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世民只活了51歲,有哪些原因導致早逝?

歷史上李世民只活了51歲,有哪些原因導致早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即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名字取意“濟世安民”,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衆所周知,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裏,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雄主,像我們所熟知的就有3位,他們都乃“千古一帝”,對推動華夏民族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3人分別是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今天我們不聊始皇帝,也不聊“乞丐皇帝”,單單說一說開啓盛唐氣象的天可汗李世民。

事實上, 李世民在我國封建王朝的聲望和呼聲還是非常高的,他在做皇帝期間,開啓了“貞觀之治”,把唐朝的發展推向頂峯,開啓了“萬國來賀”的嶄新局面。

雖然李世民通過政變取得皇位,但誰也不能否認,他確實是一位英明的君主。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被史書歌功頌德的聖主,卻只活了51歲,而這卻與一個外國人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審時度勢,李世民與父親建立新政權

杜甫:

煌煌太宗業, 樹立甚宏達。

歷史上李世民只活了51歲,有哪些原因導致早逝?

唐朝詩人杜甫曾用詩句讚美過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其實,李世民在沒有當上皇帝之前,就已經表現出非凡的作爲。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涌,紛紛把矛頭指向了腐朽的隋朝王室。隋朝的敗亡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大勢。風雲際會之時,李世民審時度勢,果斷向父親李淵諫言,必須積蓄力量,以圖未來大業。李淵遂帶着兒子舉起了造反的大旗。

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長子李建成),他生於公元598年。可能跟很多帝王降臨時“天有異相”如出一轍,李世民出生後不久,家裏來了一個白麪書生,當他見到李世民時大驚:“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世民”這個響徹歷史的名字,就這麼被寫了出來。

從蹣跚學步到弱冠之年,從牙牙學語到出口成章,從“紙上談兵”到征戰沙場,李世民所表現出的勇敢和智慧,讓李淵驚喜連連,在父親眼裏,李世民的才華和膽識比起同齡人都要高出許多。

話說,李世民的勇敢在推翻隋朝統治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事實上,少年之時,李世民還曾經前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獲得了他的賞識。不過,李世民在順應天時時,沒有念舊,對隋朝還是劍指長安。

李淵父子禮賢下士,待人真誠,他們散盡家資,培植了許多實力雄厚的門客,這也讓他們在推翻隋朝的道路上,贏得了有生力量。當李淵大軍來到長安城城樓下面的時候,也預示着持續了兩年的戰鬥結束了,隋恭帝面對兵臨城下的李淵和李世民,無奈禪位於李淵,史稱晉陽起兵,也叫太原起兵。

“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開啓盛唐

公元618年5月,唐國公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唐,隋朝滅亡,唐朝建立,自此,歷史又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篇章。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這樣高度評價李世民:

自古能軍無人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在各路義軍中,李淵父子首先佔領長安,所謂先入爲主,所以李淵佔據了輿論上的優勢。雖然大唐的旗幟已經豎立,實力也最爲雄厚,但此時中原版圖上,隴西有薛舉、薛仁杲(音同“稿”)的剽悍鐵騎,北有劉武周的割據勢力居高臨下,東有王世充佔據洛陽建“鄭”,竇建德雄踞河北也虎視眈眈,天下並不太平。

這些割據的勢力並不滿李唐一家獨大,於是又紛紛發起了起義。李世民再一次嶄露頭角,討伐各路義軍,最終爲唐朝的穩固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威望極高的李世民也被李淵看好,他不但是出色的虎將,在政治謀略上也表現出極高的天賦,正如當年白面書生所言,預言不可信,只是李世民確實沒有讓父親李淵失望。

我們知道,古代君王上任之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立儲。按照古代皇帝“嫡長子繼承製”的繼承原則,李淵順理成章將長子李建成立爲太子。雖然李世民對此心有不甘,奈何祖制規矩不可逾越。然而李建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最終不得李淵歡心。武德九年,李世民果斷髮動“玄武門之變”,奪了太子之位,之後李淵也傳位於李世民。

我們從後來的歷史不難發現,李世民一生對其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一直耿耿於懷,對於一生光明磊落的他來說,這是他一輩子的不光彩。也有人說他太過“腹黑”。不過還原歷史不難發現,李世民上位之後,沒有貪圖安逸,更沒有暴虐昏庸,相反,李世民勵精圖治、勤於治世,在他的努力下,開啓了貞觀之治,迎來了大唐前所未有的盛世。

歷史上李世民只活了51歲,有哪些原因導致早逝? 第2張

所以,歷史上評價李世民仍然是功不可沒,堪稱一代明君的典範。

晚年糊塗,被一外國人利用

李世民笑到最後的重要原因,除了自己的文治武功之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自然功不可沒,其中排名第三的魏徵,對李世民來說也至關重要。

有道是:“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魏徵是一個諍臣,李世民經常將他比作一面鏡子,說魏徵能照出自己的得失榮辱,可見君臣之間的默契。當然,這一切也源於李世民是個虛化若谷、察納雅言之人。

不過,晚年的李世民卻沒有將魏徵的話聽進去,以至於到最後,李世民在身體上出現了狀況,導致51歲時便去世了。

《資治通鑑》:

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爲流矢所中,拔而復戰,衝突其陣。後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兩刃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

李世民早年隨父親征戰疆場,爲大唐立下不朽功勳,但是,從刀光劍影中殺出重圍的他也難免身受重傷。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李世民當上皇帝后雖然可以端坐廟堂,但體內的隱疾似乎一直都存在。而且我們知道,李世民打仗時,經常徹夜奔襲尋戰,長期的生活不規律也會導致身體每況愈下。

晚年的李世民經常感嘆人生無常,此時的他,最在乎的莫過於自己的身體。所謂“病急亂投醫”,皇帝有什麼風吹草動,總有一些人會投其所好。

李世民也開始效法古人,欲請江湖術士煉製丹藥,以求“壽比彭祖”。要知道,這世上哪有什麼長生不老藥,古代的這些“靈丹妙藥”主要成分都是水銀,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長久內服肯定會中毒。雖然魏徵多次勸說李世民,可英明一世的唐太宗還是執迷不悟。

朝廷中此時就出現了一位來自婆羅門的僧人,此人聲稱自己會神仙之術,可以滿足皇帝的任何願望。李世民着魔一般非常信任此人,不難想象,李世民不知不覺也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歷史上李世民只活了51歲,有哪些原因導致早逝? 第3張

649年7月10日,天之驕子李世民躺在牀上再也沒有醒來。李世民以這樣的方式辭世,讓人喟嘆不已。按照唐朝人均壽命60歲而言,一代帝王51歲駕崩,也可算是英年早亡了。

關於太宗李世民的死,也流傳着很多說法。除了“暗疾”說、服用丹藥說之外,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李世民患有心理疾病。由於操勞過度,加上早年參與奪嫡,在“玄武門之變”中殺害他的兄弟,隨後又逼宮迫使他的父親立自己爲太子。這段不光彩的過去,始終如一塊陰雲籠罩在李世民的頭上,讓他難見陽光。而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企圖謀殺自己兄弟李治,這與當年的自己殺兄逼父如出一轍,這怎能不讓他擔驚受怕。

所以坊間說李世民派遣秦瓊和尉遲敬德在他臥室門外站崗(兩位“門神”),就是生怕有人偷襲他。

不管怎麼說,李世民的一生是傳奇且勵志的,雖然他的真實死因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對於大唐的歷史功績卻是厚重的。話說回來,人的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與其處心積慮試圖反抗它,倒不如努力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望我們都能從這位雄主的身上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