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陳寅恪曾在牛津大學講語言學 能聽懂的學者很少

陳寅恪曾在牛津大學講語言學 能聽懂的學者很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學大師陳寅恪在國外留學18年,是罕見的語言天才。他曾在美國哈佛大學隨蘭曼教授學習梵文、巴利文兩年,後來又回到柏林大學研究院研究梵文及其他東方古文字學四年。回國之後,他又在北京和漢學家鋼和泰教授繼續研究梵文四五年。

陳寅恪一生中通曉的語言有二三十種之多。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自不必說,他還精通梵文、巴利文、滿文、蒙文、突厥文、西夏文、中古波斯文,還有拉丁文、馬扎爾文等等。這些語言能幫助他解決別人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發現別人所未能發現的歷史真相。

陳寅恪曾在牛津大學講語言學 能聽懂的學者很少

陳寅恪在清華國學研究院給研究生講佛學典籍校勘時,曾說唐人譯佛經採用音譯,出了很多錯誤。他舉例說,“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在梵文中‘維’是降伏之意,‘摩詰’則是指惡魔,如此說來,王維便是名降伏,字惡魔了。”陳寅恪的話引得同學一陣大笑。

俄國學者曾在蒙古境內發掘到3個突厥碑文。各國學者紛紛研究,但莫衷一是,不懂不通。後來有人請來陳寅恪翻譯解釋,使得各國學者同聲歎服。

唐德宗與吐蕃會盟碑,法國的沙畹、伯希和等衆多學者均未能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陳寅恪翻譯完畢,國際上的學者們很是滿意。

抗戰勝利後,陳寅恪應英國牛津大學之請,主持東方學和漢學。歐洲各國學者雲集牛津,以聆聽陳寅恪講學爲快。但除了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畹等極少數人之外,能聽懂陳寅恪先生演講的寥寥無幾。因爲他在演講中廣徵博引各種文獻,只語言這一關就將一般學者擋在了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