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趙國安定可負荊請罪:廉頗最終卻選擇了背叛?

爲趙國安定可負荊請罪:廉頗最終卻選擇了背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廉頗,人們總是會聯想到負荊請罪和將相和,但廉頗之所以成爲趙國名將並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中,並不僅僅靠的是勇於改過這個優點。戰國時期將星如雲,沒有赫赫戰功,他怎麼會被南朝周興嗣在千字文中與白起、王翦和李牧相提並論,又怎麼會在唐宋時被選入武成廟,和其他古代名將一起配享祭祀?

趙惠文王十六年(看官們還記不記得這個把自己爸爸趙武靈王圍困三個月餓死的不孝子),廉頗因伐齊奪得齊國陽晉的戰功拜爲上卿。公平而論,這次伐齊的戰果,那是建立在燕國上將樂毅率燕、趙、韓、魏、秦五國聯軍攻打齊國並差點使齊國亡國的濟西之戰基礎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五國合縱伐齊時,趙國派出配合樂毅的大將正是廉頗,但是作者沒有找到史料直接出處。不過濟西之戰後次年趙國就再一次攻打齊國,派廉頗拿下陽晉,綜合這個結果,很有可能他之前確實是參與了五國伐齊之戰,對齊國已經熟門熟路了。有人說在廉頗取陽晉之前,就已經因成功抵抗秦國進攻、迫使秦國與趙國會盟於中陽而聞名。秦趙會於中陽,確實有這回事,但史料裏也就這一句話,沒提到廉頗。

爲趙國安定可負荊請罪:廉頗最終卻選擇了背叛?

接下來廉頗與好基友藺相如相愛相殺的故事,實在太膾炙人口。簡單來說就是身爲宦官門客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之功拜爲上大夫,又因在秦趙會於澠池的時候,以死相逼,使秦王羞辱趙王的小把戲沒能得逞,保全了趙國和趙王的顏面而被升職爲上卿,級別比廉頗那個上卿還高那麼一丟丟。於是武夫廉頗怒了,老子靠出生入死、攻城略地的戰功做到上卿的位置,這個小白臉憑啥在我之上,他原來不過是宦官家裏吃白食的,嘴皮子翻了幾下就爬得比我還高,不行,老子咽不下這口氣,下回別被我看到,不然一定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非常識相,每次都躲着廉頗,並借自己手下的嘴放出風聲:我躲着廉頗不是因爲怕他,廉頗雖然厲害,但總沒有秦王厲害,我見了秦王都敢當面斥責羞辱,何況是廉頗呢;之所以讓着他,是爲了趙國的和諧,不然趙國重臣內訌,秦國就會趁機打進來了,那不就因私而廢公了嗎?廉頗是個粗人,卻也明白道理,馬上就光着膀子,揹着荊條來給藺相如賠罪,二人遂結爲刎頸之交。看官想想,如果不是爲了趙國的穩定,廉頗不去給藺相如賠罪,也不會怎麼樣。藺相如畢竟出身低、資歷淺,罵就罵了,反正是背地裏,你又能怎樣,了不起以後見面跟你打聲招呼“小藺啊,吃了嗎”,算是與你和解,憑着這份老資格,別人能說什麼?何必以一個有軍功的上卿身份,衆目睽睽之下脫光了揹着荊條那麼丟人現眼?這裏還要特別說明一點,所謂將相和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藺相如並沒有在趙國爲相,在此期間居於相位的是平原君趙勝,趙勝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期三去相,三複位。

接下來幾年,廉頗率趙軍攻齊攻魏,都頗有斬獲。所以當秦軍攻打趙國閼與時,趙王第一個諮詢的是廉頗(史記有說閼與之戰的起因是秦伐韓,而趙救之,但是既然趙國抗秦援韓,而主角韓國一點也沒出力氣,不通情理啊,作者比較傾向於戰國策的說法,秦國是直接攻趙)。不知怎的,廉頗這回特別保守,覺得沒勝算,反而讓趙奢脫穎而出。趙奢在閼與大破秦軍,過程會另外詳述,此時先按下不表。

