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一期出身的國軍悍將

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一期出身的國軍悍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洞國,湖南石門人,用兵穩健大膽,長於夜襲。其人在黃埔系中素稱“長者”。雖然他並不具有長者的年齡。堪譽爲“長者”的,是他寬厚的胸懷、博大的氣度。抗戰期間,三爲軍長,轉戰長城內外,長江上下,印緬異域,勇挫敵鋒,積功至駐印軍副總指揮。遼瀋戰役期間,爲東北保安代理司令,第一兵團司令。奪熱河,救四平,顯赫一時,最終兵困長春,屍山血海,解甲歸田而永不言兵。

1936年10月22日 鄭洞國晉升陸軍少將

1945年2月20日 晉升陸軍中將

6歲起,父親親自傳授知識。

<8歲,被送入私塾。

10歲,被父親送進鄉間開辦的新式小學,不到一年,因爲教學質量的原因又被送回私塾。

16歲,升入石門中學附屬小學讀書。

16歲,升入石門中學讀書。

17歲,中學畢業後考入商廈商專。

23歲,頂用別人姓名通過考試成爲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並同時加入國民黨。

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一期出身的國軍悍將

1903年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磨市商溪河南嶽寺村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他幼讀私塾,十七歲入石門中學,在校期間,曾考取湖南陸軍講武學堂,講武堂因故停辦,返石門完成中學學業。畢業後,在家鄉當了半年小學教師,又考取湖南商業專門學校。1924年,他頂用別人姓名通過考試成爲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並加入國民黨。同年10月,參加平定廣州反動商團叛亂的戰鬥,擔任廣東軍政府警衛。11月,黃埔一期學生提前畢業,他被派任教導一團第二營第四連黨代表。

1925年2月,他隨校軍東征。次年,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第八團第一營營長。1926年7月,他隨部編入東路軍參加北伐,在攻打永定的戰鬥中,他率一營官兵擔任主攻,這他靈活指揮,奮勇作戰,僅激戰半日便在後續部隊支援下攻破城池,將孫傳芳的福建督辦周蔭人打得落荒而逃,連周的尚有餘溫的大衣也被繳獲。此後東路軍主力掉頭疾進,在梅縣地區又圍殲了周蔭人的另一部主力。鄭洞國以一營之衆繳獲敵人人槍各千餘,再立戰功。同年11因功升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3師8團團長。這時他剛年滿24歲。這時東路軍迭克漳州、福州等名城,於次年1月經古田、建甌、浦城、仙霞嶺進入浙江,沿途敵軍望風披靡。東路軍在杭州稍事休整後,再經泅安、廣德、溧陽、句容直逼南京。3月下旬,東路軍與北伐軍第6軍程潛部在南京勝利會師。北伐軍的勝利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恐慌。3月24日,英國兵艦以保護僑民爲藉口,猛烈轟擊南京下關和棲霞山等地,造成震驚中外的慘案。時鄭洞國率部駐守棲霞山陣地,曾命所部炮兵向英海軍堅決回擊,1927年5月,鄭洞國繼續隨軍北伐,後因病調任總指揮部參議。參加龍潭戰役後,由於病情轉劇,不得不住進蘇州更生醫院。同年冬,他病癒出院,聞北伐軍正與敵人相持于徐州以北地區,遂輾轉經蚌埠前往徐海前線,被總指揮部任命爲徐州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後調任第9軍教導團團長。1928年“二期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召開全國軍事編遣會議,第9軍教導團被編散,鄭洞國重任第2師第5旅第10團(即改編前的第3師第8團)團長。此後,因國民黨內部各派系軍事集團間不斷髮生混戰,鄭洞國隨中央軍先後參加了蔣桂戰爭、蔣唐戰爭、討伐石友三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戰。1931年夏,盤踞在河南新鄉一帶的軍閥石友三再次擁兵叛亂,鄭洞國所在的第2師奉命沿平漢路北上,配合張學良的東北軍將其全殲於河北定縣一帶。不久,廣東軍閥陳濟棠又通電反蔣,第2師奉命星夜南下趕至湖南醴陵,準備進攻廣東。廣東事變和平解決後,鄭洞國調任南京警衛第1師第2旅第4團團長。未及兩月,又被調回正在鄂豫皖蘇區與紅四方面軍作戰的第2師,任獨立旅旅長。次年秋,紅四方面軍向川陝地區轉移,第2師奉命赴潼關、洛陽一帶休整。時鄭洞國已改任第2師( 師長黃傑)4旅旅長,率部駐於洛陽。

