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京被破時洪秀全爲什麼不逃?坐等“天兵”

南京被破時洪秀全爲什麼不逃?坐等“天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軍據守的城外要點僅有位於紫金山頂的天堡城、山西側的地堡城、城北的神策門、與紫金山地堡城互爲犄角的太平門。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讓城別走”。此議遭洪秀全嚴厲斥責:“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

1862年夏1862年11月底破圍天京

李秀成奔救天京,曾國荃身受槍傷

1862年夏,湘軍和太平軍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攻防作戰。湘軍遭受太平軍環逼圍攻,自知戰役態勢十分不利,於是構築高牆深溝,堅守營盤,確保在天京城下的立足之地。結果,太平軍雖以優勢兵力數度進攻,但均以失敗告終。

9月14日,忠王李秀成經過多方努力,終於開始瞭解圍天京的大規模戰略性戰役行動。李秀成調集了14個王共計60萬(實約30萬)大軍,從各個方向奔赴天京。10月13日,李秀成親自率領主力進攻雨花臺曾國荃軍。

10月18日,太平軍圍攻曾國荃部6晝夜後,攻勢有所減弱。曾國荃下令陣前反擊,突破太平軍4座營壘。忠王李秀成也感到由於戰線拉得太長,無法獲得顯著效果。於是又收回兵力,專攻東路。湘軍擋住了太平軍最初全面進攻的猛烈攻勢,戰局趨於相對穩定,戰役轉入第二階段。

南京被破時洪秀全爲什麼不逃?坐等“天兵”

東路方山一帶是曾國荃的中軍所在,也是太平軍的主攻方向。18日起,太平軍進逼湘軍營壘,洋槍洋炮不絕如縷;同時採取挖掘地道、填埋炸藥的方法破壞湘軍營壘。湘軍拼死抵禦,曾國荃親臨戰場,被飛來的槍彈擊傷面頰,副將倪桂陣亡。

10月23日,侍王李世賢從浙江又率三四萬人來援,太平軍士氣大振,加強東路攻勢,遂與湘軍形成第一次決戰高潮。11月26日,由於曾國荃軍抵抗十分頑強,李秀成軍三鼓而竭,不得不下令撤圍。

1862年12月1863年6月錯失良機

李秀成分身乏術,錯失“進北攻南”最佳戰機

天京破圍戰失敗,天王洪秀全十分惱怒,嚴詔忠王李秀成進京,革除忠王爵位。然後令李秀成率領大軍渡江北進,實行“進北攻南”的新戰略。

應該說,“進北攻南”的新戰略有其合理和可行之處。但李秀成對洪秀全缺乏信任,認爲此計一定是天王周圍的佞臣所出,目的就是“忌我之勢,密中暗折我 兵”。李秀成的消極態度使湘軍再次贏得戰機。1862年12月1日,李秀成派部將章王林紹璋等作爲先頭部隊自天京下關渡江北上。李秀成自己卻沒有隨軍北 上,而是在1863年1月11日離開天京,匆匆返回蘇州根據地處理政局。

李秀成要討伐叛軍而滯留蘇州,此時西線戰場又頻頻告急,他分身乏術,又不得不西返天京。這樣來回折騰到2月27日,李秀成才親率號稱50萬(實20餘萬)的大軍自天京下關、中關渡江開始北上。從決策“進北攻南”到太平軍主力北上,3個月過去了,戰機已失。

在這3個月之內,曾國藩基本摸清了太平軍北上的戰略意圖,並從各地調集援軍佈局皖北。

北上戰略目標未完成,李秀成奉命回援天京

南京被破時洪秀全爲什麼不逃?坐等“天兵” 第2張

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率領大軍北上。太平軍攻克浦口和江浦,再次掌握了天京北面門戶,打通了與江淮、皖北間的重要通道,使得皖北江淮戰場和天京戰場連成一氣。

按預定作戰計劃,李秀成率部轉戰皖北的戰略目的是佔據皖鄂要衝,與扶王陳得才部會師,在長江中游荊楚地區牽制下游湘軍,以解天京之圍。不料,由於受到 連年兵災,安徽各地民生艱難、糧食缺乏,其時又是青黃不接之時,太平軍就地取食難以維持,被迫放棄原定作戰計劃。湘軍一路圍追堵截,步步緊逼。再加上捻軍 張樂行部已被清軍擊敗,軍威不振。扶王陳得才部亦立足不住,退回陝西。北進與陳得才部、張樂行部會師的第一個戰略步驟基本無法實現,使太平軍西進皖鄂、接 通中原、回馬荊楚的戰略意圖陷入絕境。

北部沒有了後顧之憂,清軍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南面來。6月13日,曾國荃軍在雨花臺發動攻勢。天京局勢危急,洪秀全急令各軍回援天京。

