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廣爲何會留下千古罵名?他在三個領域有成果

楊廣爲何會留下千古罵名?他在三個領域有成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高,但是有人爲他伸冤,就歷史發展角度論,由楊廣的所作所爲看,他不應是個該捱罵的人物。

爲什麼這個皇帝會背上千古罵名?此人起碼在三個領域裏都有不尋常的建樹。頭一件事,是開鑿溝通南北的大運河。那些雙手沾滿黎民特別是文人鮮血的,卻有人爲之大唱讚歌。罵楊廣,委實有欠公平;其二,首創科舉;其三,寫出了中國詩歌史上少見的佳篇。其人作爲如此,卻捱罵一千餘年,實在是:冤哉,楊廣。

楊廣爲何會留下千古罵名?他在三個領域有成果

網絡配圖

中國的科舉,是政治措施,亦是文化制度,隋代是其發軔期。對此起決定作用,並作出重大貢獻的,是兩位帝王,即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而兩朝帝王中,楊廣又是主要的。

就中國古代社會的結構看,吸引文人人仕,以擴充、更新統治集團,各個時代都不可或闕。歷史上任何一個社會時代,都有各自的相應制度。而社會的每一個成員,主要是指讀過書,具有某種文化素養的個人,任何社會時代,都須求得其出路,表現出自身的存在價值。故舊時的科舉制度,作爲特定階段的政治文化措施,是歷史的必然。

爲什麼說,科舉的開創者主要是楊廣,而不是乃父楊堅。因爲,這一制度的形成,楊堅只是爲之奠定基礎,而到楊廣才正式開始。楊堅的最大貢獻,是開皇七年(公元587)下詔廢“九品中正制”,改爲諸州歲貢三人,各州郡每年選送三人到京師長安參加中央級考試。

所謂“九品中正制”,是三國時曹魏確定的選人入仕制度。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羣的建議,於各州郡設立“中正官”,將所屬的人士評爲九品,朝廷據品選用官吏。這就是推行了三百餘年的“九品中正制”。

曹魏取此以選任官員,併爲此後幾個朝代所襲用。但卻不是曹魏的首創,而是漢代任官方式的沿襲,他不過只是作了制度化的明確規定。兩漢選用官員,原先就是由地方長官擔負向朝廷舉薦人才的使命。這時的地方長官或地方主管財政收支的主計吏,每年向中央朝廷述職時,同時還連帶向朝廷推薦,當地有哪些才品俱高之士可供朝廷挑選任用,或直接出任,或經“賢良方正”、“孝悌廉明”、“秀才”(後漢避劉秀諱,改稱“茂才”)等制科考試,然後授官。

楊廣爲何會留下千古罵名?他在三個領域有成果 第2張

網絡配圖

兩漢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舉人員以及舉行制科考試,往往名不副實,走過場的爲多。對此,最好的說明是當時的民諺,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①有趣的是曹操青年時代,即後漢末年,也曾舉爲孝廉,《三國志·武帝紀》謂其“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年二十,舉孝廉爲郎”。曹操的才能來得,自無疑問,但這位未來的政治家,“放蕩不治行業”,與孝廉卻聯繫不上。地方官推舉的實際狀況如何,可想而知。這是兩漢時代官員集團的補充更新,以及文人入仕的一種方式。所以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是任官方式的大改革,從統治集團更新的角度說,楊堅的這一新措施與前朝相比,是歷史的進展。

但隋文帝時開的科目不多,僅“志行修謹”、“清平幹濟”等科。而且這幾個科目與漢代的“賢良方正”、“孝,睇廉明”、“博學鴻辭”等相比,實質差異不大。所以,隋文帝的時代,只能說是科舉的醞釀或萌芽。

正式開始實行科舉的,當是隋煬帝。據《隋書·煬帝本紀》載,大業三年(公元607),煬帝下選士詔書,曰:

天下之重,非獨治所安;帝王之功,豈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後,立政經邦,何嘗不選賢與收採幽滯。……夫孝悌有聞,人倫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節義可稱,或操履清潔,所以激貪厲俗,有益風化。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美雋,併爲廊廟之用,實乃瑚璉之資。……爰及一藝可取,亦宜採錄,衆善畢舉,與時無棄。

由這份詔書可見,從煬帝大業三年起,科舉列爲政令,這項影響深遠的政治文化措施,便從此正式開始。詔中還有“十科舉人”語,指的是進士、明經等科目。唐人謂其科舉上承隋制,此其淵源也。

隋皇朝在割據勢力膨脹和農民起義的戰火中,很快就滅亡了。由楊廣(也包括乃父楊堅)開創的科舉,後人大都沒有在意。其歷史功勳亦遠不能與其開運河相比,但影響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和人們的思想心態,卻是不可忽視的。

楊廣爲何會留下千古罵名?他在三個領域有成果 第3張

網絡配圖

大多數人,雖然不一定知道楊廣,但都知道大運河。楊廣一生的最大功業當然是開鑿運河。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開闢這條溝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其歷史貢獻是不可估量的。美籍漢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的帝國時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重新建立起來,長城重新得到修繕,政府開鑿了大運河(這爲後來幾百年間的繁華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中華帝國終於得以重振雄風。”

這是一位奇特的皇帝,在歷史上立下如許大功,留下的卻是罵名。這倒不僅僅是因爲人們從舞臺或熒屏瞭解歷史所致,而是歷史文獻,也都時見此人荒淫殘暴的記載。楊廣的諡號“煬帝”是個惡名。唐張守節《諡法解》曰:“諡者行之跡,號者功之名”,謂諡號乃一生行跡的論定。又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衆曰煬”,給他蓋棺論定的便是個惡諡。不過,給楊廣定此諡號的,可以推斷是在唐代。楊廣於揚州死於宇文化及之手時,李淵已佔據隋代京城長安,立14歲的楊侑當了幾個月的傀儡皇帝,實際上此時已是李家天下。可見,定楊廣諡號爲煬帝,論定他一生行跡的,乃唐代的官方。

話說南朝後主死時,正是隋煬帝即位之年,這位雄心勃勃的新君賜給前者一個“煬”諡。按《諡法》,“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衆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孰料14年後,隋煬帝的表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也給他加了個“煬”字的諡號。笑人者終爲人笑,亦莫大的歷史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