鄭洞國是最早參加抗日戰爭的國民黨將領之一。1933年初,日本帝國主義繼“九一八事變”侵佔我東北三省後,又奪取熱河,繼而大舉進攻長城各口。在國難日深、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內戰、舉國抗日的情勢下,蔣介石下令抽調中央軍第2、25、83師組成第17軍(軍長徐庭瑤)開赴古北口對日作戰。在這之前,部隊由於天天忙於打內戰,早已厭倦了同胞間的互相殘殺。能夠有一個機會爲國家效命疆場,盡軍人的守土之責,所有人的心情都爲之振奮。3月中旬,日將西義一率第八師團移兵古北口,欲集中兵力一舉擊破中央軍,4月20日至28日,中日軍隊在南天門一線進行了八晝夜的血戰。鄭洞國率第17軍2師4旅堅守南天門一線陣地,將士們只能忍飢受凍,在古老的長城上,以血肉之軀與兵力和火力都佔絕對優勢的日軍殊死鏖戰。戰役期間,鄭洞國曾奉命率部撤往後方休整,行軍途中忽聞接防的第83師陣地被日軍突破,部隊傷亡慘重,師長劉戡憤而自戕未遂,形勢岌岌可危。鄭洞國心急如焚,立即率部星夜弛返前線,向日軍發動反攻。此時我軍陣地已大部失守,大批日軍蜂擁撲來。鄭洞國因兵力單薄,多次反攻失利。在這緊要關頭,爲示必死的決心,他脫掉軍衣,只着白襯衫,提着手槍,親自率領部隊衝鋒,官兵們見狀士氣太增,個個爭先與敵拼殺,一時殺聲震天,硬是將敵人擊退了。至5月中旬,中國前線各軍終因傷亡慘重、後援不繼而先後節節抵抗後撤。5月31日,《塘沽協定》簽訂,長城抗戰宣告失敗。消息傳來,人人痛心不已。之後,第2師退駐北平。同年秋,鄭洞國入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次年春,他奉命提前結業,返回軍中,率部和第25師75旅一起,開赴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擔任守備第二線碉堡的任務。10月,紅軍失利後主力向湘貴方面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第4旅和第75旅尾追至芷江,又奉令調回北平駐防。1935年6月,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鄭洞國所在的部隊,全部忍痛撤出了北平。第2師奉命開赴徐州、蚌埠一帶駐防。次年秋,原第2師師長黃傑調任稅警總團團長,鄭洞國接任了師長職務。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爲謀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在西安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何應欽下令各路中央軍前往“討伐”,鄭洞國率第2師進駐潼關。未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第2師撤回徐州。

“七七”事變後,抗戰爆發,他又首先率第2師參加了平漢路保定會戰。固守保定城至漕河一線陣地,多次予敵以重創。後軍長關麟徵陣地被突破撤退,鄭的後方爲敵騎兵包圍,仍與日軍血戰一晝夜。保定城破後,又與敵展開巷戰,幸而這時裴昌會將軍率第47師冒死前來接應,才得以率軍殺出重圍。保定失守後,日軍又連陷正定、石家莊等重鎮,一直深入到豫東地區。在豫北安陽吃緊時,第2師曾奉命轉移到林縣一帶山區進行遊擊作戰,牽制日軍南下。其間,鄭洞國曾派突擊隊喬裝日軍,襲擊了日軍在安陽的機場,給敵人造成很大恐慌,其鬥志之頑強可見一斑。不久第2師又作爲第一戰區預備隊參加漳河戰役,戰役失利後奉命退往舞陽休整。

