屯的作用

遼東都司軍屯,對明朝歷史的發展,特別是對東北政治、經濟的發展都起過重大作用。

首先,通過軍屯,“強兵足食”。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第4張

遼東都司自推廣屯種以來,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糧餉問題,當時,衛所管理的俸祿是:指揮使一員,正三品,歲給祿米六百石;指揮同知二員,從三品,歲給祿米五百石;指揮僉事四員,正四品,歲給祿米四百石;衛鎮撫二員,從五品,歲給祿米一百五十石;所正戶一員,正千戶一員,正五品,歲給祿米二百二十石。這些官員的祿米和士卒的食用,基本有衛軍屯糧攻擊。衛所兵士屯田自給,既鍛鍊了士兵,又充實了糧餉。王圻的《續文獻通考》記載“屯田乃足食足兵之要道”,“所以邊圍富強,不煩轉運”。

其次,恢復和發展了遼東的社會經濟。

通過軍屯,連續開墾了許多荒地,擴大了東北的耕地面積。遼東屯田,從洪武年間開始到永樂年間,爲二萬五千三百頃,糧七十一萬六千石有奇,這是戶部郎中毛泰在一道奏疏中說到的遼東軍屯情況。永樂十七年時,“原額屯兩萬一千一百七十一頃五十畝,該糧六十三五五千一百四十五石”。宣德年間,據毛泰所奏,屯軍有四萬五千四百。遼東都司屯田制,每兵士屯田五十畝。應有屯地二萬二千七百頃。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第5張

正統初年,屯田數量上升到三萬一千六百二十頃。其中海州衛、蓋州衛和金州衛軍屯面積最多。當時遼東都司轄境內的軍屯土地比比皆是。特別是遼東都司治所的遼陽城附近,更是“歲有羨餘,數千裏阡陌縱橫相連,屯堡相望”。屯種的農產品極爲豐富,主要的農產品有黍、稷、稻、粱、麋、粟、豆等。由於軍屯增加了糧食,根據《明史》記載遼東都司已達到“各衛稟充實,紅腐相因”的程度,這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多少反映出當時社會財富增加的事實。

再次,遼東都司軍屯穩定了明朝對遼東地區的統治。

由於軍屯的推廣,使得兵農結合,守戰有備,並促進了遼東地區經濟的發展。不僅如此,由於遼東軍屯在供給官軍俸糧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軍士屯田自給的模式,即減輕了農民對軍需的負擔,也減少了內地向遼東地區轉運物資的損耗,極大的緩解了這一地區的百姓負擔,極大的提高了明朝對遼東地區統治的鞏固與加強。

最後,遼東軍屯增加生產,也支援了北邊奴兒干都司的費用。奴兒干都司在當時大多數地區是不產糧食的。都司各級官員的俸祿,有很大一部分是遼東都司協助支付的。而部分奴兒干都司歸化的遊牧民族被遷往遼東都司後,其吃住供給大多也由遼東都司負責,而這些物資的供給則主要還是依靠遼東軍屯的產出來供應。

明朝遼東都司軍屯有什麼作用?明朝軍事屯田爲什麼迅速發展了起來? 第6張

不僅如此,明朝還經常選派遼東官員去奴兒干都司開展邊民的歸化安撫工作。每次安撫,都會從遼東帶去大量的穀物、布帛等物資,輸送給女真野人、吉列迷、苦夷等部落。還有去奴兒干地區的工匠、藝人,以及去奴兒干地區的護衛士兵,他們所需的糧餉以及物資,也基本都由遼東都司給予提供。

如宣德二年遼東都司一次就支付了“差往奴兒干官兵三千人,人給行糧七石,總爲二萬一千石”,這個數字極爲可觀,除了小部分爲關內提供,其餘大部分都由遼東都司負責供給。明朝對奴兒干都司地區的統治斷斷續續持續了近兩百年,與遼東都司的軍屯支援密不可分。

結語

遼東都司軍屯的建設,對加強及鞏固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在明朝建國初期的出現,即減輕了飽經戰亂後百姓的負擔,也在政策層面上促進了明朝對東北地區的開發與建設。雖然在明朝中後期,軍屯制度逐漸爲統治集團內部的利益既得者所侵蝕,淪爲利益腐朽官僚的私人財產,違背了朱元璋原有的以耕養戰的政策初衷。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遼東軍屯的推廣,有力的促進了遼東及遼東所輻射的奴兒干地區與內地的緊密聯繫,爲東北地區成爲中國的一部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