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有着怎樣的研究理論?宗教思想是怎樣的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有着怎樣的研究理論?宗教思想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費爾巴哈人本學哲學,在唯物主義發展史上做出了貢獻。他的思想的主要特點有

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會存在。

②用生物學上的人代替社會人的思維,排除了人的思維的社會性。

③把人的本質就視爲生物學上的本質。

從總體上說,費爾巴哈屬於德國古典哲學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關於自然的學說

①自然界:是一切物質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總和,是唯一的客觀實在,是“非產生、非創造”的實體,是永恆的實體。

②自然界變化的原因:它的存在和變化始於自身原因。

時空與物質關係:時間和空間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

④自然界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有着怎樣的研究理論?宗教思想是怎樣的

⑤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他說:“思維和存在的真實關係只是這樣;存在是主體,思維是賓詞。思維是從存在而來的,然而存在並不來自思維。……存在只能爲存在所產生。”

關於人的學說

詳見詞條“人本主義”

①人是以自然界爲基礎的人與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質統一體。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維又是以自然界爲內容、憑藉身體和思維同自然界發生聯繫,憑着人的本質來認識自然界,實際上不過是自然界自己認識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②人是以身體(肉體)爲基礎的靈魂與肉體,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體。大腦是肉體,靈魂與大腦分不開,沒有大腦活動便不能思維,二者有差別,有統一於人本身。所以,以人爲基礎的靈魂與肉體的統一實體,是正確理解思維與存在同一的前提。

③人是以感性爲基礎的感性和理性的統一體。人首先是有感性,然後纔有理性。因此,只有存在與本質結合,直觀與思維結合,纔有生活和真理。由於感性感覺是對客體的特性的反映,因此,只有以人的感性爲基礎的感性和理性的統一體,主體和思想才能找到通向客體和存在的道路。

④人是以“類”爲基礎的“個體”於“類”的物質統一體。人與人的感覺和思想都是在與他人交往中產生,形成和證實的,但是你我之間交往有限,要解決認識中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就需要把個體和類統一起來,依靠世世代代相傳的人類認識。

⑤人的本質,他在不同地方有三種說法:一是人本身所同化的東西;二是兩性關係,人的情慾;三是主要的,他認爲人的絕對本質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謂理性是思維力——認識之光,所謂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能量,所謂心是心力——愛。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有着怎樣的研究理論?宗教思想是怎樣的 第2張

認識論

①認識對象:客觀事物及其本質。他指出,哲學是關於存在物的知識,事物的本質是怎樣的,就必須怎樣來思想,來認識它們。

②認識的起點和基礎:感覺(經驗)。他非常強調感覺,感性認識的確實性,可靠性,但也不完全貶低理性認識的作用。

③堅持唯物主義可知論。費爾巴哈承認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並說:“人的感官不多不少,恰好在世界的全體中認識世界之用”並批判了不可知論和唯心論。費爾巴哈認爲,必須以人作爲思維和存在統一的主體和基礎,才能正確解決思維和存在何者爲第一性,思維能否反映存在和如何反映存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問題,以及解決認識中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問題。

④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列寧說,費爾巴哈“把人類實踐的總和當作認識論的基礎。”但是,列寧認爲,費爾巴哈並不瞭解實踐的科學含義。

費爾巴哈批判宗教的目的就是要把神的本質還原爲人的本質,把天國生活還原爲現實生活,要人們相信自己,爲追求現實生活而鬥爭。

對基督教的批判

費爾巴哈是德國哲學史上第一個自覺的、公開的同基督教決裂的資產階級思想家,他完成了德國資產階級對傳統宗教地批判。

費爾巴哈從三個角度批判了基督教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有着怎樣的研究理論?宗教思想是怎樣的 第3張

①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質,指出,不是神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神,上帝是人們按照自己的本質幻想出來的;人對上帝的崇拜,實際上是對人的本質的崇拜。

②揭露了宗教產生的認識根源,指出宗教產生的基礎是人的依賴感和利己主義。

③揭露了宗教的反動社會作用,指出宗教是科學的死敵。

在《論哲學和基督教》中,費爾巴哈認爲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對象,將宗教歸結爲對無限的認識。宗教“不過是對於知覺的無限性的認識;或者說,在對無限的認識中,有意識的主體以其自身本能的無限性作爲認識的對象”。也就是說,上帝不過是人的內在本性的向外投射。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發揮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類學的本質”,論及上帝作爲“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爲“愛”等方面,都是爲了適應人類的本性的各種不同的需要。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費爾巴哈分析了“宗教之虛僞的或神學的本質”,認爲把上帝看成是離開人的存在而存在,會使人相信啓示和奇蹟,不僅會“損壞和消除人類的最重要的感覺,對真理的追求”,而且相信宗教儀式的“聖餐”和獻祭,導致“必然的結果是迷信和不道德”。他認爲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個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