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關於林語堂的評價如何?他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關於林語堂的評價如何?他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婚姻家庭

林語堂婚前曾有兩位戀人,妻子廖翠鳳是他的第三位戀人。育有三女,長女林鳳如 (如斯)、次女林玉如 (太乙)、小女兒林相如。

廖翠鳳是鼓浪嶼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雖然廖翠鳳的母親認爲林語堂家裏太窮而有異議,但廖翠鳳還是堅決果斷地和林語堂在1919年1月9日成婚。結婚後,他徵得廖翠鳳的同意,將結婚證書燒掉了,他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婚後不久,林語堂和廖翠鳳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學位。

儘管婚後生活清貧,但林語堂認爲,“只有苦中作樂的回憶,纔是最甜蜜的回憶。”他認爲婚姻並不是以善變的愛情爲基礎的,而是愛情在婚姻中滋長,男女互補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與日俱增的。林語堂夫婦在五十週年結婚紀念日時曾經表示他們“金玉緣”的祕訣就是“給”與“受”。

關於林語堂的評價如何?他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母語情結

林語堂時刻忘不了鄉音——閩南話。他在平和阪仔出生、生長,後來到廈門的就讀,閩南話作爲最初的母語深入他生命深處。他在《來臺後二十四快事》中,不僅把聽鄉音的快樂列在其中,而且還擺在第二和第三位。林語堂的許多文章中都融入了閩南話、閩南文化的元素,其中體現最爲集中的是他1963年寫的自傳體小說《賴柏英》,不僅僅這是他對初戀女友的回憶,還是閩南文化的傳播,在書中閩南話、閩南風俗集中得到了體現。

1966年定居臺灣開始,林語堂更是把聽鄉音當成了他最大的欣慰和人生享受。到了晚年他按閩南話語音寫了一首五言詩,甜美地回憶和描述家鄉的民風民情:"鄉情宰 (怎)樣好,讓我說給你。民風還淳厚,原來是按尼 (如此)。漢唐語如此,有的尚迷離。莫問東西晉,桃源人不知。父老皆伯叔,村嫗盡姑姨。地上香瓜熟,枝上紅荔枝。新筍園中剝,早起 (上)食諳糜 (粥)。臚膾蓴羹好,嘸值 (不比)水 (田)雞低 (甜)。查母 (女人)真正水 (美),郎郎 (人人)都秀媚。今天戴草笠,明日裝入時。脫去白花袍,後天又把鋤。 (黃)昏倒的困 (睡),擊壤可吟詩。”

林語堂被稱爲幽默大師,他談吐詼諧,熱衷幽默。對中國幽默文學的異軍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況。他富有創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譯爲中文的幽默,從而使幽默一詞在中國迅速流行開來。

關於林語堂的評價如何?他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第2張

林語堂的幽默像是生活的一種調味品。林語堂抗戰前寓居上海近九年,並被謔稱爲“幽默大師”。林語堂在自己的《八十自敘》中說:“並不是因爲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們這個假道學充斥而幽默則極爲缺乏的國度裏,我是第一個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罷了。”

林語堂經常撰寫文章,闡發幽默,林語堂及其同人積極提倡幽默文學,主張文風“清淡”、“雋永”、“甘美”,作品具有“性靈”、“閒適”的特點,逐漸自成一個小品散文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