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面對軍事危機 明朝爲什麼一點作爲都沒有

同樣都是面對軍事危機 明朝爲什麼一點作爲都沒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南明續命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衆所周知,古代封建王朝在遇到困難時,特別是國力不濟、無法應對軍事威脅時,往往會採取“放權”辦法,鼓勵地方自行解決,這在漢朝就是鼓勵豪強鎮壓黃巾,在唐朝就是藩鎮割據,在宋朝就是吳氏、孟氏家族世鎮巴蜀,在清朝就是鎮壓太平天國的湘、淮軍。那同樣是面對軍事危機,明朝有啥作爲沒有?

同樣都是面對軍事危機 明朝爲什麼一點作爲都沒有

唐代藩鎮

當然有了,明朝還沒滅亡,地方士紳就要急着自治,這不,崇禎皇帝吊死煤山,還沒涼透,南都重臣就推出了“江北四鎮”+上游左良玉的方案,力圖在南京周圍打造一個戰略緩衝區,貌似很符合顧炎武理論(參見集權還是分權?明末清初的封建與郡縣之爭),具體來講:

原李自成手下大將高傑實力最強,駐節徐州(欲揚州而未得),處於前線。黃得功的歷史清白,忠心耿耿,被安排在滁州一帶拱衛上游,名爲地處後方,實則針對寧南侯左良玉;劉澤清原駐防山東,清兵南下,退至淮安,仍在前線,但其手下良莠不齊,降清後也表現不佳,可見的確不太能打,爛泥扶不上牆;劉良佐也算是明廷老將,駐防鳳陽,爲高傑、劉澤清後援。四鎮額兵三萬,年給軍餉銀六十萬,其餘就地解決,實爲藩鎮。

同樣都是面對軍事危機 明朝爲什麼一點作爲都沒有 第2張

江北四鎮

左良玉的情況比較複雜,他的軍功、資歷都在江北四鎮之上,寧南伯也是崇禎皇帝所親封,不是弘光加封給江北四鎮的水貨伯爵,而且經營湖北日久,頗有實力。但他在擁立新君一事上站錯了隊,如果按照明朝傳統,就算立下於少保于謙那樣的匡扶社稷之功,估計仍舊難逃一死,所以,不但他自己出工不出力,南明君臣還得派最忠誠的黃得功防着上游,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南明的軍事佈防根本就不是爲了北伐中原,最多是個偏安格局,送死自有降將高傑和不靠譜的左良玉,“忠臣良將”得來拱衛後方、監督這些個“二五仔”。

同樣都是面對軍事危機 明朝爲什麼一點作爲都沒有 第3張

於少保

除了軍事部署偏向防禦之外,南明政府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手上沒有一支戰力可觀的中央禁軍,這就很尷尬了。我們知道,東漢好歹還有南北軍和西園禁軍(曹操時任校尉之一),唐朝神策軍戰鬥力也算可以,宋朝得靠對手目標不明,根本就不知道來中原要幹嘛,否則也要倒黴,清廷更是命好,禁旅八旗早就不中用了,卻趕上“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得到洋鬼子的支持,真是做夢都要笑醒,難怪慈禧老太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國之歡心。”

南明手上沒兵,卻也並非毫無辦法。弘光元年(1645年),高傑率部北伐,中途遇刺身亡,其麾下數萬精兵竟一時羣龍無首。高傑夫人、李自成前夫人邢氏不愧是個女中豪傑,她與帳下衆將議定,徹底歸順中央,爲其子拜史可法爲義父,以求成爲禁軍,化危爲機,打他個政治翻身仗,洗去污名。按說這是個合則兩利的好事,可史可法不這樣想,認爲高傑所部乃是闖營餘孽,只是命其幼子繼任軍主,拜監軍太監爲義父了事。

同樣都是面對軍事危機 明朝爲什麼一點作爲都沒有 第4張

史可法

亂世之下,讓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拜個太監當爹,萬一天下太平,不得卸磨殺驢?你還能再明顯點嗎?我很佩服南明君臣的想象力。結果自然不出所料,既然南明不打算拿農民軍當人看,那也就沒必要非湊上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不久之後,清兵南下,高傑舊部紛紛投降,其中出了李成棟和李國英等“名將”,李成棟更是滅南明兩帝,論數量都超過吳三桂了,可見明末軍隊戰鬥力還相當可以,只是受制於體制和氣勢,沒法發揮。

總而言之,中央如果沒有直轄武力,有了錢袋子又如何?不過就是個提款機罷了。江北諸鎮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能如此有恃無恐。不過話說回來,在南明諸將們看來,過去朝廷視武夫如豬狗,現在爲啥好吃好喝供着?還不是有兵嘛,那爲啥還要打仗呢?萬一輸了,損失的豈不是自己?

同樣都是面對軍事危機 明朝爲什麼一點作爲都沒有 第5張

李定國

所以,軍隊一律不得經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