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一期出身的國軍悍將 第2張

1938年3月,鄭洞國率第2師參加徐州會戰,當鄭洞國率部晝夜兼程地從河南趕到徐州時,戰局發生突變:日軍精銳的第10師團已攻陷滕縣,川軍第122師王銘章師長以下兩千餘人全部陣亡,敵前鋒部隊正由滕縣以東向棗莊快速南下。鄭洞國考慮我軍已來不及實施在運河以北臨城一線迎敵的作戰計劃,即使先敵一步到達運河北岸,也將因立足不穩爲敵擊破,這樣連徐州都會陷入險境。爲此,鄭洞國根據參謀長舒適存的建議,並報請上級同意,一面果斷地指揮部隊火速開往運河南岸佔領陣地,掩護友軍集中,以確保徐州。這時大批日軍已進抵運河北岸,正積極準備渡河南犯。鄭洞國率師主力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趕到了運河南岸的利國驛立即與敵人隔河交戰。但日軍憑藉強大炮火,攻勢如潮。危急間,配屬該師作戰的重榴彈炮營及時趕到,鄭洞國立即命令放列射擊,十二門大炮齊聲怒吼,一排排炮彈準確地落在敵人頭上,打得日本鬼子狼狽逃竄、死傷枕籍,不得不放棄渡河打算,沿棗臺支線轉攻臺兒莊。此戰大大緩解了危殆的戰局,爲我軍變更部署,調動兵力贏得了寶貴時間。事後,鄭洞國回憶說,如果當時自己沒有靈活機動的處理情況,使日軍衝過運河,不但徐州勢將難保,而且在運河以北棗莊、嶧縣間的中國軍隊亦將陷入困境,這樣整個戰局將面目全非,也不會有後來的臺兒莊之捷了。

當夜,第五戰區長官部命令新由鄭州、洛陽赴援的第2集團軍及第20軍團110師接替52軍防務,沿運河南岸佈防,扼守臺兒莊正面陣地;第20軍團主力52軍、85軍讓開津浦路正面,向嶧縣東北之蘭陵、向城一帶集結、迂迴,待敵孤軍深入時即南下拊敵之背,會同第2集團軍將其聚殲。據此,52軍連夜循運河南岸經臺兒莊、蘭陵鎮開往向城祕密集結。以後,鄭洞國指揮第2師參加了攻擊棗莊、北大窯、嶧縣的激烈戰鬥。正當第20軍團逼近臺棗支線,擬合圍進攻臺兒莊之日軍第10師團瀨谷支隊時,在臨沂方面與中國軍隊作戰的日軍第5師團突以阪本支隊4000餘人繞道前往增援。第2師奉命隨軍團主力迎擊,於4月6日將敵擊潰於楊樓、底閣一線,隨後乘勝與第2集團軍會師,復將敵瀨谷支隊擊潰,取得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大捷後,中國軍隊追擊退守嶧縣之敵,鄭洞國率部以“精兵夜襲”的方式,一舉攻佔了嶧縣城外地形險要的制高點九山。軍長關麟徵異常高興,親自率人到九山陣地視察。後因日軍不斷增調援軍至徐州戰場,在前線的各中國軍隊相繼撤至邳縣以北沿運河一線拒敵,第2師擔任燕子河、大劉莊一線防務,與敵反覆鏖戰20餘日,陣地從未丟失,直至5月上旬才奉命撤出戰鬥,開往歸德整補。在邳縣以北地區防禦作戰期間,爲便利後方交通,鄭洞國曾命工兵連在碾莊圩以東的運河上鋪設了一道浮橋。未曾想,徐州失陷前,在運河東北地區作戰的中國軍隊主力十餘個師,竟均賴此橋撤出了戰場。撤出戰場後,爲躲避敵機轟炸,鄭洞國率第2師晝息夜行,徒步行至歸德。時薛嶽正率大軍在歸德以東地區與敵大戰,臨時調鄭部作預備隊。不久戰役失利,第2師撤往河南漯河,數日後又奉命經南陽、湖北安陸、隨縣開往武漢行軍途中,原第52軍軍長關麟徵將軍升任第32軍團長,他報請軍令部讓第25師師長張耀明將軍升任該軍軍長,以鄭洞國任副軍長,氣憤之下,遂堅辭不受,並向軍令部請假離開部隊,回到長沙。自次離開了自北伐以來就在其中服役長達十年的第2師,1938年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結束後,被湯恩伯委任爲31集團軍第98軍軍長。在任不到一月,就受好友杜聿明之邀請降格出任新編第11軍榮譽第1師師長。不久軍長徐庭瑤升任集團軍總司令,杜升任軍長,改番號爲第五軍,鄭調升副軍長兼榮譽第1師師長。部隊先駐廣西全州,後調湖南零陵一帶整訓。榮譽第1師是由抗戰中傷愈官兵組成的部隊,作戰有經驗,軍事素質較好,但當時內部人事關係複雜,紀律鬆弛,很難統馭。鄭洞國到任後,知人善任,賞罰分明,對部隊一再嚴明紀律,加強訓練,如某團長嗜賭成性,惡習難改,經再三勸導無改,鄭毅然報請上級將其免職,於是全師肅然。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榮譽第1師的面貌煥然一新,戰鬥力大爲加強,成爲一支抗日勁旅。

