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朝老農報案牛舌被割,包拯爲何下令殺牛?

宋朝老農報案牛舌被割,包拯爲何下令殺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包拯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衆所周知,宋朝作爲中國一重要王朝,是由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奪五代後周政權得來的。雖然趙匡胤身爲一名副其實的武將,但估計是心太軟,對好兄弟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後趁火打劫、欺負其孤兒寡母這一事很是耿耿於懷,於是立下“誓碑”,發下毒誓,除了要大宋後世繼承人均不得欺負柴氏後世子孫外,還特別列了一條:不得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這也便是宋代“刑不上大夫”的由來。

宋朝老農報案牛舌被割,包拯爲何下令殺牛?

對朝廷文官及主動挑刺朝廷毛病的諫言者不得用刑殺戮,這在整個封建王朝都實屬罕見,即使文官力量異常強大的明朝,朝廷文官也被皇帝當衆打屁股責罰過,這表明宋朝時政環境是十分寬鬆的,這爲宋朝發達商業經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喜憂參半的是:在那個如狼似虎、弱肉強食的時代,對臣民的過分寬容將會導致民衆私慾的膨脹和紀律的渙散,從而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戰鬥力,故宋朝軍事上的羸弱不得不說與之有一定關係,當然這是後話。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寬鬆的時政環境不僅針對於人,就連牛這樣的牲畜也被頒發了免死金牌:不得隨意處死。宋朝法律還規定:如果耕牛無故死去,牛的主人要受到懲罰,可見趙匡胤這“刑不上大夫”之規定,對於耕牛也同樣適用。

不過,這法律好是好,畢竟耕牛作爲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對其多加保護無可厚非,但卻容易讓居心叵測的人用以陷害之用。這不,說來就來,當時的開封府尹包青天包拯就接到這樣一樁案子。

宋朝老農報案牛舌被割,包拯爲何下令殺牛? 第2張

一老農來報案,說自家的耕牛被人割了舌頭,不能吃東西,眼看活不了幾天了。如果就此餓死,毫無疑問,這老農就得被牽連受懲罰。於是老農左右無措之際,便想到找包拯報案,讓其替自己討個公道。

包青天包拯一聽便了然於胸,於是二話不說,當即下令老農回去殺牛。老農滿腹狐疑,表示不解,包拯只說照做即可,還說過幾日割牛舌的兇手自會現身。雖然老農對包拯的說法質疑不已,但包大人有令也不好多說什麼,於是立馬回去就將牛給宰了。

果然,隔日就有人上開封府狀告老農殺牛,還要求包大人將老農繩之於法。包拯冷笑了一番卻將告狀者緝拿。告狀者大呼冤枉,包青天冷冷地說:“你沒有割舌頭,怎知牛被殺?分明就是想栽贓陷害老農”。一番對峙下,告狀者啞口無言,對割牛舌陷害老農一事供認不諱。果然如包大人所料,兇手隔日就出現了。

在對包青天神機妙算斷奇案拍案叫絕的同時,不僅也爲人性的陰暗面嘆息不已。雖然不知此兇手與老農何仇何恨,但絞盡腦汁藉着法律的合法外衣陷害別人着實用心險惡。明知國家法律保護耕牛是爲了保護農業生產,從而保證國家每一個臣民都有飯吃。

宋朝老農報案牛舌被割,包拯爲何下令殺牛? 第3張

此人偏要爲一己私利,不僅忍心割下牛舌,害得無辜牛兒活不了只能進屠宰場,而且藉此倒打一耙,陷害老農,這私慾膨脹得是不是太過誇張了?倘若趙匡胤泉下有知,是否會就其對待臣民太過寬鬆做深刻檢討?

好在此事在宋朝並不多見,趙匡胤處於好心寬鬆治國、寬以待人,收穫的還是民衆滿滿的認同感。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也是對其最好的回報,並且還培育出了像包青天這樣剛正不阿、嚴格執法的執法官,從而爲大宋的經濟繁榮、百姓富足保好了駕、護好了航。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