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揭祕:明朝的軍屯與商屯制度是什麼?

揭祕:明朝的軍屯與商屯制度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明朝的軍屯與商屯制度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揭祕:明朝的軍屯與商屯制度是什麼?

明代的邊防如何失去作用,導致最後泱泱大國的軍隊,竟然擋不住區區的女真?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明朝初期,實行的軍屯制度,和現在的農墾兵團制度基本差不多,一個意思,就是一邊屯田一邊守邊。這種舉措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西漢時期,在長達百年的漢羌戰爭中,西漢名將趙充國就採用這一辦法對付羌人。三國時期,名將鄧艾,還有姜維都在邊界地區屯過田。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軍隊可以自己生產糧食,而不用政府提供,可以大大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這種做法可以讓國家在邊疆地區駐紮大量的軍隊,因爲能養活的起。

明朝初期,屯田制度非常的有效,政府不僅不需要給邊疆的軍隊提供糧食,而且邊疆的軍隊在養活幾十萬軍隊之外,還有多餘的糧食給政府交稅,這是明朝初年的情景。這一時期,經過朱元璋的大清洗,貪腐的人數有所下降,底層軍士不必去行賄,然而沒過幾十年,社會風氣一變,貪污腐敗再次大行其道。

舉個例子,永樂年間,邊防地區出現了這樣一種狀況:那就是邊防的那些長官竟然役使軍士給自己充當雜役,更有甚者,朝中的大臣在邊疆給自己置地,然後讓邊軍給自己種地,而且這不是特例,越往後這種情況越壞,這直接導致邊疆地區給政府種田的人越來越少了,能交給政府的稅收也越來越少了,而防守的士兵也勞苦不堪,不再練兵,喪失了戰鬥力。

揭祕:明朝的軍屯與商屯制度是什麼? 第2張

商屯制度,是明朝邊防的另一個舉措,什麼是商屯呢?在中國古代,鹽和鐵是官營的,這兩項重要的戰略資源是由政府控制的,然而,販鹽,又是一個非常掙錢的行當,所以是商人們都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倒賣私鹽是重罪,而官鹽又在官府的手裏,那麼怎麼辦呢?

明朝初期,朝廷規定,商人可以用糧食和邊軍換取鹽引,以此獲得食鹽的銷售權,所謂鹽引,也就是食鹽銷售許可證書。然而商人們發現,從內地運送糧食到邊關需要的周折太多,於是這些商人就開始自己在邊疆攜家帶口住下來,自己開墾荒地種糧食,然後直接和邊軍換鹽引。

然而,到了明孝宗弘治四年,這一制度也被廢止了,原因是政府規定,以後商人可以直接用銀子來買鹽引。這個政策一出,北方邊境屯邊的商人也不屯田了,開始南下經商,一時之間,全國各地甚至包括西北的商人都開始往南方跑。

明朝後期,貪污橫行,邊軍成了朝中權貴種田的奴僕,商人不再在邊疆屯田,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邊軍的糧食開始日益吃緊,從最開始的有餘糧給國家交稅,到後來的不再交稅,再到後來的需要政府補貼,再到後來補貼的數額越來越大,內外交困,政府逐漸難以應付,明朝的軍屯制度和商屯制度也逐漸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