1939年11月初,日軍爲切斷我桂越國際交通線,威脅中國後方,出動一個半師團兵力由北部灣海面登陸,在很短時間內連陷欽州、防城、南寧等重鎮,其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第12旅團佔領了南寧西北重要屏障崑崙關天險,桂南戰局極爲危殆。12月中旬,第5軍(轄榮譽第1師、200師、新22師)奉命調赴桂南,很快包圍了崑崙關之敵,並於18日晨發動猛攻。戰役開始,榮譽第1師擔任主攻,迭克要點,表現極爲出色。日軍在接連幾次失敗之後,惱羞成怒,頻頻派出援軍,分乘40輛軍車,強行通過第5軍新22師在五塘的封鎖線,馳援崑崙關。這些援軍的到來加劇了第5軍作戰的困難,雙方在崑崙關附近各高地拉鋸爭奪,戰鬥甚爲慘烈,戰事處於膠着狀態。如果不及時改變這種情況,則第5軍之前進攻所取得的勝利將前功盡棄。在戰役關鍵時刻,鄭洞國從容鎮靜,親臨火線,在友軍的有力支援下,指揮部隊先後攻克了羅塘、四四一高地、界首高地等幾個重要制高點,最後終於攻克了崑崙關。說來也怪,鄭洞國自東征以來,身經百戰,既曾以連營官佐之位身先士卒衝鋒在前,亦曾以師旅將領之威親臨火線督陣指揮,除臺兒莊“銀元”之險外,從未掛過彩,“福將”之名,當之無愧。崑崙關戰役後,鄭洞國帶領榮譽第1師擴編爲新編第11軍軍長,旋改番號爲第8軍,率部參加棗宜會戰,並擔任宜昌以西、宜都以北長江一線防務近兩年之久,多次擊退日軍進攻。

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一期出身的國軍悍將 第3張

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爲配合第九戰區保衛長沙,第六戰區大舉反攻鄂西重鎮宜昌,鄭洞國則奉命以偏師抄襲敵後方交通,阻敵增援。他以一部兵力乘夜於荊州東南悄悄渡過長江,突襲沙市。日軍猝不及防,被迫將兵力龜縮城內固守。鄭洞國乘機率軍主力渡江出擊,一舉攻佔後港,並將漢宜公路徹底破壞,同時在襄河上截擊敵水上交通,不僅消滅了大批日軍,更使日軍後方交通線徹底斷絕了很長時間,有力地支援了戰區主力圍攻宜昌的戰鬥。其高超的指揮藝術、大膽的作戰行動,使當時的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將軍大爲讚賞。

