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末曠世怪傑辜鴻銘有着怎麼樣的奇聞趣事

清末曠世怪傑辜鴻銘有着怎麼樣的奇聞趣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以一襲破舊的馬褂、一頂瓜皮小帽壓着的長辮,以及關於纏足、納妾等奇談怪論聞名的曠世怪傑辜鴻銘,自稱是“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的“東西南北人”。他學貫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11種語言,曾同時爲操六種語言的銀行團當翻譯,被孫中山、林語堂稱之爲“中國第一語言天才”…… 其時的許多大名人均很佩服辜鴻銘,對之無不溢美。李大釗說:“愚以爲中國2500餘年文化所鍾出一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於20世紀之世界。”林語堂這樣評價他:“英文文字超越出衆,二百年來,未見其右。造詞、用字,皆屬上乘。總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異人之文采。鴻銘亦可謂出類拔萃,人中錚錚之怪傑。”大學者吳宓說:“辜氏實中國文化之代表,而中國在世界惟一之宣傳員。”……

清末曠世怪傑辜鴻銘有着怎麼樣的奇聞趣事

辜鴻銘1856年生於南洋,留學英、法、德等國,精通多國語言。歸國後曾爲張之洞幕僚,官至清末官外務部左丞,辛亥革命後任教於北京大學,直到1928年4月30日去世。辜鴻銘推崇儒家學說,反對新文化;擁護帝制,反對民主共和,並說西太后是中國道德最高尚的人;拖辮蓄妾(號稱清朝最後一根辮子,至死的時候還留着),主張一夫多妻制。所以,當時人們視其爲“老頑固”,周作人說他是北大“頂古怪的人物”。但辜鴻銘是五四時期以前惟一有分量的向西方積極弘揚中國文化的中國學者,他曾將儒家經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等譯成英文、德文,刊行於國外,影響非常巨大。其英文着作有《中國的牛津運動》、《春秋大義》等。中文着作有《讀易草堂文集》、《輯蒙養絃歌》和《張文襄幕府紀聞》等。

民國早年,辜鴻銘不僅在國內名聲鼎沸,在西方世界名氣更大,甚至到了被神化的地步。一度,辜鴻銘成了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代名詞。當時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據劉繼興考證,有一次,辜氏在東交民巷內的六國飯店,用英文講演‘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他自譯爲《春秋大義》),中國人講演從來沒有賣票的,他卻賣票,並且賣得很貴。當時聽梅蘭芳的戲,最高票價不過一元二角,而他的門票則售二元,其風光之至可見一斑。

清末曠世怪傑辜鴻銘有着怎麼樣的奇聞趣事 第2張

辜鴻銘不僅古怪、狂狷,而且十分幽默,以下是他留給後人的一些奇聞趣事。

戲謔德國青年

辜鴻銘在歐洲留學時,有一天他乘坐從維也納到柏林的火車。因路途疲勞,他順手拿起一張報紙蓋住臉,閉着眼睛在那裏養神。

這時,對面空位上來了三個神氣十足的德國青年。他們剛一坐定就對辜鴻銘進行品頭論足:“瞧那個中國佬,連報紙都拿倒了,自以爲還蠻像那麼回事!”他們以爲辜鴻銘不懂德語,說完後就忘乎所以地大笑。

這時,只見辜鴻銘懶洋洋地擡起頭,一張嘴就拋出一串字正腔圓的德語:“你們的德國文字這玩意兒太簡單了,若不倒過來看,還有什麼意思?甭說報紙上這通俗的玩藝兒,就是你們聖人歌德的《浮士德》,我也能跟你們背個一字不差。”

清末曠世怪傑辜鴻銘有着怎麼樣的奇聞趣事 第3張

末了,辜鴻銘還引用歌德的語錄,教訓他們該如何尊重人,羞得這三個德國小夥子面紅耳赤。

  用洋文罵洋教授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教學時,鑑於其巨大名聲,北大請來的外國一流洋教授見到他都十分恭敬,遠遠地站着,而他走近了,看見英國人,用英文罵英國不行,看到德國人,用德文罵德國不好,看到法國人,則用法文罵法國不好,把這些世界一流的洋教授一個個罵得心服口服。

 舊瓶裝新酒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上課時,並不呆板,並且還很幽默。“辜先生對我們講英國詩的時候,有時候對我們說:‘我今天教你們外國大雅。’有時候說:‘我今天教你們外國小雅。’有時候說:‘我今天教你們外國國風。’有一天,他異想天開地說:‘我今天教你們洋離騷。’”(羅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

有形和無形

當留着辮子的辜鴻銘以教授的身份走進北京大學的課堂時,剪了辮子的北大學子鬨堂大笑。

辜鴻銘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裏的辮子則是無形的。”

課堂頓時靜默。

 兩種外語訓洋少

有一次,辜鴻銘在上海乘電車,忽遇兩個英俊的洋場少年,見他這樣土相,西洋少年故意用英文訕笑他,辜聽了十分惱火,立刻用極流利的英文罵了過來,兩少年大吃一驚。洋少年改用法文,辜又用流利的法文把對方狠狠罵了一通。兩人無地自容,狼狽而逃。

孔教的好處

辜氏的幽默更多地表現在他的日常言談中。“有一次,鴻銘應外國友人的宴飲,來賓中只有他是華人,於是大家便推他坐首席。坐定後大家談論中西文化,席間有人問他:‘孔子之教,究竟好在哪裏?’辜答以:‘剛纔諸君互相推讓,不肯居上座,這就是行孔子之教。假如行今日西洋物競天擇之教,以優勝劣敗爲主旨,則今天這一席酒菜勢必要等到大家競爭一番,俟勝敗決定,然後坐定,才能動筷子了。’他這妙論一出,引得坐客捧腹不已。”

 去教育蠻夷

有一次,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辜鴻銘:“老師,您去過不少國家,您認爲哪個國家的人最懂得生活呢?”

