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雍正實行的那些治民政策反響如何?成功了嗎?

歷史上雍正實行的那些治民政策反響如何?成功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治民難於治吏,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在古代王朝中,治民的難度更高於治吏,因爲民間社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比起官僚制度要複雜得多。即便是清朝入關後,皇帝們也都開始學習儒家思想,但在治民的方略上,同此前的王朝差不多,都是宣揚儒家的道德觀,以此來整合國家的社會風氣。

歷史上雍正實行的那些治民政策反響如何?成功了嗎?

雍正皇帝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一點都不比在官員們身上消耗的精力少。他非常清楚,吏不穩,只是疥癬之疾,而民不穩,則國不穩。因此,雍正對治民的重視尤其突出。他曾專門發上諭給各個省的總督、巡撫,要求他們把治民的重要性置於其餘諸事之前。至於地方大吏,料理刑名錢糧案件,自是要緊,若能轉移民間風俗,使之向善,又在辦理諸事之上。

雍正搞的那些改革,除了爲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外,也是在相應的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這是引導百姓向善的基礎。當然,這只是治民的其中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要主動引導百姓的道德觀,把“刁民”教導成符合儒家思想的“順民”。然而,雍正是想用官府的權威強行推動道德的改變,卻忽視了提高全民素質,其作用只在一時,絕無法永久。

歷史上雍正實行的那些治民政策反響如何?成功了嗎? 第2張

在雍正執政時,他甚至一度因好幾個省的民風達不到他的要求,下旨停止了地方上的鄉試、會試,要求地方上改正後,才能恢復考試。但是,他採取的方式並不太妥當。要改變民風,引導百姓有更高的道德觀,還是需要用全面教育的方式,提高百姓素質,這需要長遠的佈局。當然,在古代,要做到這一點很難,畢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說法,在古代統治階級的心中,還是有相當影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