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日本人爲何那麼喜歡“阪本龍馬”?阪本龍馬的生平軼事

日本人爲何那麼喜歡“阪本龍馬”?阪本龍馬的生平軼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衆多的歷史人物中,日本人最喜歡的是阪本龍馬。至今在日本流傳着這樣一則故事——

日本人爲何那麼喜歡“阪本龍馬”?阪本龍馬的生平軼事

阪本龍馬對他的朋友說:“今後在室內亂打亂斗的情況會多起來。我喜歡小太刀,小太刀靈活,比太刀實用(當時流行太刀)。”不久,這位朋友帶了小太刀來見龍馬,他卻掏出來一柄手槍:“這個比小太刀更具威力。”下次朋友帶了槍來見龍馬,龍馬掏出的卻是一部《萬國公法》:“手槍只能殺傷敵人,此書可以振興日本!”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阪本龍馬是一位永遠走在時代前面的英雄。從他的短暫的一生看,阪本龍馬確實是一位不斷與時俱進的人物。

1853年“黑船來航”的消息傳來時,阪本龍馬正在江戶學習劍術。這位17歲的少年來自土佐藩(現在的高知縣)一個下級武士家庭,劍術頗爲高超。和當時許多年輕氣盛的武士一樣,阪本龍馬對無端闖入日本的外來者非常敵視。在寫給在給家人的書信中,他憤恨地寫道:“一旦開戰,就將取下異人首級,凱旋歸來。”

假如按着這樣的思想走下去,阪本龍馬很可能成爲那個時代流行的“愛國憤青”中的一員,甚至在暗殺外國人的風潮中斷送生命。可貴的是,阪本龍馬很快就認識到,武士刀不可能抵抗“黑船”的威力,日本開始面對的是一個“千年未有之變局”,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解決問題。

日本人爲何那麼喜歡“阪本龍馬”?阪本龍馬的生平軼事 第2張

阪本龍馬

就和中國一樣,自從國門被美國艦隊叩開之後,日本也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爲了尋求答案,阪本龍馬到處拜訪結交天下有識之士,豐富自己的眼界,也不斷地修正自己的答案。

最初,龍馬拜訪了吉田松陰的老師佐久間象山。這位幕末時期的思想家提出“攘夷論”,影響了後來的尊王攘夷運動。此後,阪本龍馬接觸到了另一位思想家河田小龍,從他那裏瞭解到世界地理格局和各國風土人情,逐漸打開眼界。因此,阪本龍馬雖然參與尊王攘夷運動,但是絕不像許多頑固的攘夷派那樣盲目排外。不過,阪本龍馬仍然沒有找到“日本向何處去”的答案。

1862年,阪本龍馬結識了時任幕府軍艦奉行(海軍司令)的勝海舟。勝海舟雖然是幕府官員,但是思想非常開明。他曾作爲艦長,率領“鹹臨丸”號訪問美國,完成首次橫渡太平洋的壯舉。他同外國人直接接觸,視野開闊,形成了那個時代罕見的國際觀,是日本少有的“睜眼看世界”的人士。

這時27歲的阪本龍馬已經遊歷天下,閱人無數,但是他非常佩服勝海舟,稱讚他是“當今日本第一”的人物。在勝海舟的影響下,龍馬樹立了現代國家觀念,在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日本國”的概念。在他看來,日本要結束大名分裂割據的狀態,實現統一,才能建立現代國家。這已經超越了當時盛行的“尊王攘夷”思想。

更難得的是,阪本龍馬還結識了另一位思想家橫井小楠。當時美國強迫日本通商,日本國內“鎖國攘夷”的聲浪高漲,橫井小楠不但提倡“開國通商”,而且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還要學習美國先進的政治制度,特別是美國的共和制。這種頗爲激進的主張讓許多人士側目,卻得到了阪本龍馬的信服。

“別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阪本龍馬拜訪的這些人士雖然思想各有不同,但是都讓阪本龍馬大開眼界,也讓他心中“日本向何處去”的答案越來越清晰。

彼時的日本的幕府權威衰退,尊王攘夷運動風起雲涌,可是各藩國之間權力爭鬥激烈。尤其是兩個最強大的藩國——長州藩和薩摩藩長期不和,爲爭奪全國政局的領導權而相互敵視。到了1865年,雙方之間的矛盾發到兵戎相見的地步,日本面臨陷入內戰的危險。

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刻,阪本龍馬提出了“薩長聯盟”的政治設想,併爲此在兩個藩國之間奔走斡旋,推動雙方巨頭進行會談。1866年初,兩個藩國終於締結同盟之約,決定聯合推倒幕府統治。

1867年6月9日,阪本龍馬乘船從長崎出發前往京都。幕府將軍正在京都召開大名會議,商討如何應對“薩長同盟”。此時的日本已經逼近了歷史拐點。尊王攘夷派一心要推翻幕府,反對派則堅持擁護幕府,爭論的焦點掌握仍然是權力,沒有誰對日本未來提出完整的設想。

日本人爲何那麼喜歡“阪本龍馬”?阪本龍馬的生平軼事 第3張

阪本龍馬

歷史再次證明,最富有歷史眼光的往往不是身居高位的袞袞諸公,而是那些出身草莽的民間志士。明治維新時代的衆多民間志士中,最傑出者非阪本龍馬莫屬。在名爲“夕顏號”的船上,阪本龍馬向同船的土佐藩參政後藤象二郎道出了自己的改革設想——

• 天下政權奉還朝廷,政令宜出朝廷。(去除幕府與藩鎮的權利)

• 設上下議政局,置議員以參萬機,展公義以決萬機。(設立議會制度)

• 公卿諸侯,以致天下人才,舉其又能,並賜官進爵,以爲顧問,削有名無實之官。(招募有志人才)

• 廣採公議以交外國,檢討規約以定其當。(修訂不平等條約,主權平等)

• 複覈古有之律令,撰定完善之法典。(修訂法條)

• 擴張海軍。(掌握制海權)

• 置親兵以衛帝都。(保護首都)

• 金銀貨物等市易之事,應參照外國,定其宜當之法。(自由市場經濟)

這就是著名的“船中八策”。它對日本未來進行了全面設計,在歷史上第一次明確回答了“日本向何處去”的問題。這套改革方案在當時就發揮了巨大作用,促成了“大政奉還”:1867年10月,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把政權還給了天皇,持續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統治自此結束,也標誌着封建時代的結束、日本近代史的開始。

此後不久,龍馬在“船中八策”的基礎上,擬定了“新政府綱領八策”。 《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綱領八策》加速了明治維新朝“光榮革命”方向邁進的腳步。遺憾的是,“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綱領”提出還不到一個月,阪本龍馬就被暗殺了,時年32歲,一代英才自此隕落。

雖然阪本龍馬生前未能見到他的宏願實現,死後其思想卻如星火燎原。《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綱領八策》奠定了明治維新的理論基礎,成爲日本新國家體制的基本方針,後來的明治維新基本上是按着阪本龍馬的改革設想展開的。因此,這兩份文件是明治新政府建國綱領的藍本,堪稱日本近代政治改革的“頂層設計”。作爲第一個對“日本向何處去”作出明確清晰回答的人,阪本龍馬則當之無愧地是日本近代改革的設計師。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