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弼是如何死的?王弼的生平簡介及學術貢獻

王弼是如何死的?王弼的生平簡介及學術貢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弼,字輔嗣,生於公元226年(魏文帝黃初七年),死於公元249年(魏齊王嘉平元年),三國曹魏山陽(今河南焦作)人,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 王弼曾任尚書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讀《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讀《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 、《周易略例》是王弼對《老子》、《周易》所做的總體性分析的文章。由於《道德經》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經注》曾是本書的唯一留傳,直到1973年中國政府在馬王堆發現《道德經》的原文爲止。與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學清談,爲人高傲,“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爲士君子所疾”。王弼與鍾會、何晏等人爲友。正始十年(249年)秋天,以癘疾亡,年僅24歲,遺下一妻一女。

王弼是如何死的?王弼的生平簡介及學術貢獻

人物生平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東漢末號稱“八俊”之一、身爲荊州牧的劉表。據《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注引《博物記》和《博物志·人名考》、《王弼別傳》等記載,東漢末年大亂中,弼祖父王凱與其族弟王粲避亂荊州,依附劉表,劉表重粲之才。欲以女妻之,而又嫌其形貌醜陋,非女婿才,將女嫁給王凱。凱有風貌。凱生子業,業生弼。弼爲劉表之曾外孫。

王粲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從曹操徵孫權,病死途中,而粲之二子又坐罪處死。粲絕嗣後而以王業爲繼嗣。王粲又成了王弼的繼祖父。

王粲是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才學出衆,少年成名。十四歲至長安受到著名文學家、大學者蔡邕禮遇,即將家藏書籍文章萬卷送給了王粲。裝載數車的書籍,後來全爲王業所有。

這對王弼的成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

王弼的家庭祖風對王弼的成長也有重大影響。其六世祖王龔,名高天下,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五世祖王暢爲漢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其父王業,官至謁者僕射,再加上繼祖王粲的文學地位,都會對王弼成長產生極大的有利影響。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

何晏曾嘆稱:“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裴注引何劭《王弼傳》)據何劭《王弼傳》載,王弼十多歲時,即“好老氏,通辯能言”。他曾與當時許多清談名士辯論各種問題,以“當其所得,莫能奪也”,深得當時名士的賞識。

王弼爲人高傲,“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爲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將軍曹爽擅權,王弼補臺郎。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殺,王弼受案件牽連丟職。同年秋天,遭癘疾亡,年僅二十四歲。

學術貢獻

王弼人生短暫,但學術成就卓著。他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周易大衍論》三卷、《周易窮微論》一卷、《易辯》一卷等數種。但其成就,不在於著述數量,而在其質量,在於其創見。他注《周易》一改漢人支離煩瑣的傳統方法,不用象數,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並闡發自己的哲學觀點,在學術上開一代新風———“正始玄風”。王弼的易學觀體系龐大,內容深奧。

王弼是如何死的?王弼的生平簡介及學術貢獻 第2張

王弼以老莊思想爲主,建立了體系完備、抽象思辯的玄學哲學。其對易學玄學化的批判性研究,盡掃先秦、兩漢易學研究之腐迂學風,其本體論和認識論中所提出的新觀點、新見解對以後中國思想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王曉毅先生給的評價是:王弼在哲學上奏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雖然他像流星一樣匆匆閃過,只生活了二十三個春秋,卻以其不可思議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個時代,指明瞭魏晉玄學的理論航向”。

在易學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是道家易的代表。王弼注《易》,盡掃象數之學,從思辨的哲學高度註釋《易經》。他對“經”上下篇都作了注,計六卷;而對《文言》、《彖傳》、《象傳》加註。至於《繫辭》、《說卦》、《序卦》、《雜卦》,均不下注,後來由東晉韓康伯繼續注完。

王弼《易》注的貢獻,首先在於拋棄了費氏的經說,把象數之學變成爲思辨哲學。這是《易》學研究史上的一次飛躍。漢人解《易》重象數,如把八卦視爲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等象,用“馬”來代表《乾卦》“健”的意義,用“牛”來代表《坤卦》“順”的意義,等等。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義苟在健,何必馬乎?類苟在順,何必牛乎?爻苟合頃,何必坤乃爲牛?義苟應健,何必乾乃爲馬?”對象數之學機械性的解釋提出批評。他強調說:“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就是說,達意要通過象,明象要通過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這樣,從言與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釋《易》,比機械比附的方法前進了一大步。

其次,王弼站在道家的立場上,把《易》學玄學化。玄學家的根本思想是“以無爲本”。王弼說:“道者,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無體,不可爲象。”(《論語釋疑》)

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體論來釋《易》的。如《彖辭》曰:“大哉乾元,萬象資始,乃統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無虧,爲物之首,統之者豈非至健哉!”他認爲,“乾”之義是“健”,有形之“天”無非是“健”的表象。萬物始於天,歸根到底,“統之”於“至健”。“健”是無形的,是形而上的。

總之,王弼以言簡意賅的論證代替前人的繁瑣註釋,以抽象思維和義理分析擯棄象數之學與讖緯迷信,在經學上開創了一代新風。清代“四庫館”學者評論道:“《易》本卜筮之書,故末派浸流於讖緯。王弼乘其極敝而攻之,遂能排擊漢儒,自標新學。”(《四庫全書總目·周易正義》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