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廉頗負荊請罪之後過得如何?他最後什麼結局?

廉頗負荊請罪之後過得如何?他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廉頗,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廉頗負荊請罪的典故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作爲戰國時期趙國的猛將,廉頗勇猛異常,屢建戰功,絕對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將才。而他與藺相如之間“將相和”的美談更是傳唱千古,所謂文臣武將和諧,可拒敵於千里之外,至今都是國家治理的智慧之談。

只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廉頗在負荊請罪之後,其實並沒有徹底改過自新,很多人看到這裏可能會問,不是後來都“將相和”了嗎,怎麼還說廉頗沒改過,要把這個事情擺清楚,我們就要重新來看看當如廉頗負荊請罪這件事情的由來根源。

我們知道廉頗之所以向藺相如請罪,是因爲他知道了藺相如躲避他是爲了國家的安定和諧,因此感到慚愧不已。而藺相如爲何當初要躲着廉頗跑,纔是廉頗真正需要改正的地方所在,驕傲易怒,看不上藺相如,對其官職高於自己耿耿於懷,進而口出狂言。

所以從整個事情的邏輯上來看,廉頗負荊請罪這件事情的發源點就在於廉頗驕傲自大,愛發怒抱怨的行爲上,而廉頗請罪更多的只是覺得藺相如心胸寬廣而自慚形穢,或者換種角度說,是藺相如用他的智慧和胸懷化解了廉頗心中的怒氣,而對於自身驕傲抱怨的行事風格,廉頗則並沒有做出多大的反省和改過,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廉頗在另外幾件事情中的表現就可以端倪一二了。

廉頗負荊請罪之後過得如何?他最後什麼結局?

我們讀史記就會發現,廉頗一直是一個愛發怒,怨氣比較大的人,倒不是說廉頗愛嫉妒,反倒是因爲太過優秀而變得傲慢抱怨,無論事情對不對,只要心裏覺得不爽,廉頗都要在心裏抱怨好久。

比如由於在長平之戰中被趙括換下,廉頗在往後幾年裏都沒有得到重用,相當於是賦閒在家,家中賓客也只好四下散去,因爲留下來人養馬喂,還要給大家發工資的,大家也不好意思給廉頗添加太多麻煩,所以離開也是人之常情。

過了五年後,燕國派粟腹進攻趙國,趙國經長平之戰後一時也是缺兵少將,於是趙王又重新啓用老將廉頗,而廉頗也不負衆望,一舉擊潰燕國,最後逼得燕國割讓五城言和。

而聽說廉頗打了勝仗後,之前的門客都紛紛跑回來投靠廉頗,廉頗一看,頓時滿腹怨氣,大手一揮喝到:“客退矣”,都給我滾回去。其實相隔五年,人家還願意回來投奔你,恰恰也說明人家對你還算是有情有義,可廉頗不這麼想,這幾年搞得我門庭冷落,讓驕傲的我丟盡臉面,心中早就對此充滿怨念。

廉頗負荊請罪之後過得如何?他最後什麼結局? 第2張

樂乘

由此可見,在負荊請罪後,廉頗並沒有實質上的改變,一如既往地愛發怒,愛抱怨。而他的傲慢與抱怨,也在冥冥之中註定了廉頗孤獨落寞的命運結局。

趙悼襄王繼位後,把原先是廉頗下屬的樂乘提拔了上來,替代了廉頗的職位。接到調崗公文後,廉頗的反應跟當初聽到藺相如當上上卿大夫時如出一轍,頓時怨氣沖天,一怒之下竟然帶兵攻擊樂乘,把樂乘給打跑了。而廉頗事後也覺得事態無法挽回了,於是索性投奔到魏國帶兵去了。

其實老闆給你調換下崗位,自然有他的考慮,也沒說不讓你幹了,屬於正常工作調動,換作普通人完全不至於抱怨如此,而廉頗爲什麼做出如此過激行爲,根源還是在他身上那傲慢和易怒的本性上,他覺得讓曾經的下屬樂乘替代自己是種恥辱,因此心生怨念,怒髮衝冠,最終導致與趙國決裂而流亡他國。

廉頗投奔魏國後,後來又奔走到了楚國,卻始終不再得到重用,在楚國臨終之前,廉頗曾經發出感嘆:“我思用趙人矣”,我還是夢想着帶趙國的兵,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廉頗一代戰神,固然威名千秋,負荊請罪也是千古美談,只是自始至終還是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倘若廉頗身上能夠少去一些傲慢與怨氣,多一些謙虛與寬容,或許他最終的人生境遇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