1863年6月1864年7月天國終結

拿下九洑洲,曾國藩判斷戰機已成熟

1863年6月,就在天王詔令李秀成回師渡江之時,湘軍緊縮了江北包圍圈,率先攻克江浦、浦口,再攻九洑洲。

九洑洲當時是天京北側緊靠北岸的江中島嶼(現已與北岸相連),既是控制長江天京上下游水上交通的鎖鑰,又是天京北方門戶,是天京與北方戰區的陸上戰略 通道。李秀成北進大軍南渡回師時,正值初夏,長江發大水。太平軍南渡困難重重,死傷慘重,溺死者數以萬計,未來得及過江的太平軍只得棲身九洑洲。九洑洲被 江水淹沒,一片汪洋。湘軍水陸協同,輪番攻擊,於6月30日對九洑洲發起總攻,並最終取勝。至此,長江北岸太平軍各要點完全爲清軍佔領,長江南北通道和上 下游江面完全被湘軍控制,天京的水上糧道完全被截斷,城內糧食危機越來越嚴重。曾國藩判斷形勢,戰場主動權已向清軍傾斜,確信圍攻天京的戰機已經成熟。

蘇州、天京同時告急,李秀成疲於奔命

南京被破時洪秀全爲什麼不逃?坐等“天兵” 第3張

形勢萬分危急時刻,天京城內依然無法凝聚一心。6月28日,李秀成還離開天京趕往蘇州,此時淮軍已直接威脅蘇州城。6月30日,九洑洲失陷。洪秀全催逼李秀成返京。李秀成再度折回。

7月16日,曾國荃率軍開始進攻天京城東南的印子山。7月19日夜,湘軍在三更時趁着夜幕進攻山頂石壘,凌晨時攻下山頂。22日,李秀成率領洋槍隊萬 餘人再次反攻印子山,雙方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最後太平軍失利而退。湘軍又趁勢前出佔領了七橋甕,離通濟門的城垣不足3裏。

8月6日,李秀成組織天京守軍再次出城反擊,均以失敗告終。14日,李秀成再次組織太平軍反擊城北清軍,以西瓜炸炮猛攻下關劉連捷營壘,又敗。此時, 蘇州戰場也頻頻告急。李秀成要求回蘇,洪秀全堅決不準離京。李秀成再三懇請之後,洪秀全要他“助餉十萬”,方準東去。李秀成馬上變賣自己的各項財產,湊齊 了10萬保證金,換得了40日“假期”。

湘軍開進孝陵衛,洪秀全坐等“天兵”

湘軍步步緊逼,逐漸縮小合圍天京的包圍圈。太平軍外圍要點江東橋、上方橋接連失守後,趕忙加強天京城東和城南防禦,堅守近郊的最後一道營壘。

10月31日,湘軍總兵朱南桂等部偷襲博望鎮成功。至11月初,湘軍完全攻佔天京城東南紫金山至七橋甕近城地帶,下一步就要攻城了。爲保護天京城東最 後之防禦要點孝陵衛,太平軍緊急調兵、主動出擊,由護王陳坤書等率軍從朝陽門(今中山門)、太平門殺出,在紫金山南、東、北三面與湘軍激戰,終不敵,退回 城內。

11月25日,曾國荃部進扎城東孝陵衛。這時,湘軍已攻破天京城外的幾乎所有要點。太平軍據守的城外要點僅有位於紫金山頂的天堡城、山西側的地堡城、 城北的神策門、與紫金山地堡城互爲犄角的太平門。李秀成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讓城別走”。此議遭洪秀全嚴厲斥責:“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 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

湘軍攻佔地堡城,天京已是囊中物

1863年12月,蘇州、無錫等城相繼失守,太平天國失去東面屏障。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佔了紫金山的天堡城。3月2日,曾國荃部進至太平門、神策門外紮營,完成對天京的最後合圍。

5月30日,洪秀全因病撒手西去,16歲的兒子洪天貴福繼位,一切軍政事務統歸李秀成執掌。軍政大權終於統一,但爲時已晚。

7月3日,湘軍攻佔天京城外最後一個制高點地堡城。

南京被破時洪秀全爲什麼不逃?坐等“天兵” 第4張

7月18日深夜,李秀成見湘軍攻城在即,選派1000餘人僞裝湘軍,從太平門衝出城去,想破壞附近清軍開挖的填充炸藥的地道,不料被湘軍識破,只得退回城內。7月19日晨,湘軍炸開了太平門附近的一段城牆,而後蜂擁而入。李秀成帶上幼天王從旱西門(今漢西門)突圍,爲湘軍陳湜部所阻,只得轉上清涼山。入夜後,折回太平門,僞裝成湘軍從城牆缺口處衝出去,向孝陵衛方向突圍,混亂中與幼天王失散。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他寫完供詞後,被曾國藩殺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