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吳奇偉人物軼事簡介 吳奇偉都有哪些故事

吳奇偉人物軼事簡介 吳奇偉都有哪些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奇偉,1891年出生於大埔縣湖寮鎮密坑村。先後在廣州黃埔的陸軍小學堂、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再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於第六期。後擔任過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長江上游江防司令官、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要職。

吳奇偉人物軼事簡介 吳奇偉都有哪些故事

國民革命時期,他參加了統一廣東諸役和北伐戰爭。在十年內戰中,參加過第四、五次圍剿。紅軍長征後,他率部追擊紅軍至四川。

抗日戰爭爆發後,吳奇偉堅決全力抗日,他率第四軍到嘉定、羅店一帶抗日前線,與日軍展開激戰。此後還率部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之萬家嶺戰役、南潯線會戰及鄂西戰役等,獲得國軍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

解放戰爭時期與其他7位廣東國民黨軍政人員聯名起義。粵東起義成功,梅州大部、惠州一部提前解放。

參加北伐

吳奇偉,號梧生。1891年1月出生於大埔縣湖寮密坑村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在家鄉上過私塾,約莫10歲時,離家到河源、五華、惠州等地,在其伯父開的店鋪當小夥計。伯父供他讀完小學、中學。他生性聰穎,做事勤勉,學習成績優秀。

吳奇偉中學畢業時,正值辛亥革命前夕。他考入設在廣州黃埔的廣東陸軍小學堂,繼而進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後再升上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於1919年秋畢業。

吳奇偉畢業後返廣東投入粵軍,先後任見習排長、連長、營副等職。有幸的是,吳奇偉被編在粵軍第1師。吳奇偉在第一師良好氛圍的薰陶下,政治、軍事並進。他先後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平息楊劉叛亂、南征諸役,在實戰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磨鍊,文武兼得,爲躋身保定六期粵籍名將之列打下良好基礎

吳奇偉人物軼事簡介 吳奇偉都有哪些故事 第2張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吳奇偉任第四軍第12師第36團副團長,在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城的戰鬥中,他消除在同級甚至上級長官中年齡居長的顧慮,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協助比自己年輕8歲的梅縣籍黃琪翔,屢獲勝仗,深受士兵、同僚讚譽和上司賞識。北伐勝利,第四軍戰績輝煌,被譽爲“鐵軍”,吳奇偉以自己的勤勉、勇敢,一躍而成爲第四軍內的主要戰將之一,但非一流角色。吳奇偉在軍界真正崛起,是在國共第一次內戰前半期。他從北伐結束至1932年9月不到5年時間,從一箇中級軍官升任久著聲譽的第四軍軍長,並從粵系軍人轉入蔣系中央軍序列。

追剿紅軍

蔣介石一任命吳奇偉爲第四軍軍長,即召他入江西,參與對中央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這次“圍剿”紅軍,蔣介石召集了30多個師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長驅直入,吳奇偉部被編入陳誠的中路軍,任第二縱隊指揮官。吳奇偉指揮第二縱隊剛與紅軍接觸,就被埋伏了的紅軍左右夾攻,損失過半。

同年秋,蔣介石調集50多萬重兵,自任總司令,對中央紅軍發動第五次大規模“圍剿”。吳奇偉任北路軍第七縱隊指揮官,指揮第四軍和大埔老鄉郭思演的第99師。吳奇偉貫徹蔣介石的作戰方針,每深入一地,即修築碉堡,既作防禦工事,又當封鎖堡壘,逐步推進,避免孤軍深入。這時,中央紅軍由缺乏實際經驗的中央臨時總負責人博古和長於城市保衛戰的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指揮,採取強攻硬拼的戰術,導致反“圍剿”失敗,被逼撤出根據地。

吳奇偉人物軼事簡介 吳奇偉都有哪些故事 第3張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蔣介石盤算着:紅軍西撤湘粵,以原四軍將領薛嶽、吳奇偉爲追擊紅軍先鋒,尤爲合適。因爲昔年東征、討桂、北伐,薛、吳久經此地,對當地地理風物熟悉。12月,長征中的紅軍接受毛澤東在“黎平會議”的主張,改變往湘西與紅軍第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黔北,強渡烏江,攻佔遵義。紅軍之舉出乎蔣介石意料。蔣急召薛嶽、吳奇偉轉向貴州挺進,配合貴州王家烈地方部隊,不惜代價奪回遵義。但當時“遵義會議”已經召開,指揮權開始爲毛澤東掌握,其手下彭德懷、林彪皆是強將,如此陣容,吳奇偉、薛嶽,還有王家烈,遠非對手。儘管吳奇偉率部悉數上陣,也曾一度佔領城郊老鴨山主峯,但最後還是逃脫不了覆滅命運,兵力損失過半,他本人也差點成爲俘虜。幸虧上司薛嶽爲掩飾敗績,將傷亡損失數字壓縮,同時自請處分,以求得蔣介石的寬恕。吳奇偉才順利過關,免受處分,並重整旗鼓追擊紅軍,“立功贖罪”。