  印緬生涯

1943年春,退往印度的遠征軍合編爲一個軍,史迪威爲奪取這支軍隊的控制權,趕走了羅卓英,因鄭性格溫和,擅長交際。蔣介石遂派他出任新1軍軍長,根據重慶軍委會的指示,鄭洞國赴印的主要使命是,協調盟軍人員同中國官兵的關係,團結部屬,維繫部隊士氣,確保緬北反攻戰役的勝利。當時中國軍隊與盟國之間關係甚爲緊張,美國人傲慢的做法和對中國的無禮令中國軍隊很是不滿。鄭洞國到任後,從抗戰大局出發,一方面安撫軍心,積極增進中美官兵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另一方面則注意維護國家尊嚴,對於盟方某些損害中國民族利益的過分要求和做法,進行堅決而策略的抵制。由於盟方有識之士和鄭洞國等中國將領的共同努力,不僅使駐印官兵與美軍人員之間一度比較緊張的關係緩和了下來,還使雙方的合作氛圍日益融洽。重慶軍委會對於鄭洞國在駐印軍期間發揮的良好作用曾深表滿意,一再給予褒獎,史迪威將軍也多次稱讚鄭洞國等中國將領的愛國精神和溫文爾雅的道德修養。鄭洞國開始時處境困難,僅僅能指揮軍部警衛連,負責維持軍紀,後來因其才幹和坦誠,逐漸得到史迪威的信任,參與軍機。1944年5月中旬,史迪威出動“搶劫犯”突擊隊,襲佔密支那機場,密支那戰役打響, 但在進攻密支那市區時因日軍拼死抵抗,致使密支那久攻不下,屢屢受挫。史迪威連續更換4名美國將軍都無濟於事。7月上旬,鄭洞國前往密支那指揮視察,遂擔負起作戰指揮任務。他親臨前線,認真觀察、分析守城日軍的防守特點。見日軍依託工事,以逸待勞,打不了就躲進地下,於我不利。於是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辦法,掘壕推進,分割包圍,逐個殲滅。7月7日,國軍三個步兵師在空中火力的掩護下發動全面攻擊,使用密集炮火,對敵進行地毯式轟炸。日軍通訊設施全部切斷,指揮失靈。8月3日,中國軍隊又發起總攻,導致日軍全線崩潰,戰死3000,殘餘800逃亡,密支那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切腹自殺,這場攻堅戰,摧毀了日軍在緬北最後的戰略重鎮,日軍緬北防禦體系從此土崩瓦解。史迪威離職後,他於1944年9月升任中國遠征軍駐印度副總指揮,終於徹底從美國人手中奪回了軍隊控制權。同年底,率部攻克日軍侵犯我滇西的戰略要地—緬北重鎮八莫,次年初與中國駐滇西的部隊勝利會師。

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時期,國民黨決定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鄭洞國奉命回國參加會議。在昆明轉機時,鄭洞國一行受到了昆明各界的熱情款待;到達重慶時,馮玉祥將軍親自主持了有重慶各界出席的盛大儀式,慶祝緬北反攻戰役取得的偉大勝利,歡迎鄭洞國回到重慶。蔣介石、何應欽等也分別召見鄭並設宴款待,對他的工作和駐印將士的英勇作戰給予高度評價,並授予鄭洞國青天白日勳章。在5月5日至21日召開的國民黨六大上,鄭洞國還被選爲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在重慶期間,鄭洞國還經常被邀請出席各種演講會、座談會,介紹緬北反攻戰役作戰情況,重慶的許多報刊也紛紛載文稱頌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的輝煌戰績,使國內人民和將士的抗日熱情受到極大的鼓舞。1945年7月,中國駐印軍班師回國,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部分別撤銷,鄭洞國留在昆明待命。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歷了八年艱苦抗戰之後,終於取得了光輝的勝利。鄭洞國在昆明參加了各界民衆組織的許多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一連幾日高興得夜不能寐。這期間,蔣介石曾電召他去重慶,欲委任他爲其侍從室侍衛長,他以自己性情愚拙、不善內衛事務爲辭,婉言謝之,後被任命爲第3方面軍副司令長官。