辜鴻銘回答說:“要說生活,我們中國人最懂生活。”

辜鴻銘非常自豪的回答引起學生們廣泛的興趣,於是又有學生問:“最懂得生活的我們中國人爲什麼還要學英文呢?”

辜鴻銘擲地有聲的說:“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學好了英文,好去教育那些西方的蠻夷!”

 納妾妙論

辜鴻銘既會講英國文學,又鼓吹封建禮教。他當北大教授時,有一天,他和兩個美國女士講解‘妾’字時說:“‘妾’字,即‘立女’;意思是說男人疲倦時,手靠其女也。”

這兩個美國女士一聽,反駁道:“那女子疲倦時,爲什麼不可以將手靠男人呢?”

辜鴻銘從容申辯道:“你只見過1個茶壺配4個茶杯,哪有1個茶杯配4個茶壺的呢?其理相同。”

據說,一個德籍太太在洋人舉辦的宴會上,也曾以同樣的問題質詢辜鴻銘。這次,辜鴻銘先是不斷搖頭,連說“‘一妻多夫’於情不合,論理有虧,對事有悖,於法不容。”然後他話頭一轉,以親切的語氣問那位太太:“敢問夫人代步是用汽車還是用打氣筒?”貴婦不知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只好據實答道:“汽車。”辜氏不慌不忙地問:“汽車有四隻輪胎,府上備用有幾副打氣筒?”此語一出,鬨堂大笑,弄得那樣貴婦人也瞠目結舌,啼笑皆非。

清末曠世怪傑辜鴻銘有着怎麼樣的奇聞趣事 第4張

辜鴻銘這段分別用茶壺、茶杯來比喻男人、女人的“妙喻”,一時成爲笑談而廣爲傳播,以至後來引出一段愛情佳話: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陸小曼怕除志摩再和別人有愛意,就對徐志摩說:“志摩,你可不能拿辜老的茶壺譬如來作藉口而多置茶杯。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壺,而是我的牙刷,茶壺可以公用,牙刷可不行。”

 怕老婆是王法

雖然辜氏在朋友中大談茶壺理論,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家中卻十分懼內,“他平生很怕老婆,所以他告訴我們:‘老婆不怕,還有王法麼?’這是他的幽默。”(震瀛《記辜鴻銘先生》)

菊殘猶有傲霜枝

1920年,“辮帥”張勳67歲生日時,辜鴻銘特意爲他揮毫贈送一副壽聯,上書14個字: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這本是蘇東坡送給好友劉景文的詩句。期望他不要懈怠失望,要珍惜剩下的好時光。可到了辜鴻銘這裏,卻別有新意。

有一天,辜鴻銘與胡適同席應酬。席間,辜對胡說:“去年張勳過生日,我送給他一副對子,上聯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你猜下聯是什麼?”

胡適想了好半天,想不出來,便問辜鴻銘。辜鴻銘說:“下聯是‘菊殘猶有傲霜枝’。”

胡適聽了辜鴻銘所說的這幅對聯,突然想到了辜和“張辮帥”的那條都不肯剪去的辮子,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辜鴻銘見胡適大笑,便問道:“你懂得這幅對聯的意思嗎?”

胡適回答說:“所謂‘傲霜枝’指的是你和張勳都留着的長辮子了。不過,‘擎雨蓋’是指什麼我倒真的還不知道。‘擎雨蓋’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辜鴻銘解釋說:“‘擎雨蓋’就是指清朝的紅纓大帽子嘛!”

辮子是護照

1924年至1927年,辜鴻銘曾應邀到日本長期講學,他的日方接待人和摯友薩摩雄次對他還留着一頭長辮子感到十分不解:“先生現在已是一個有名的髮辮保留者,在此我只想知道,在貴國頒佈剪髮令強迫剪辮之後,先生的長辮怎麼沒有被剪去呢?”

絕對不想去掉髮辮的辜鴻銘,聽了摯友薩摩雄次的提問哈哈大笑,他爲自己擁有一頭長長的髮辮而感到格外自豪。他搖頭晃腦地說:“這辮子是我的護照,怎麼能隨便讓人剪掉呢?”

什麼是銀行家

辜鴻銘寫的一條英國諺語,曾被收進了英國不列顛辭典。其內容是:“銀行家是這樣的人,當天氣晴朗時,硬把雨傘借給你;陰天下雨的時候,又兇巴巴地要將傘收回去。”

英國不列顛辭典出版於1894年,這個諺語詞條署名AmoyNuo,即廈門辜之譯音(辜鴻銘是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