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宣帝與老將趙充國如何解決匈奴和西羌問題?

漢宣帝與老將趙充國如何解決匈奴和西羌問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宣帝與老將趙充國如何解決匈奴和西羌問題?

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巫蠱之禍發生時,襁褓中的劉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獄 。後元二年(前87年)遭赦,被祖母史家撫養 。後漢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並令宗正著其屬籍 ,劉病已於是被收養於掖庭。

元平元年(前74年),劉賀被廢。七月,霍光等大臣將他從尚冠裏住處迎入宮中,先封爲陽武侯,隨後即皇帝位,時年十七歲。第二年改年號爲“本始”。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爲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1] ,西漢著名將領。爲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領七百壯士突出匈奴的重圍。被漢武帝拜爲中郎,官居車騎將軍長史。漢昭帝時,歷任大將軍(霍光)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後將軍,將軍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昭帝死後,參與霍光尊立漢宣帝,封營平侯。後任蒲類將軍、後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漢宣帝用他的計策,平定羌人的叛亂,並進行屯田。次年,諸羌投降,趙充國病逝後,諡號壯。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漢宣帝與老將趙充國如何解決匈奴和西羌問題?

核心提示:漢宣帝以一個受苦之身,開拓了一箇中興之世。他設立西域都護府,標誌着中央政權第一次對西域的實效管轄;利用匈奴內訌使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開啓了以朝貢體系和禮儀制度爲中心的“天下世界秩序”的實質性階段;更爲重要的是,他一朝解決了匈奴和西羌問題,使得絲綢之路又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

征服羌人

在西漢時期的絲綢之路上,除了匈奴,另一個難纏的對手便是西羌,其族人當時大體活動在河西走廊一帶。武帝時,匈奴試圖與西羌聯合,共擊漢朝,甚至承諾在奪取張掖和酒泉後,把這兩地劃給羌人,若這一計劃實施,則堵塞了漢朝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公元前61年,在匈奴的鼓動下,羌人再次發動叛亂。漢宣帝讓當時的御史大夫丙吉揀選可以領兵平羌之人,這時候,76歲的老將趙充國主動請纓。本來無 論是資歷,還是對少數民族的熟悉程度,趙充國當之無愧,但漢宣帝嫌他太老了。誰知趙充國說:“誰都沒我合適!願陛下把這個重任交給老臣,包您放心!”漢宣帝一看他如此堅持,就笑着說:“好吧!”由此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趙充國到前線後,審時度勢,認爲當務之急並不是急於軍事進攻,而是要逐漸瓦解羌人內部鬆散的同盟關係,使它不攻自破。但是主戰派給漢宣帝上書,說要儘快在7月份水草好的時候帶30日口糧完成出擊,即便不能全殲敵人,也能夠奪其畜產,擄其妻子孩子,使其元氣大傷,否則等到冬天,漢軍的戰馬勢必羸弱,無法完成出兵的任務。

這正合漢宣帝的意——他當然也想要速戰速決,以免橫生枝節。所以他就把這封奏疏下發給了趙充國,沒想到趙充國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認爲如果每人每馬帶30日口糧的話,則每匹馬要自馱米二斛四鬥,麥八斛,再加上衣服兵器等,負重太多,難以追逐。敵人看見大軍來了,就逐水草、入山林了, 你又能奈他何?若他們再據險堵在前面,後面再封堵糧道,則漢軍就很危險了。所以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策略,即軍事鬥爭與分化瓦解相輔相成的策略。

漢宣帝不死心,又任命許延壽爲強弩將軍,主戰的辛武賢爲破羌將軍,參與對羌作戰,並再一次督促趙充國出戰。他甚至以古人非常信奉的天象讖語讓趙充國出兵:“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但是這招在老成持重的趙充國那裏也不好使,他反而又苦口婆心地勸宣帝接受自己的策略。

及至秋天,年老的趙充國生了病,宣帝除了慰問之外,又下令讓破羌、強弩將軍主動出擊羌人。病中的趙充國看到羌人歸降的已有1萬餘人,估計將來歸降的越來越多,此時更不能輕舉妄動,於是他上書不但反對出兵,而且要求大規模屯田,以鎮西羌。這個時候漢宣帝不耐煩了,質問趙充國:“如果按照將軍的辦法,諸羌何時伏誅?戰爭何時結束啊?”

就這樣來來回回的君臣辯論有若干次,每次漢宣帝都把趙充國的上書給公卿們看,讓他們議論,一開始同意其意見的有三成,慢慢地一半人同意,到最後有八成人都贊成他的意見。關鍵是趙充國每次上書都是根據實際情況,有理有據地說明問題,最後漢宣帝也被他說服了,稱讚他的計策好,按照他的策略行事。

最終,趙充國的策略果然起到了作用,羌人內部逐漸分化瓦解,並歸附漢朝,趙充國雄赳赳氣昂昂地凱旋還朝。漢宣帝設置金城屬國安置這些歸附的羌人。

可見,作爲最高統治者,漢宣帝很有耐心,知人善任,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支持趙充國以武力打擊和分化瓦解相結合的策略,有效地解決了羌人叛亂的問題,維護了通往西域和中亞的絲綢之路的暢通,使漢朝的仁義在“四夷”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漢宣帝以一個受苦之身,開拓了一箇中興之世。從個人的性格上來說,因爲祖輩的悲慘遭遇,使得他處處力圖從曾祖父漢武帝那裏尋找自己繼承大統的合法性來源,所以試圖處處“循武帝故事”,對外採取強硬態度:他設立西域都護府,標誌着中央政權第一次對西域的實效管轄;利用匈奴內訌使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開啓了以朝貢體系和禮儀制度爲中心的“天下世界秩序”的實質性階段;更爲重要的是,他一朝解決了匈奴和西羌問題,使得後來王昭君順利出塞,爲漢匈雙方帶來了60年的和平,使得絲綢之路又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