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中彥的爲人如何?他爲何既受南宋俸祿又爲金朝效忠?

張中彥的爲人如何?他爲何既受南宋俸祿又爲金朝效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所謂寧當太平犬,不爲離亂人。在禍亂紛起的年代,個人在大局的裹挾下,往往身不由己。張中彥雖然官至節度使,也難以有堅定的立場,反而受局勢所左右,既受南宋俸祿,又爲金朝效忠。但他一生,勤政愛民,在亂世中,給治下百姓以一隅樂土,雖於大事無補,卻也不失“父母官”的本色。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中彥(?~1166)字才甫,原籍安定州(今甘肅寧縣),後徙旅義堡(今寧夏固原西南)。年輕的時候,因爲父親的關係,在宋朝爲官,歷任涇原副將、知德順軍事。

張中彥的爲人如何?他爲何既受南宋俸祿又爲金朝效忠?

金睿宗進軍陝西時,張中彥投降,被金任命爲招撫使。跟從睿宗攻下熙、河、階、成等州,升任彰武軍承宣使,兼本路兵馬鈴轄,後又升任本路兵馬都總管。

宋將關師古圍攻鞏州時,中彥與駐守於秦鳳的李彥琦部聯合進攻宋軍。金兵攻破饒風關,取得金、洋等州。朝廷派中彥爲興元(今陝西漢中一帶)尹,安撫新歸附的各州。後金兵撤回北方,中彥代李彥琦任秦鳳經略使,駐秦州(今甘肅天水)。

秦州地處交通要衝,但城池易攻難守。中彥將治所遷移到北山,就地勢險要處建築城堡,極大增強了秦州的防禦力,又建造臘家等城,扼守進入四川的通道。中彥擔任秦鳳部隊的統帥10年,此後調任涇原路經略使、知平涼府。

金朝將河南、陝西歸還宋朝,張中孚作爲地方官,照例留守關中。熙河經略使慕洧謀反,擬叛逃西夏,並伺機侵犯關中、陝西,中彥與懷慶的趙彬部會合,共同討伐,慕洧兵戰敗逃入西夏。

中彥與兄中孚到臨安後,被宋朝留下。中彥被任命爲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靖遠軍承宣使、佑神觀提舉、靖海軍節度使。

皇統初年,金兵恢復河南,金朝下詔書命中彥兄弟北歸,並任命中彥爲靖難軍節度使,後改任彰化軍節度使、鳳翔尹,又調任慶陽尹,兼任慶原路兵馬都總管、寧州刺史。

不久,中彥調任平陽。其時,海陵王將進攻宋朝,派使者乘驛馬急馳召中彥進京,授予西蜀道行營副都統制官職,令中彥先攻取散關,再等候命令決定進止。

金世宗完顏雍即位後,大赦天下的詔書送到鳳翔,衆將官都十分惶惑,不能決定動向,中彥多方曉諭,諸將方始領悟,決定接受詔書。

中彥受命入朝見世宗時,世宗將其佩戴的通犀帶賜給中彥,並進封爲宗國公。不久,任命他爲吏部尚書

此後中彥又曾出任南京(今開封)留守、臨洮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等職。

《金史》記載,張中彥爲人多智慧,在船舶、運輸、橋樑等方面,都有建樹,堪稱專家。他曾爲正隆年間金朝的汴京營建新宮,負責採運關中木材。巨大的木材以青峯山爲最,但山高壑深,道路阻絕,一直以來都無法採運。中彥命人在崖邊鑿出道路,深谷上架設橋樑,建造了十幾里長的道路直通深山,使得用車運送木材,如同在平地一般安全、迅速。

張中彥的爲人如何?他爲何既受南宋俸祿又爲金朝效忠? 第2張

他又開闢了六盤山航道,由水路通到洛陽,使西北山區的航運貫通汴京。

隨後,中彥又主持在黃河上建設浮橋工程。開始造船時,工匠不能掌握製造橋船的辦法,中彥親手製作船舶模型。其模型非常精巧,只有幾寸大,不用膠漆粘連,用“鼓子卯”,構件頭尾即自相連接,其聰明智巧令工匠們驚駭歎服。

架設浮橋用的大船建造完成後,需要拖船下水。這時,中彥又安排人就地勢整修河岸,使其成爲斜坡直達水面,然後用新秫禾密密地排在地面上,再用大木從旁邊壓住,建起實用的滑道。督率衆工匠乘凌晨霜滑,拖船滑行,費力不多,就使船舶順利下水了。

張中彥任寧州刺史時,金朝的宗室宗淵打死了部屬樑鬱,樑鬱是窮苦人,沒有人爲他上告;中彥秉公力爭,終於將宗淵定罪,並依法予以懲處。

其後調任彰德軍節度使,在任上實施有利於平均賦調的徵收制度,使土豪劣紳都不能逃避賦稅,人們都很佩服他的公正廉明。

中彥任金朝吏部尚書時,就曾上書:“以前關市只查察而不收稅;現在卻讓掌管關市的人徵收稅而不查察。這些人對過往行旅、客商都苛求刁難,甚至打開行囊箱篋,任意搜刮,這有傷國體,破壞法度,請聖上明令予以禁止。”世宗批准所請。

一年以後,朝廷派中彥任南京(今開封)留守。當時淮楚地區正在籌備軍事行動,土民和戍守的兵卒混雜居住,下面送上來的訴訟狀紙頭緒紛繁,經管的官員都不知對這些狀紙如何處理。

中彥查得戍兵有偷盜行爲的,一概依法判處。當地的地區指揮官怪他專斷,上奏章進行彈劾,朝廷也留中不發,不加追問。

朝廷起用中彥爲臨洮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時,鞏州劉海作亂失敗以後,民衆從亂被拘留的達幾千人,中彥僅殺爲首的人。

張中彥的爲人如何?他爲何既受南宋俸祿又爲金朝效忠? 第3張

西羌的吹折、密藏、隴逋、厖拜四族依仗着當地地勢奇險,不服從金人的管轄,朝廷命侍御史沙醇之與中彥討論處置方略,中彥道:“這些羌人服叛無常,中彥須得親自去,否則難以妥善處理。”當即,中彥到積石達南寺,到達以後,四名酋長來求見,中彥立刻與他們約定招降辦法,很快平定此事。可見張中彥在處理民族事務上,向來比較公允,因此具有較高威信。

其後因病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逝世以後,當地百姓罷市哀悼,並立像祭祀。

張中彥一生,在宋朝和金朝都擔任高官,其任上往往竭忠盡智,不乏救民於倒懸之舉,也算是盡忠職守。而且他創制架空道路以運輸巨木、開通關洛水道、建浮橋、創“鼓子卯”結構製作船模、創制簡易的船舶下水滑道等,都表現了出高超的智慧,在中國科技史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