爲什麼司馬遷講廉頗的時候不但講藺相如,還要講趙奢呢?藺相如是好基友也就算了,趙奢因閼與之戰被封馬服君沒過幾年就死了啊,和廉頗有什麼關係?他跟廉頗沒關係,他兒子可跟廉頗大大的有關係。他兒子是誰?紙上談兵的趙括!關於長平之戰的過程,作者在人屠白起那一篇已經着重講過。這裏就簡單講一講,兩分鐘。(領導講話一般都說“我只講兩分鐘”,你們要信了就太天真了…誰?是誰拿餿饅頭丟我?!)

秦趙兩國爲了韓國上黨這塊地打起來了,此時惠文王和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秦趙對壘的兩員大將一開始是王齕和廉頗。趙軍吃了點小虧,但廉頗固壁不戰,王齕倒也奈何他不得。久攻不下的秦國做出兩手準備(廉頗固守時間有三種說法,在半年到三年之間)。第一派人使反間計,讓新上臺的趙孝成王相信,秦國不怕廉頗反而畏懼趙括,趙括他爹在閼與大破秦軍,簡直是秦國人的剋星,趙奢雖死,趙括繼承了他爹的全部才能,非常恐怖。第二,悄悄地用戰將中的獨孤求敗,武安君白起,來代替一直沒討到什麼便宜的王齕。上臺沒幾年的趙孝成王,一心想搞點大動作證明自己,看趙括平日裏軍事理論是一套又一套的,又覺得廉頗老是膽小怕事不出去打給自己丟臉,果然中計。廉頗被換下了,趙括開始率領趙軍踏上死亡之路。

爲趙國安定可負荊請罪:廉頗最終卻選擇了背叛? 第2張

論國力,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比趙國強,秦國外交和情報系統也搞得風生水起,一手反間計使得漂亮,趙國卻沒有及時呼籲諸侯國合縱抗秦;論單兵素質,秦比趙略強,秦國有軍功爵制激勵士兵,按斬首數量衡量軍功和獲取富貴,但趙國胡服騎射後也不是吃素的,和北方遊牧部落的騎兵練手也不會吃虧;論地利,秦國客場,趙國主場,補給糧草和兵源趙國方便;論人和,這個就算了,趙國換下廉頗這手爛牌沒什麼好論的。面對從無敗績、精於野戰的白起,老將廉頗固守不戰都不一定會贏,何況是被別人佯裝戰敗一激就傾巢而出的趙括。白起只需截住他後路以防援兵接應,再派小股騎兵穿插驅趕,使四十幾萬趙軍成了一塊壓縮餅乾,再合圍斷糧,圍個四十幾天,讓飢餓、恐懼和絕望消磨曾經驍勇善戰的趙國士兵的最後一絲鬥志。

對一個將軍來說,什麼最重要?是士卒,手下沒有了兵,將軍這個名頭算個球。所以當長平傳來噩耗,趙括死於突圍之中,四十幾萬羣龍無首的趙國降卒被殺,只跑出來二百多個幼齒娃娃兵,老將廉頗會是什麼心情?平日裏征戰,素來住在一塊,吃在一塊,日日看着那些士卒操練,和他們一起衝鋒陷陣、同生共死,即便是自己不再率領他們作戰,到底人活着,總還有披上戰袍再相見的時候。一夕之間全死了,饒是見慣殺伐的宿將,也不得不和趙國上下幾十萬的寡婦一同悲慼。被瞎指揮的趙王斷送了數十萬的士卒,廉頗一腔子護衛趙國的熱血,是否這個時候也開始冷了呢?雖然秦趙勢不兩立,但秦風這首《無衣》最能讓人唏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長平之戰後邯鄲被圍,趙國在苦苦掙扎之後依然沒有倒下。虎落平原被犬欺,連實力本來弱於趙國的燕國都敢打上門來,欺“趙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廉頗率軍大破燕軍於鄗,殺燕軍主將慄腹,深入燕境,迫使燕國割讓五座城池求和。因爲這次的揚眉吐氣,廉頗被封爲信平君,並代理相國一職廉頗在這起起復復的過程中也看盡了世間冷暖。罷將的時候,門客盡去;複用爲將,封爵升官,門客又都蜂擁着來了。此後廉頗還有過一次伐魏奪取繁陽的軍功。趙國破燕伐魏,以長平之戰損失四十幾萬青壯後的實力來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能顯出廉頗的軍事水平。不出意外,廉頗是會爲趙國戰至最後一滴血的。連趙括這樣紙上談兵的人都選擇死亡而非投降,遑論肯爲趙國拋卻顏面負荊請罪的廉頗呢?但造化有時候就是要弄人的,讓你大團圓或者求仁得仁,那就不是戰國了。

