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戰國晚期人物。管仲是一個擁有大才能的人,但是卻因爲家境貧寒,除了他的好友鮑叔牙對他賞識有加,不斷幫助他之外,沒有其他人對他認可,其才能也沒有辦法得以發揮。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在齊襄王統治期間,齊襄王十分的殘暴,齊襄王的兩個兒子,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糾爲了保命,紛紛外逃。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謀士,而管仲是公子糾的謀士。在逃亡期間,公子糾與管仲在魯國避難,受到魯國的尊敬。但是,不久後齊襄王被公孫無知殺死後,公子小白早先一步回到齊國,繼承了王位,並追殺一直與他爭奪王位的公子糾。

魯國得知消息後,派出軍隊將公子糾以及公子糾的護衛召忽給殺了,將管仲囚禁起來。鮑叔牙知道了管仲還沒有被殺,只是被囚禁起來之後,趕緊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齊桓公要想成就霸業,就必須要以管仲爲宰相。齊桓公聽信了鮑叔牙的諫言,告知魯國將管仲送回齊國。

在管仲回齊國的前幾天,齊桓公齋戒沐浴三天,並且親自到城門前迎接,與管仲共坐一輛馬車,請教治國之道。管仲到齊國後,管仲被封爲齊桓公的宰相,爲齊國獻治國之策,爲齊國百姓安定富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保障了齊國國泰民安。並且也爲齊桓公的霸業出謀劃策,讓其他的諸侯國屈服於齊國,使得齊桓公成爲了春秋五霸之一,名垂千古。

著名的觀衆是哪裏人

在約公元前723年管仲生,去世於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是我國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史料記載管仲是潁上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潁上人。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第2張

對於管仲到底是哪裏的人現在人還在研究,但是對於他是春秋時期潁上人這個說法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管仲出生在今天的安徽省潁上這點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但是有疑問的是潁上在春秋時期是哪個國家。

一般的認識管仲是齊國人,因爲管仲一直在齊國生活,並最終在齊國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也幫助了齊國成爲春秋五霸的霸主。由於當時各諸侯國之間的人們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所以他應該是齊國人。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問,因爲史記上說管仲是潁上人,潁上就是現在安徽潁上,如果按照這個說法的話,那齊國的疆界太靠南了,有點不符合當時各國的邊界。按照當地的疆界劃分,管仲應該是楚國人,只是在齊國出仕而已。

對於這兩種說法,還是前一種說法比較得到人們的認同,因爲根據當時的地域劃分地圖,地圖也不是非常詳盡的,所以後一種說法還是不被多數人認同的。

但是不管怎樣管仲是在齊國成就自己的,他也幫助齊國富國強兵,成爲第一位霸主,讓齊國的國力成爲當時最爲強大的,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歷史地位也是也是被後人銘記的。

春秋名相管仲圖片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他出生於公元前719年,他是我國春秋時期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他也被稱爲管子。管仲是商人出身,他後來在鮑叔牙的舉薦下做了齊桓公的丞相因爲他出衆的才能使齊國逐漸變得富強,以至於最後成爲了春秋五霸之首。齊國的富強與觀衆的智謀和才幹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管仲也被稱爲“春秋第一相”。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第3張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管仲就是其中之一。對於很多春秋歷史的愛好者來說管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春秋時期歷史人物之一,對於管仲除了他的才學能幹和成就之外我們感興趣的還有他的長相,流傳到現在的關於管仲的圖片,絕大多數一些春秋時期的畫像,從畫像中可以看出管仲微胖身材略小。除了畫像之外在百度上搜索管仲的圖片,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影視作品中演員對管仲的演繹。

對於管仲的研究者來說管仲的形象不是畫像和一些影視劇圖片可以表現出來的,作爲我國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一位丞相他的氣質和相貌自然不是百度上的幾張圖片可以表現出來的。如果你也感興趣管仲的圖片的長相和樣貌的話可以在網上搜索關於管仲的圖片進行相關的瞭解。

對於歷史人物來說我們已經不可能完全復原他的樣貌和長相,現在能看到的圖片,也只是現代人猜測的結果。但是他們爲我們留下來的影響和成就還是存在的是可以直觀看到的,所以我們並不因在歷史人物的樣貌上做研究,而是應該更多的瞭解他們的作品和成就。

管仲之器小哉解釋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孔子曾說過:“管仲之器小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管仲這個人器量很小,那孔子爲什麼會這樣說管仲呢?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第4張

管仲作爲我國春秋時期的名相,他幫助齊桓公成爲了春秋霸主,同時也幫助齊國成爲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對於齊國來說,管仲爲他們國家出謀劃策才使得他們國家變得富強了,既然如此,那麼作爲春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有名望的孔子爲什麼會覺得“管仲之器小哉”呢?