抗擊日寇

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吳奇偉奉命率部趕赴淞滬,擔任第十八軍團長、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在羅店、劉行、大場一線阻擊日軍。戰鬥中,吳奇偉協助總司令羅卓英,指揮部隊採取“隱蔽戰術”。當敵機、大炮猛烈轟炸時,我方將士埋伏在戰壕隱蔽並監視敵人,於炮火間歇,有目的地調整位置,待敵軍衝鋒接近時,就近集中火力打擊敵人,到與敵軍短兵相接時肉搏格鬥,以此阻擊敵人的進攻。儘管中國守軍在敵人強大炮火攻擊下最後敗退了,但吳奇偉和衆多國民黨軍隊將士在淞滬抗戰中表現出來的守土有責的軍人風骨,受到輿論的讚揚和各界人士的肯定。

1938年7月,日寇“得隴望蜀”,聚集重兵沿長江兩岸西進,從南北兩端迂迴包抄我國中部重鎮武漢。這時,吳奇偉升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率領新任軍長歐震的第四軍,歸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嶽指揮,負責南潯線戰事。

吳奇偉人物軼事簡介 吳奇偉都有哪些故事 第4張

7月下旬,日軍依託在長江的戰艦炮火和飛機炸彈,攻佔武漢東南屏障九江,並向贛北我軍各據點進攻。吳奇偉依照統帥部的戰略部署,先後指揮歐震、李漢魂、葉肇、俞濟時、王敬久各軍在星子、瑞昌、白槎、廬山南麓一帶阻擊日軍達4個月之久,尤其他作爲主將指揮的萬家嶺一役,殲敵萬餘,繳獲車輛、戰馬數十輛(匹),史稱“萬家嶺大捷”。關於“萬家嶺大捷”的榮光,一般統歸薛嶽名下,但此役具體的指揮者其實就是吳奇偉。當時,戰術計劃制定後,各軍進入臨戰狀態,薛嶽命令:“攻擊時間及詳細部署由吳奇偉規定”。吳奇偉親臨前線,“於6月15日下達命令”。

1940年10月,吳奇偉從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任上調任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長江上游的防務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擔負着阻擊日軍地面部隊沿岸、艦艇沿江西犯,威脅川渝的任務。吳奇偉設總司令部於鄂西三鬥坪,指揮方天的第十八軍,池峯城第三十軍、宋肯堂第三十二軍和方日英第八十六軍。1943年5月,日軍第3師團、第13師團大舉向江防軍駐地石牌、清江之間進犯。吳奇偉將前線指揮所設在距敵不遠的一個山洞內,不懼敵機的轟炸,指揮守軍頑強抗擊日軍的進攻,命令所部第十八軍第11師師長鬍璉,死守石牌要塞。在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的統一指揮下和其他各集團軍的配合下,吳奇偉率領江防軍勇敢防守。日軍久攻不下,下令撤退。此役史稱“鄂西大捷”,吳奇偉、胡璉和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第十八軍軍長方天、第十八軍副軍長羅光文等5人,也因此役獲國軍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

粵東起義

1944年底,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吳奇偉入陸軍大學將軍班甲級一期受訓。翌年年中,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軍管區司令。吳奇偉在湖南任職的時間不長,到1946年4月9日就被免。

吳奇偉卸任湘省主席後,先後被任命爲武漢行營副主任、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廣東綏靖公署副主任。其間,正值國共第二次內戰全面爆發,吳奇偉表現出對繼續內戰的厭倦,長期託辭或處理家務或養病,置身局外。中共香港分局抓住時機,派出饒彰風和吳啓彥以老鄉、 親朋的身份做他的思想工作,還有早年參加革命,後入國軍,解放戰爭時期萌芽“起義”打回“老家”的吳奇偉舊部魏鑑賢、曾天節的積極策動,吳奇偉思想逐步轉化w's。1949年5月,由其領銜,其他7位廣東國民黨軍政人員聯名的起義宣言在龍川老隆發出。粵東起義成功,梅州大部、惠州一部提前解放,6月21日,毛澤東、朱德覆電嘉勉,對起義表示“極爲欣慰”與“歡迎”。

1949年9月下旬,吳奇偉作爲華南人民解放軍的代表之一,前往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爲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是198名委員中潮梅籍7人之一。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廣州大學董事會董事長。1953年7月10日,吳奇偉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3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