長平之戰是趙孝成王一生的恥辱,他帶着這恥辱進了墳墓。趙悼襄王繼位,也不知是嫌棄廉頗年紀大,還是一朝諸侯一朝臣,想用樂乘取代廉頗。長平之前被罷將是廉頗一生的痛,再來一次,掀起傷疤連着肉。廉頗反了,但他並沒有衝着趙王,而是衝着樂乘去的,樂乘不敵逃亡。廉頗到底還是沒肯和趙國徹底撕破臉。反都反了,趙國回不去了,廉頗逃到魏國。以前爲了趙國,廉頗伐魏沒少打擊過人家,魏國人最多也不過是客客氣氣收留他,卻並不信任和啓用他。這邊廂趙國數次被秦國圍困,趙悼襄王這纔想起廉頗的好來,廉頗在魏國也是頗願意歸趙,何況當時反了也不過只是針對樂乘,並沒有針對趙王。兩下里郎有情妾有意,廉頗歸趙似乎是箭在弦上。但作者不是說過麼,造化它就是用來弄人的,看官們可別問我造化是誰。

爲趙國安定可負荊請罪:廉頗最終卻選擇了背叛? 第3張

趙王先派了個使者去魏國探探廉頗的虛實,一來看他願不願意歸趙,二來看他還堪不堪用,畢竟是上了歲數了。使者臨行前,趙國佞臣郭開,不知道與廉頗有私仇,還是受了秦國的好處,買通使者詆譭廉頗,意在斷了廉頗歸趙的這條路。說起郭開,看官們可還記得秦滅趙之前被冤殺的李牧嗎?致李牧於死地的反間計,戰國策和史記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便是秦國贈與趙國佞臣郭開財物,郭開設計污衊李牧欲加害趙王,從而導致李牧被殺。又是這位郭開,設計使趙王斷了召回廉頗的念頭。此計和吃飯有關。廉頗素來飯量頗大,趙使來了之後,爲了顯示自己並未老朽,廉頗“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去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廉將軍雖老,吃的還是很多,只不過一頓飯功夫上了三趟廁所。這尿頻尿急多半是前列腺出了毛病,在上了年紀的男人中比較常見。看官們聽聽,說謊的最佳方法是真話裏摻着假話,七分真,三分假,這三分假足可以破壞一切。“趙王以爲老,遂不召”。雖說是郭開使壞,趙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起先要以樂乘替代廉頗,後來一看人家說廉頗老了,馬上放棄召回廉頗的念頭。老了就老了,漫說還是能打仗,即便打不了仗,以他爲趙國立下的功勳,還不夠格接回趙國頤養天年的麼?也罷,終究廉頗奔魏還是趙王心上的一根刺。

被趙國棄之如敝履的廉頗,卻讓楚國悄沒聲兒地接走了。他一下子又成了楚將,但是卻再未建立功勳。他說“我思用趙人”,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你可以說他仍然是眷戀趙國,也可以說他更習慣於趙國胡服騎射後步兵爲主配備一定數量騎兵的軍事方法,還可以說兩者兼而有之。但郭開的陷害也讓廉頗保住了一條命,回到趙國沒準和李牧一樣的下場。廉頗在楚國最後的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鬱鬱而終,他一生的願望原本不過只是想爲趙國而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