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朱翊鈞的原配王喜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朱翊鈞的原配王喜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翊鈞的原配王喜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與自己的髮妻王皇后是同一年去世的,所以王皇后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王皇后於萬曆五年與朱翊鈞成婚,被冊立爲後,正位中宮42年,史料記載其:

“性端謹,以慈孝著稱。”

根據姚南雙雁黃氏宗譜記載,王皇后名爲喜姐,原姓黃。其父名叫王偉,原任工部所屬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萬曆五年,兩宮皇太后(朱翊鈞嫡母仁聖皇太后陳氏,生母慈聖皇太后李氏)決定讓朱翊鈞完成婚姻大事。

根據明朝制度,皇后不必講究出身,只要是品行端正的良家女即可。按照這樣的要求,最終王喜姐脫穎而出,被冊立爲後。她的父親王偉也被提拔爲錦衣衛千戶。

當時內閣大臣向朱翊鈞提議,應該晉封王偉,但遭到張居正的反對。後者認爲不該給外戚帶來過多賞賜,所以最多同意將王偉升任爲錦衣衛指揮使。可朱翊鈞本人不高興了,認爲給岳父的賞賜還是少了,於是堅持又封王偉爲永年伯,不過在張居正的阻止下,不得世襲。

萬曆九年,朱翊鈞還要爲皇后的叔叔和弟弟授官世襲錦衣衛指揮使,仍然遭到張居正阻止,但朱翊鈞還是分別給了他們錦衣衛指揮僉事和錦衣衛正千戶的職位。

萬曆十二年,朱翊鈞要允許王偉乘輿,按照祖制,這是不合規矩的。但無論羣臣如何阻止,朱翊鈞還是爲王偉破了例。除此之外,王偉去世後,朱翊鈞還允許王皇后的弟弟王棟襲爵,王棟去世後,又讓王皇后的侄子襲爵。

可以看出,朱翊鈞對王皇后的家人的確很好,說明他和皇后的感情比較穩定,不然王喜姐也不可能正位中宮42年了。不過對王家如此優待,並非因爲他有多愛王皇后,而是有另一層原因。

朱翊鈞的原配王喜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朱翊鈞雖然和皇后的感情還算不錯,但皇后並非他最愛,衆所周知,朱翊鈞最寵愛的是鄭貴妃。鄭貴妃於萬曆九年入宮,一路從嬪升到皇貴妃的位置,寵冠後宮長達38年之久。那麼既然如此,爲何朱翊鈞還對王家這麼好,顯得他有多愛王皇后一樣?

實則就是因爲朱翊鈞寵愛鄭貴妃,很少與皇后在一起,所以外界一直存在許多質疑,稱皇后賢德,卻遭到皇帝苛待。後來皇后居住的坤寧宮起火,連帶燒了皇帝居住的乾清宮,朱翊鈞和王皇后不得已搬到啓祥宮住。儘管如此,王皇后還是很少有機會陪伴朱翊鈞,因此外界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稱帝后感情不和等等。

朱翊鈞身爲皇帝,自然接受不了外界如此質疑,但要他不寵鄭貴妃,專寵王皇后,他又做不到,於是只好提高王家的待遇。如此一來,就等於向外界宣告,你看我對岳父一家多好,說明我和皇后一點問題都沒有。

然而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朱翊鈞和王皇后實際上就算是相敬如賓,他最寵愛的應該是鄭貴妃。既然如此,爲何他不效仿當年的宣宗,乾脆直接將鄭貴妃扶正,將王皇后廢掉?

或許有人會猜測,王皇后有子,所以朱翊鈞無法將她廢黜。實則不然,王皇后嫁給朱翊鈞後,只在萬曆九年爲其生下一個女兒朱軒媖。也是在這一年,鄭貴妃進宮了,之後王皇后很少能陪伴朱翊鈞,也就再沒有生育過子嗣。

這裏要重點介紹一下朱軒媖,她在萬曆二十四年被封爲榮昌公主,下嫁楊春元。朱軒媖直到清朝順治四年纔去世,她是朱翊鈞子女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也就是說,實際上王皇后沒有生下嫡子,如果朱翊鈞要效仿明宣宗,就可以以無子的理由廢后。但朱翊鈞終究沒有這樣做,那麼王喜姐到底有何能力,爲何能夠正位中宮42年,連寵冠後宮的鄭貴妃都取代不了她?主要有兩個原因。

朱翊鈞的原配王喜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其一,明朝不太看重皇后的出身,主要是在乎其品行,王喜姐能夠成爲朱翊鈞的皇后,必定有其出衆的地方。而事實證明,她的確是一位賢后,讓朱翊鈞十分滿意。

首先作爲兒媳,王皇后對待兩宮皇太后十分孝順,《明史》記載其:

