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辜鴻銘:生在南洋 學在西洋 仕在北洋卻成晚清遺老

辜鴻銘:生在南洋 學在西洋 仕在北洋卻成晚清遺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方文明對中國的衝擊, 歷經一百五十餘年而至今未有明確的結果出來。晚清怪傑辜鴻銘以其特立獨行的思想和行爲,詮釋了處於這種中西糾葛中的文化人於茫然之中抓住文明之根予以反戈一擊的決心。他是最瞭解西方的晚清遺老,也是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保皇派,同時又是主張儒家文化只有在日本被繼承下來的中華文化的衛道士。悠然的外表下那矛盾的人生主張,怎麼也不能掩蓋他同我們當代人一樣的內心緊張。但是,辜鴻銘還是不至於搞到像我們這樣病急亂投醫的地步吧。

辜鴻銘瞭解西方, 乃是源於其祖輩在南洋生活的經歷。他生於馬來亞檳榔嶼,十歲隨義父英國人布朗赴歐。他老年時曾總結四句話:“我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謂之東西南北老人。”

之所以敢說辜鴻銘是晚清最瞭解西方的人,是因爲在晚清只有他一個華人能夠熟練運用九種歐洲語言與洋人交流。誠如他自己所說:“只有能講一個民族的語言並用它來思考,一個學者才能真正瞭解這個民族,否則只是紙上談兵,癡人說夢。”孫中山認爲近代中國有“三個半”英語人才,其一是辜鴻銘,其二是伍朝樞,其三是陳友仁。還有半個他沒說。

辜鴻銘說的不是大話, 孫中山之論也基本屬實。這位擁有歐洲13個學位的怪傑, 學貫中西, 文理兼通, 令20世紀所有的所謂大師們不無汗顏。他僅用一年時間背誦了莎士比亞全部37部戲劇, 以至於其英文水平遠遠超過一般英國人。因爲被恥笑揹着小辮子,辜鴻銘曾經在英國公共汽車上倒讀英文報紙,笑着對看客說:你們的英文太簡單了,不倒讀簡直沒有意思!

這位宣統年間又被賜予文科進士的大學問家, 還精通俄文、法文、意大利文;十多歲背誦德文《浮士德》。他以自己的勤奮而獲得歐洲文人的讚譽。英國人莫理遜稱之爲語言天才,德國作家帕凱認爲辜鴻銘是第一個能和他用地道的德語交談的中國人。法國文豪羅曼· 羅蘭說:“ 辜鴻銘在歐洲是很著名的。” 嚴復認爲:“ 辜鴻銘議論稍微驚奇,然亦不無理想,不可抹煞。渠平生極狠西學,以爲專言功力,指人類塗炭。鄙意深以爲然。”

辜鴻銘:生在南洋 學在西洋 仕在北洋卻成晚清遺老

他不是洋務派,卻爲洋務派幹了20多年的活。1882年前後,經洋務思想家馬建忠的鼓吹,辜鴻銘決定從新加坡回國,任張之洞的幕僚。40年後, 辜鴻銘這樣回憶與馬建忠見面的情形:“ 我在新加坡同馬建忠的晤談……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因爲正是他……使我再一次變成一箇中國人,……我同馬建忠晤談三天後,即向殖民當局提出了辭呈,沒有等到答覆,就乘坐第一班汽船回到我的檳榔老家。在那裏,我告訴我的堂兄,即我們家那位家長,說我願意蓄辮和改穿中國衣服。”

辜鴻銘在張之洞幕府一干就是20多年。辜鴻銘主要負責英文案牘翻譯等工作。雖然和洋務後期主將張之洞有這層關係,辜鴻銘並沒有改變其孤傲的秉性。他並非一個完全的洋務派,對於張之洞提出要他爲一富商寫墓誌銘而爲漢陽鐵廠籌款之事,辜鴻銘婉言謝絕。張只好親自撰寫80字,每字千金。在辜鴻銘看來,讀書人的氣節比那區區8萬兩錢值得。

他是個保皇派, 曾經謳歌慈禧太后:“ 我恐怕很難使那些對中國過去四十年歷史不熟悉的外國人懂得,在那四十年災難頻仍、動盪不寧的歲月裏,像皇太后這樣的國家掌舵之人該需要怎樣的政治家風範、膽略、堅忍不拔和治國之才。……( 1861年她和東宮太后一起聽政的時候)已有十三個省份慘遭叛軍的蹂躪。但皇太后具備女性特有的同情心和洞察力,擁有完美的德行和智識,她知人善任,激發御下之臣的忠良之心,使其鞠躬盡瘁,任憑驅馳。同時還喚起了舉國鄉紳的勇武精神。

爲了她這個可憐無助的拖着幼主的寡婦, 湖南和其他省份的紳士在曾國藩侯爵的率領下奮起翊戴, 他們以其熾熱之心和悲抑之調哭喊着: Moriamur Pro rege, regina!(我們願爲君王去死,皇太后啊!)”

但是, 他也罵慈禧搞大壽是“ 天子萬年, 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並在後來袁世凱的稱帝鬧劇中,大加撻伐,說袁世凱是流氓賤種,智商只能等於北京倒馬桶的老媽子。

辜鴻銘:生在南洋 學在西洋 仕在北洋卻成晚清遺老 第2張

他是個保守派,他在婦女解放運動時主張三寸金蓮好聞,並且有驚世駭俗的言論:“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只見一個茶壺向多個杯裏倒水,未見多個茶壺往一個杯裏倒水。”

因爲思想保守,所以他主張德先生和賽先生在中國成爲話語霸權時,又爲封建制度吶喊。國人崇洋媚外時(胡適搞全盤西化論),他卻敝帚自珍,反對導致世界大戰的西方文化。

清亡,辜鴻銘拒絕剪掉辮子,成了晚清遺老。這個遺老卻其思也古,其行也怪。古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