《論語》記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這段話充分翻譯爲:孔子說:“管仲這個人器量真是小啊”問:“管仲知道儉嗎?孔子回答:“管仲有三位妻子,怎麼會知儉。”問:“管仲懂禮節嗎?”孔子就回答:“皇帝門前的門塞他家門前也有,君主用來設宴招待外國使節的酒杯,他家也有,如此說來管仲要是懂禮節的話世上就沒有不懂禮的人了。”《論語》中的這一段話表達了孔子認爲管仲之器小哉。

無論孔子說“管仲之器小哉”是不是正確,管仲的才學能力都是爲後人所稱道的,在他的幫助下齊國成爲春秋霸主也是事實,《論語》中“管仲之器小哉”的評判也無法完全否認管仲。

政治家管仲與鮑叔的關係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我國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及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也被稱作管敬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曾幫助公子糾與小白也就是齊桓公爭奪皇位,後又任職於齊桓公旗下,幫助齊桓公推行很多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策。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第5張

鮑叔牙和管仲一樣同是春秋時期的有才之士,在春秋時期鮑叔牙是齊國大夫,正是因爲他向齊桓公舉薦管仲,管仲纔有了後來的成就。

管仲與鮑叔牙由於早年曾一起經商,後來又一起輔佐齊桓公,所以二人相交甚深。在齊襄公被殺後公子糾和小白一起爭奪皇位,最初管仲是幫助公子糾的,但後來小白得勝,小白即位後立號爲齊桓公。鮑叔牙由於與管仲相識,知道管仲是難得的賢才,所以向齊桓公舉薦管仲來代替自己的職位。管仲得到齊桓公的賞識以後勵精圖治,用自己的才能幫助齊桓公治理齊國,從此以後使得齊國變得逐漸富強。在齊國逐漸富強的同時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故事也廣爲流傳,歷史上稱爲管鮑之交。

在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之前兩人曾一起經商,在分紅時往往是管仲分的要比鮑叔牙多一些。鮑叔牙手下的人都覺得非常不公平,但鮑叔牙並不在意,並向別人解釋說是由於管仲家境比較貧寒,所以他倆在分紅時纔會自覺地多分一點給管仲。

管鮑之交,是我國曆史上流傳已久的佳話,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是春秋時期的一段美談。

管仲非仁者與之說

《管仲非仁者與》文章中主要記錄的是孔子與他的弟子對管仲的一些評價和議論。文章開頭子貢向孔子提問,關於管仲能不能算得上是一位仁人的問題,子貢很困惑,齊襄公死後管仲本致力於幫助公子糾取得王位,但公子糾最終敗給小白,小白最後成爲了齊桓公而且殺了公子糾,而管仲不僅沒有爲公子糾殉死反謀,而做了齊桓公丞相。

關於管仲的故事介紹 管仲是哪裏人 第6張

對於子貢的困惑孔子解釋說:“如果不是管仲利用自己的才能幫助齊國變得強盛,那麼齊國的百姓就不會有這麼好的生活,就連你和我也會穿着胸口敞開的衣服死在山間的溝壑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在這篇文章還記錄了公孫丑和曾西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公孫丑問曾西,如果曾西在齊國任職的話有沒有可能能夠和管仲相提並論,曾西和管仲誰更賢能呢?聽到公孫丑的話曾西非常的憤怒,他告訴公孫丑:“管仲得到了君主的信任,行使着國家的政權,但他爲國家所做的功業卻太少了也太過卑微了,所以我不屑於和管仲比較。”

這一篇文章中記載的兩次討論,孔子與子貢的論述肯定了管仲爲齊國所做的偉大功業,通過管仲爲人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而確定了管仲的才能。而公孫丑與曾西的討論對管仲的功業卻是相反的態度,曾西認爲管仲爲國家所做的根本不算什麼。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管仲一生的功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