  東北三年

抗戰勝利之後,鑑於戰後國共兩黨之間發生的矛盾和摩擦,鄭洞國認爲,雙方之間大的衝突甚至內戰遲早會到來。但是,他非常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戰後的中國急需休養生息,與民更始。鄭洞國一面積極關注國內形勢的發展,一面思索自己的前途。但他沒有想到,自己很快就被捲入到內戰當中去了。1946年2月,正指揮大軍搶佔東北的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因重病在北平就醫,特電請鄭洞國去東北代其主持軍務。

同年3月初,鄭洞國飛赴錦州就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代理司令長官職務。他按既定部署,指揮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沿北寧路節節推進。3月13日,蘇聯軍隊撤出瀋陽後,國民黨軍隊立即進佔這座東北名城,並很快佔領了一度爲解放軍控制的鞍山、營口、遼陽、海城、大石橋、撫順等外圍重要城市。此後,國民黨軍隊兵分兩路:新1軍和71軍沿中長路向北進攻;新6軍和52軍各一部進攻瀋陽東南屏障本溪。但這兩路軍隊相繼遭到東北民主聯軍猛烈反擊,損失慘重。鄭洞國不得不親赴開原設前進指揮所,指揮北路軍隊與解放軍決戰。杜聿明重病未愈,也匆匆由北平返回瀋陽,指揮軍事。然而,由於解放軍頑強據守四平街,國民黨軍隊屢攻不下,一籌莫展。杜聿明決定暫緩對四平街的攻擊,集中兵力使用在本溪方面。5月上旬,國民黨軍隊終於攻佔了本溪。這時解放軍部分主力由西豐南下,欲切斷國民黨軍隊中長路的後方聯絡線,開原、鐵嶺守軍告急,杜急委鄭洞國爲前敵總指揮,率新6軍、71軍及52軍各一部,星夜北上馳援。經雙方激烈戰鬥,解放軍放棄了四平街,實行戰略撤退,國民黨軍隊乘機佔領長春、永吉等許多城鎮,與解放軍沿松花江對峙,鄭亦將指揮所移駐長春。同年8月,爲解除熱河解放軍對北寧路的威脅,鄭洞國又受命在錦州設指揮所,指揮13軍、93軍及71軍各一部,向熱河解放軍大舉進攻。雙方激戰兩月後,解放軍主力相繼轉移,國民黨軍隊控制了熱河大部重要城鎮。

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一期出身的國軍悍將 第4張

1947年初,北滿解放軍渡松花江南下,威逼長春、永吉。至3、4月間,南滿東北民主聯軍乘國民黨軍隊主力北上增援之際,大舉向梅河口、海龍、新賓、柳河等主要據點進攻,幷包圍通化。鄭洞國親至撫順營盤指揮所,星夜檄調新6軍和13軍前往救援,在付出重大代價後始解通化之圍。僅過一個多月,北滿東北民主聯軍再度渡江南下,發起夏季攻勢,重創國民黨軍隊,並佔領了法庫、昌圖,以十幾萬兵力圍攻四平街。南滿東北民主聯軍也同時出擊,繼殲滅梅河口國民黨軍隊一個師後,又攻佔了重鎮本溪。東北戰局如此迅速惡化,使蔣介石大爲震驚,親自飛赴瀋陽視察,指示國民黨軍隊放棄一些城鎮,收縮兵力,以圖固守。6月中旬,作爲前敵總指揮,鄭洞國奉命指揮53軍先攻取本溪,解除東北民主聯軍對瀋陽的威脅,然後轉至鐵嶺,率新6軍、93軍、53軍及52軍一部北上馳援四平街。經過半個月的惡戰,擊退東北民主聯軍主力,四平街之圍遂解,國民黨在東北的戰局才暫時緩解下來。

