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鮮虞國:鮮虞族以新市爲中心,建立了鮮虞國

鮮虞國:鮮虞族以新市爲中心,建立了鮮虞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周朝,對遵守周禮的地區稱爲夏,對遵守周禮的人們和民族稱爲華,對不遵守周禮的人們和民族稱爲蠻、夷、戎、狄。蠻在南方,夷在東方;西方的稱戎,北方的稱狄。

周公第二次滅商之後,邶國已經滅亡。但在西周,對今石家莊一帶的統治鞭長莫及,一直比較薄弱,屬北狄之地。山西省五臺山西南,有一條源於五臺山、流入滹沱河的清水河,古稱鮮虞水。白狄族在鮮虞水沿岸發展起來,所以叫鮮虞族。約在西周中後期就聚居到現石家莊一帶,逐漸佔據原邶國之地。他們以新市(今正定縣新城鋪)爲中心,建立了鮮虞國,並在藁城西部建立了肥國,在晉州一帶建立了鼓國,三個部落國建立了城邦聯盟,與南面相鄰的國相對峙。

由於歷史文獻記載不詳或受到時代的侷限,關於鮮虞國,歷史文獻上資料較少。

三國聯合伐邢

滹沱河兩岸土地肥美,適於農牧,具有冶煉優勢,便於製造武器,所以鮮虞國的經濟發展迅速,軍事力量逐漸雄厚。他們的胃口越來越大,企圖向南攻城掠地。

鮮虞國之南是西周的諸侯國邢國,是周公庶子的封地,地域在今邢臺一帶,北至今太平河(古斯洨水)。周昭王時期,邢國同鮮虞的戰事越來越多,邢侯令其叔父率兵抵禦鮮虞。接下來,邢侯又給叔父立了一個軧國,範圍在汦河(今槐河)流域,即今元氏縣一帶,北邊到太平河。於是,以太平河爲前線,以鮮虞爲首的部落聯盟與以軧國首當其衝的諸侯國南北對壘,征戰不斷。

鮮虞國:鮮虞族以新市爲中心,建立了鮮虞國

公元前770年西周滅亡,東周初立,王室日微。鮮虞國乘機南下滅掉軧國。公元前662年(周惠王十五年)和前661年,三國連續伐邢,使邢國危在旦夕。多虧齊國救邢,鮮虞才引軍北撤。

城邦聯盟被破

公元前636年,放逐在外19年、周遊列國、政治經驗十分豐富的晉文公重耳回國即位。君臣一心,整頓國政。此後,晉國開始強大起來。強大的晉國拓疆擴土,勢力從現在的山西省向南越過黃河,向東到今河北省南部。晉國是不會放棄今石家莊一帶這塊肥肉的,公元前587年,以欒書爲中軍元帥,食封於欒邑(今趙縣境內,欒城縣由此得名)。此時,今石家莊南部已經被晉國佔領,晉國擺好了進攻鮮虞的架勢。

公元前530年,晉國開始有計劃地進攻鮮虞。晉國選派的大將是大夫中行氏荀吳,荀吳世代在晉爲將,其曾祖父荀林父在城濮之戰中協助晉文公大敗楚國。荀吳智勇雙全,假稱要與齊國的軍隊會合,向鮮虞借路通過。鮮虞一答應,他們立即進入肥國的都邑昔陽(今藁城西南七裏城子村)。八月,滅掉了肥國,俘虜了肥國的國君肥子綿皋。荀吳班師回晉之時,企圖順路滅掉鮮虞。鮮虞的部隊英勇善戰,加以滹沱河作爲南部屏障,荀吳沒有繼續強攻。但肥國一滅,等於斷鮮虞一臂。

這時,鮮虞國驕奢淫逸的風氣開始滋長。他們本來知道晉國很快就要發動進攻了,卻不加強邊防警備。第二年,荀吳又率軍侵襲鮮虞,到達中人(今唐縣西北),驅動衝車,借用山勢,自上而下壓下去,把鮮虞軍驅散。但他仍然不敢攻打新市,攜帶大量戰利品,勝利而歸。