“性端謹,事孝定太后得其歡心。”

要知道,李太后對朱翊鈞教育嚴格,後者也很敬畏生母,所以討得李太后歡心,就等於擁有一張護身符。

其次作爲後宮之主,每當後宮有什麼事情發生,王皇后都能輕而易舉解決,同時令大家信服。她雖然自己沒有兒子,卻從不嫉妒其他嬪妃,即使鄭貴妃恃寵而驕,王皇后也不和她計較。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因爲出身低微,不受朱翊鈞待見,王皇后見了便對母子倆多加關照。

最後作爲大明皇后,當有大臣因爲直言進諫得罪朱翊鈞時,她會婉言規勸,既給了朱翊鈞面子,又替大臣說了情。當國家遇到饑荒,她會拿出自己的財物充當軍餉,試問這樣一位皇后,誰能不敬佩,不信服呢。

國家最重要的是有一位賢后,王皇后完全符合“賢后”的要求,朱翊鈞在母親嚴厲的教育之下,深知這樣的賢后難得,所以根本不會去想廢后。要是他真的廢后,天下得有多少人罵他啊。再說他自己心裏也清楚,鄭貴妃不是母儀天下的料。

其二,原本皇后無子,對皇帝來說並非好事,必定能夠有嫡子繼位是最好的結局。但對於朱翊鈞來說,王皇后無子,正好讓他有了擋箭牌,什麼擋箭牌呢?那便是有理由遲遲不立太子。

朱翊鈞的長子朱常洛是一個宮女所生,有一次他去向母親李太后請安,結果李太后不在,他看中太后宮中一個姓王的宮女,便偷偷臨幸了她。事後朱翊鈞以爲可以隱瞞過去,誰知王氏卻懷上身孕,後來生下朱常洛。

而朱常洛是朱翊鈞的長子,按照明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製度,王皇后一直無子,那麼就該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但鄭貴妃進宮後,就得到朱翊鈞的寵愛,接連爲其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夭折,只剩老三朱常洵。

朱翊鈞將朱常洵視爲心肝寶貝,一心想立他爲太子,可不管怎麼說都不合規矩,畢竟人家長子朱常洛活得好好的。於是朱翊鈞乾脆就不冊立太子,理由就是,他要等皇后誕下嫡子,到時候冊立嫡子爲儲君。

很明顯,朱翊鈞就是拿皇后當擋箭牌,只要皇后還活着,這個理由就管用。誰知到了最後,皇后年紀漸漸大了,身體也不好了,他知道這個理由已經行不通,最終還是被逼冊立朱常洛爲太子,國本之爭才落下帷幕。

出於這些原因,朱翊鈞對王皇后甚至王家好,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有的傳言所說,朱翊鈞和皇后的感情有多麼好,每天同起同臥等等。這些都是朱翊鈞爲了堵住外界質疑的聲音,如果實情真是如此,那還有鄭貴妃什麼事?

萬曆四十八年四月,王皇后去世,享年57歲。同年七月,朱翊鈞也駕崩了,於是有人認爲,是王皇后去世朱翊鈞太過傷心,所以很快也跟着去了。

筆者只想說,沒必要爲了誇而誇,事實上大家都清楚,朱翊鈞後來本來身體就不好。他前期因爲有母親的嚴厲教育,的確比較勵精圖治,但從萬曆十四年開始,也學他死鬼老爹沉湎於酒色之中,導致身體虛弱,每況愈下。

當時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寫《酒色財氣四箴疏》就說:

“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也。夫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

後來朱翊鈞還常常昏倒,《先撥志始》中就有記載:

“神廟始專寵鄭貴妃而疏孝端。辛丑年,聖躬抱病甚篤,瞑眩逾時而醒,則所枕者,孝端手肱也,且面有戚容,淚痕猶溼。”

所以說以朱翊鈞的身體,能夠拖到萬曆四十八年已經很不錯了,他爹在位才6年,就因縱慾過度撒手人寰了。只是沒想到,剛好在這一年,王皇后竟先他一步去世了,這只是一個巧合罷了。

朱翊鈞駕崩後,太子朱常洛繼承皇位,他爲王皇后上尊諡“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但還沒來得及上冊寶,朱常洛就掛了,在位僅一個月。沒想到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兒子卻成爲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之後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繼承皇位,這才爲王皇后上冊寶,並與朱翊鈞合葬於定陵,祔太廟。

作爲一位賢后,王皇后在後世得到很高的評價,正位中宮42年的她,沒有辜負她的子民。用孝慈高皇后的話來說,這些百姓都是她的孩子,而王皇后這位國母,可以說沒有讓她的孩子們失望。這樣一位賢后,值得大家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