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士奇對明朝的建設有何貢獻?最後是何結局?

楊士奇對明朝的建設有何貢獻?最後是何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自從明太祖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後,我國便沒有了“丞相”這一度被視爲皇帝左膀右臂的重要官職。然而,不久之後明成祖朱棣爲了分擔政務壓力而設置了內閣,並給予了這一機構顧問、諮詢的職能。此後的漫長時間裏,內閣的權力不斷擴大,而內閣中位列第一的“首輔”則被認爲權力、影響力和曾經的丞相不相上下。

提到明朝最著名的內閣首輔,或許很多人會先想到張居正,作爲明朝中期的重要歷史人物,他在任期間開展了一系列變法,振興了明朝的經濟,有力維繫了其統治。不過,實際上明朝還有另一位同樣勞苦功高,且在任時間是張居正兩倍的內閣首輔,那便是楊士奇。作爲明朝在任時間最長的首輔,他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了仁宣盛世,但最終卻在憂患當中鬱鬱而終。

楊士奇對明朝的建設有何貢獻?最後是何結局?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楊士奇生於吉安府泰和縣,也就是今江西泰和一帶。據《明史》記載,他從小喪父,因爲母親改嫁到了羅家,於是一度改姓爲羅。儘管身世悽慘,但楊士奇在學習上很有天分,也相當刻苦。長大之後,他成爲了一個四處遊歷教書的先生,與此同時,他還一直奉養着老母親,可謂十分孝順。

建文帝即位之後,召集了一批文人打算編寫《明太祖實錄》,而此時擔任翰林修撰一職的王叔英推薦了在民間頗有名聲的楊士奇。就這樣,當時已經三十餘歲的楊士奇初次踏上了仕途,並且充任編纂官。沒過多久,吏部對參與了《實錄》編纂工作的文人進行了考覈,而楊士奇的答卷引起了吏部尚書張紞的注意,被給予了“此非經生言也”的高度評價。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後,楊士奇被任命爲翰林院編修,數月後又晉升侍講,此後的升遷之路幾乎稱得上是一帆風順。之所以他能夠得到重用,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精通爲官之道。每天回到家後,楊士奇便絕口不提公事,即使是至親也沒法從他口中得知朝廷的情況;另一方面,在皇帝面前他始終保持恭敬謹慎的態度,做出的應對也回回都令成祖滿意。最後,楊士奇還時常主動替他人掩蓋過失,活脫脫一個“老好人”的形象。

總之,靠着自身的才能,以及上述在官場立身的智慧,楊士奇不斷得到升遷,永樂六年(1408)更是被朱棣委派輔佐太子監國。對於當時不太受朱棣喜愛的太子朱高熾,楊士奇一直持支持態度,甚至爲此受到許多大臣的彈劾,被短暫關入詔獄。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之後沒有忘記楊士奇的教導和支持,於是封其爲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接替楊榮成爲了新任內閣首輔。

楊士奇對明朝的建設有何貢獻?最後是何結局? 第2張

仁宗即位元年便不幸去世,他的兒子朱瞻基隨即繼位,也就是明宣宗。由於仁宗、宣宗統治時期明朝國力有了顯著提升,社會日趨繁榮,因此後世將其稱之爲“仁宣之治”或“仁宣盛世”。毋庸置疑,擔任內閣首輔的楊士奇對於盛世局面的締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像仁宗就曾經用“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無一言”來批評當時朝中其餘大臣都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只有楊士奇敢於進諫的狀況。

可惜的是,明宣宗之後明英宗繼位,年幼的英宗被宦官王振所操縱,楊士奇等大臣紛紛受到排擠陷害。正統七年(1442),王振的勢力隨着太皇太后張氏的去世而愈發強橫,而此時恰好楊士奇的兒子楊稷犯下殺人之罪。一時間,楊士奇在朝中遭到千夫所指,最終只能告老辭官。

正統九年(1444),一直沒能從憂慮當中走出的楊士奇以八十歲高齡鬱鬱而終,他曾經一手締造輝煌的盛世,受到歷代帝王的尊敬和信任,但最終還是沒能敵過不可一世的奸臣勢力。自仁、宣之後,大明國力日漸衰弱,甚至楊士奇去世的五年後英宗還在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征,結果慘遭瓦剌俘虜,明朝一度陷入危難。

楊士奇擔任內閣首輔長達二十一年,是張居正的兩倍。當然,張居正在明朝危難關頭挺身而出,強行爲其延長了許多年國祚,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不過,楊士奇也有着屬於自己的重大功績,他無數次向皇帝進諫,避免了很多問題的發生,也引導着明朝走向正確的道路。可惜的是,楊士奇傾盡全力也只爲明朝帶來了一段時間的盛世,沒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奠定未來多年的發展方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