1947年7月,杜聿明因舊病復發,被迫離職去上海就醫,由鄭洞國代理司令長官職務。8月,陳誠來到東北,接替熊式輝任東北行轅主任。他到任不久就撤銷了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集東北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鄭改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其實等於掛名。1947年10月以後,東北解放軍先後發起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由於陳誠優柔寡斷,朝令夕改,國民黨軍隊大批有生力量被殲,北寧路交通被切斷,國民黨在東北的戰局再次急轉直下。蔣介石聞訊大驚,於1948年1月10日飛抵瀋陽,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成立東北“剿匪”總部,任命衛立煌爲東北行轅副主任兼“剿總”總司令,同時任命鄭洞國和範漢傑爲副總司令。不久,陳誠悄然離開東北,東北行轅隨即也就撤銷了。

1948年2月,東北解放軍相繼攻佔遼陽、鞍山、法庫、營口等重要城市,3月中旬再克戰略重鎮四平街。爲避免被解放軍各個擊破,在四平街戰局吃緊時,衛立煌派鄭洞國先後飛往長春、永吉,部署、指揮駐永吉的60軍向長春撤退。此後,國民黨軍隊在東北僅剩下瀋陽、長春、錦州三大孤立據點及周圍少數中心城市,處境岌岌可危。爲使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在東北免遭覆沒,鄭洞國曾建議再進一步主動放棄長春,集中主力於瀋陽、錦州之間,以期能戰、能守、能退。但蔣、衛認爲棄守長春會造成不利的國際影響,況且固守在長春尚可扯住解放軍南下的衣襟,減輕瀋陽、錦州方面的軍事壓力,所以沒有采納鄭的意見。非但如此,蔣、衛還擬讓鄭兼任第1兵團司令官和吉林省主席,擔負固守長春的任務。此時長春已經在解放軍的四面包圍之中,鄭洞國的許多幕僚、好友都勸他不要從命,鄭自己心中也頗躊躇。3月下旬,在蔣、衛一再催促下,他只好飛赴長春,從此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爲痛苦的一段時光。

當時長春駐有新7軍、60軍及第1兵團直屬部隊、地方保安部隊等約十萬之衆,市民亦有近20萬人。守軍除尚控制着城外飛機場外,與外界聯繫均被切斷,城內糧食、燃料匱乏,人心渙散,士氣低落,處境艱難。鄭洞國到任後,銳意整頓防務,安定人心,希望能憑藉長春的堅固城防,長期固守下去。5月下旬,他曾出動部分部隊向城外出擊,準備在城郊蒐購一些糧食。解放軍乘機反擊。結果守軍不僅兵力受到很大損失,連飛機場也丟失了。此後10萬解放軍在肖勁光指揮下攻城也被擊退,遂改強攻爲長圍,城中餓死民衆數萬,軍隊中因飢餓患浮腫症、夜盲症的官兵也日益增多。

1948年9月中旬,東北解放軍發起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鄭洞國乘解放軍主力南下圍攻錦州之機,曾集中兩個師兵力作試探性突圍,但遭到解放軍圍城部隊的頑強阻擊,被迫縮回城內。10月中旬,解放軍攻克錦州,切斷了東北國民黨軍隊通往關內的咽喉要道,在長春、瀋陽等地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頓成甕中之鱉。在錦州被解放軍攻克前後,蔣介石曾幾次嚴令鄭洞國率部向瀋陽突圍,但因守軍長期飢餓,體力虛弱,士氣亦極低落,鄭部下將領皆無突圍信心,故突圍之議幾次擱淺。10月16日,鄭洞國下決心執行蔣的突圍命令,召集部屬制定了突圍計劃,決定在第二天拂曉行動。但當天夜裏,曾澤生率60軍宣佈起義,打亂了鄭的部署,突圍被迫中止。此時鄭洞國雖然對突圍已徹底絕望,卻仍決心爲“黨國”效忠到底,拒絕瞭解放軍方面要其停止抵抗的要求。他仍率特務團死守中央銀行大樓,還親筆寫下與蔣介石的訣別書。然而他部下的官兵們卻不願再爲腐敗的國民黨政權做殉葬品了。19日上午,新7軍全體官兵宣佈放下武器。21日凌晨,據守長春中央銀行大樓的兵團直屬部隊以突圍爲名挾持鄭洞國亦放下了武器投誠,長春獲得瞭解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