鮮虞國:鮮虞族以新市爲中心,建立了鮮虞國 第2張

公元前527年,荀吳奉命率師進攻鮮虞,首先包圍了鼓國。鼓國有一員將軍知道荀吳的厲害,暗中派人跑到晉營,請求帶領城邑中的人叛變投降。但荀吳爲征服人心,沒有答應。他的左右隨從問他:“軍隊不費力就可以得到城邑,爲什麼不接受他們投降?”荀吳說:“喜歡什麼、厭惡什麼都要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有人叛變我們,我們必定極其厭惡。他們叛變自己歸順我們,如果給予獎賞,就是鼓勵了叛徒。因爲得到一城就接近奸邪,這是得不償失。”於是就把叛變的人交還鼓國,讓鼓國把他們殺掉,還讓鼓國修繕守備,告訴鼓國準備好了再決勝負。圍城三個月,鼓國又有人跑過來請求投降,荀吳很客氣地接見他們,心平氣和地說:“從你們臉色看,城中還有東西吃,你們還是回去修繕加固你們的城邑吧。”這一來,晉國的兵士們意見更大,紛紛質問荀吳:“城邑本來可以拿到手了,你卻不要,非得讓我們拼命廝殺、流血犧牲,你怎麼向國君交待?”荀吳說:“咱們爲了獲得這個城邑卻鼓勵民衆懈怠,要這個城邑有什麼用處?我不但要奪取城邑,還要讓民衆懂得道義所在,讓民衆爲國君敢於拼命而不三心二意。”僵持了一段時間,鼓國一點糧食也沒有了,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荀吳輕而易舉地拿下鼓國。佔領鼓國之後,荀吳嚴令不許殺戮一人,連鼓國國君鳶鞮也不殺而把他帶到晉國。回到晉國,荀吳仍然不殺鳶鞮,又把他放回鼓國。鳶鞮在晉國信誓旦旦,回去之後卻背叛晉國又歸屬了鮮虞。

公元前520年6月,荀吳巡行太行山東麓,派軍士僞裝成糴米的商人,揹着武器鎧甲埋伏在鼓國都城門外,夜間發起突然襲擊而滅了鼓國。這次,安排了晉國將軍涉佗在此鎮守。

頑強抵抗晉軍

晉國打破鮮虞的城邦聯盟之後,加強太行山東麓北部的邊防建設,在與鮮虞接壤的城邑置郡縣,派賢臣董安於任上地郡守,駐在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董安於嚴明法紀,從嚴治政,積極備戰。然而,鮮虞國能征善戰。公元前507年9月,鮮虞國軍隊在平中(今唐縣境內)打敗晉國的進攻。晉國的將軍觀虎不把鮮虞國放在眼裏,自恃其勇,孤軍冒進,結果當了鮮虞的俘虜。

鮮虞國:鮮虞族以新市爲中心,建立了鮮虞國 第3張

此時,楚國圍攻蔡國,晉國本來出兵伐楚救蔡。平中之敗,使晉國感到了威脅。於是,下決心把救蔡部隊退出,集中兵力進攻鮮虞。公元前505年對鮮虞國形成包圍之勢。

鮮虞國正在危急之時,晉國卻發生了政治事變。晉國本來靠六家權臣輔佐,而權臣們卻鬧起矛盾並逐漸加劇。這六家權臣分別是趙氏、範氏、智氏、荀氏(中行氏)、韓氏、魏氏。晉定公和智氏、趙氏、韓氏、魏氏聯合對付範氏、荀氏,荀吳之子荀寅和範吉射先後逃亡到衛國的朝歌(今河南淇縣)和邯鄲。公元前494年4月,晉國大夫趙稷背叛趙氏的趙鞅(即趙簡子,“趙氏孤兒”趙武之孫),並且在齊國、衛國的支持下圍攻五鹿(今大名縣城東50裏,晉文公被放逐乞食於沙麓,就是這個地方)。

鮮虞國認爲這是一個機會,企圖漁人得利撈一把。範氏、荀氏本來是鮮虞的死敵,但鮮虞爲了削弱晉國,答應與齊、衛聯合。首先發兵,攻佔了晉國的城邑棘蒲(今趙縣)。

趙鞅不能容忍趙稷叛亂,遂率師平叛。公元前491年農曆九月,趙鞅包圍邯鄲,十一月攻克。鮮虞與齊、衛聯軍趕快接應荀寅、範吉射,還幫助他們佔據柏人(今隆堯縣西)。接着,齊國大將國夏與鮮虞合兵,又攻下了晉國的欒、鄗(今柏鄉縣固城店)、任(今任縣境內)、邢(今邢臺)等八個城邑。但是,趙鞅治軍有方,公元前490年攻陷柏人城,荀寅、範吉射奔逃齊國。

這個時候,鮮虞國與晉卿趙氏已經水火不容。公元前489年(周敬王三十一年),趙鞅率師北擊鮮虞,不久滅之。 從此,鮮虞在史籍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