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臣子的不易!能力差的,很難長期混下去;能力強的,不但容易招致同僚的妒忌,還會招來君王的猜忌。來自君王的猜忌最致命,輕則罷官免爵,重則身家姓名不保。翻開歷史書,有多少忠心耿耿的名將賢臣栽在了君王的猜忌下,賢明如李世民者都過不了猜忌關:魏徵去世後,在奸臣的挑唆下,唐太宗越想越難受,越想越不爽,乾脆派人把魏徵的墓碑砸了個稀巴爛,要是魏徵再多活幾年,估計閻王殿裏又多了一個冤死鬼!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李世民的詩,說着容易做到難

歷史上君臣之間有相處無間、肝膽相照的例子嗎?還真有,戰國時期公孫鞅和秦孝公、樂毅和燕昭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稱渾濁歷史中的兩股清流。

公孫鞅遇到秦孝公,君臣配合無間,秦國迅速強大

秦獻公晚年,經過連續幾年的對外戰爭,國家疲弱不堪,秦國內憂外患,危機重重。剛登上秦國國君之位的秦孝公沒有歡喜,面臨着國疲民弱、諸侯卑秦的局面,憂心忡忡。經過反覆思量,年輕的秦孝公抖擻精神,決定招攬賢才,變法圖強,恢復穆公霸業。就這樣聞名天下的秦國《招賢令》出來了:

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爲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爲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招賢令分爲四部分:首先稱讚了祖宗的光輝榮耀,振奮國威,樹立了前進的目標;然後痛罵前面幾代國君的不肖,致使國土被侵,指出了秦國衰落的原因;接着誇了下自己的父親,我們是不滿現狀、胸懷大志的人;最後,誠招天下賢士,願意分疆裂土,表示誠意。

衛國人公孫鞅看到後,大爲折服,連呼這是五百年來天下第一雄文,遂動身前往秦國。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後,公孫鞅開始了戰國時代最爲徹底的變法。變法初期,百姓很不適應,幾千民衆紛紛涌往國都,向孝公痛陳變法的種種弊端,孝公頂住壓力,不爲所動;變法一年有餘,太子犯法,按律當罰,公孫鞅處置了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秦孝公支持;變法侵害了老世族的利益,老世族私底下暗潮涌動,秦孝公頂住巨大的壓力將其牢牢地按住,不敢擡頭,爲公孫鞅提供了最強力的支持。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第2張

秦孝公/商鞅肝膽相照

來自於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大大減輕了公孫鞅的壓力,公孫鞅遂將精力放到變法上,一心變法。君臣二人的無間配合,取得了耀眼的效果,《史記》上記載:

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資治通鑑》上記載:

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變法成功了,秦國大治,國力強勁,不但收復了失地,而且還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樂毅遇到燕昭王,二人肝膽相照,燕國快速崛起

燕昭王即位之初,比秦孝公境遇更差。老爹燕王噲是個糊塗蟲,對遠古禪讓制很崇拜,一心想做禪讓天下的堯舜禹,剛好有幾個奸臣蠱惑,就把國君之位禪讓給了大臣子之,自己做臣子。子之沒有舜禹的德行和能力,把國家弄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燕昭王的哥哥太子姬平本來就十分不滿,藉此機會糾集了一些大臣、將軍謀反(其實想奪回自己的君位),由於實力不夠,就向齊國求援。齊王對他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齊國的軍隊就是你的軍隊,我一定會鼎力相助。”說的很好聽,事實完全不是那回事,齊軍到了燕境,一路燒殺搶掠,先是把子之剁了,接着順便把燕王噲和太子姬平也殺了,燕國差點兒淪陷。趙武靈王不想讓齊國坐大,就擁立尚在韓國做質子的公子職上位,這就是燕昭王。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第3張

燕昭王招賢納才

燕昭王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齊軍不僅一路搶掠,還順帶在都城放了一把火,幾成廢墟。燕昭王急需賢臣輔佐,有個大臣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只要你尊敬一些一般的人才,那麼那些優秀的人才就會到咱們燕國來,燕昭王於是修了黃金臺禮敬賢士,招徠了很多人才,樂毅就是其中一員。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第4張

樂毅伐齊

燕昭王有了樂毅,就好比秦孝公有了商鞅,更難能可貴的是,燕昭王十分信任樂毅,兩人肝膽相照,關係十分融洽。樂毅伐齊期間,在即墨受阻,有小人向燕昭王進讒言,說樂毅是想暗中培養勢力,想脫離燕國,自己在齊國稱王。燕昭王二話不說,把他拎到宴會上當場宰了,對大夥說:“樂毅是咱們燕國的棟樑,沒有樂毅,就沒有燕國的今天。”說完後,還把樂毅的老婆孩子送到齊國去,樂毅感動得痛哭流涕,發誓這輩子效忠燕國,絕無二心。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第5張

樂毅志在爭取民心

似燕昭王這般寬容大量、內心澄明、肝膽相照,如此對待臣子的君主,歷史上太少了。

君臣肝膽相照的案例,在什麼時候容易出現?

君臣肝膽相照的例子十分難得,什麼時候容易出現呢?

1、國君上位時,國力尚弱,志向高遠,不滿足現狀

秦孝公、燕昭王剛登上國君之位,國力尚弱,急需賢臣輔佐,共同締造大業時,基本上君臣都能做到肝膽相照。就算是兔死狗烹的幾位:越王勾踐、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在創業初期也能和臣子和諧相處。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第6張

秦孝公胸懷大志

2、臣子恪守本分,勤於職守,成爲國君離不開的人才

臣子恪守本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比如說雍正,剛繼位時對年羹堯可以說是非常好了,可年羹堯呢,恃寵而驕,不但侮辱羣臣,最後橫到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最終釀成悲劇。恃寵而驕,依攻而驕,是做臣子的大忌。

君臣之間能肝膽相照嗎?君臣無嫌隙,國家崛起快! 第7張

年羹堯後悔,來不及了

3、國君內心澄明,親君子,遠小人,能識別小人讒言

國君身邊最不缺什麼樣的人?妒賢嫉能的小人!一般在臣子賣命時還能明辨是非,一旦功成名就,分辨力就會直線下降,容易中小人的圈套。燕昭王之所以厲害,能成爲戰國時期偉大的君主,我認爲這一點做得非常非常的好。

4、最重要的,國君要胸懷寬廣,不生疑心,能夠容人

說到底,君主願意聽從小人的鬼話,根源還在自己身上:疑心重,懷疑臣下,不能容人。《琅琊榜》裏面,皇帝爲什麼要殺林燮?表面看是謝玉、夏江的挑唆,根源還是皇帝自己疑心重,容不下太子/林燮那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