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寒食節的傳說? 歷史上寒食節是爲了紀念誰?

寒食節的傳說? 歷史上寒食節是爲了紀念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寒食節的傳說: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爲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爲冬至後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關於寒食節起源於介子推在介休綿山被焚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後陸續載於《後漢書·郡國志·太原郡》、《後漢書·周舉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爲一個節日。

《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爲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爲一。”相傳,那是在很早很早,早到了春秋時代,也許是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也許是白天突然烏雲密佈,但是,一定是什麼天生異象。因爲晉獻公死了,好歹是個霸主,是一定不能悄悄地離開的,不帶走一片雲彩,必定是天地爲之動容。

可惜,歷史沒有說天地之間如何大戰,只記載了晉國內亂,諸子爭奪王位,公子重耳被趕出晉國,在外避難。先鋒營首領介子推等大臣跟隨重耳忠心耿耿,在國外流亡19年。最困苦的情況下,重耳流亡到衛國,餓不能行,衆臣採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嚥。忠臣介子推偷偷地進山溝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同野菜煮成湯送給重耳。重耳接過來狼吞虎嚥吃個精光,這才問從哪來的肉菜湯,旁邊的大臣告訴是子推從大腿割下來的,重耳聽了感動的淚如雨下。

寒食節的傳說? 歷史上寒食節是爲了紀念誰?

晉文公歸國爲君侯,分封羣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爲官。躲避山裏,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爲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爲寒食節。之後,隨着歷史車輪的滾動,寒食節終於推而廣之,擴展到全國各地,在歲時節日的演變過程中,寒食靜靜地融入了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