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騫出使西域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他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張騫出使西域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他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騫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2013年,國家開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這裏面指的絲綢之路有兩條,一是陸路,二是海路。而陸上絲綢之路總會讓人想起一個名字,就是他,在那個地理知識貧瘠的年代,滿懷一腔報國熱情,鑿空西域,爲漢王朝開發西域,也爲後世絲綢之路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這個人就是張騫。

張騫是漢朝人,主要活動在漢武帝時期。當時經過文景之治的漢朝國力已經非常強大,但是北邊的匈奴仍舊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漢高祖劉邦親自率軍征討,結果卻被圍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多虧了陳平的奇謀才得以逃脫,從此以後劉邦認識到了漢朝和匈奴的實力差距,只得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對匈奴不斷採取和親政策,受盡了屈辱。劉邦去世後,匈奴單于竟然公然寫信侮辱呂后,大臣們羣情激憤,紛紛請戰。但是呂后是個明白人,知道沒有實力的憤怒是沒有意義的,只得忍氣吞聲,繼續爲匈奴送上公主和財富,只爲了爭取時間,讓漢王朝更快的發展。後來的漢文帝和漢景帝也是堅決執行這一國策,經過近百年的修養生息,漢朝終於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可以對抗匈奴,這時候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正好即位,一切彷彿都是天作之合。

通過以往的鬥爭,西漢王朝的統治者逐漸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別是漢武帝即位後一心要消滅匈奴,解除國家北部的隱。後來漢王朝得知大月氏有報復匈奴的計劃,便想要聯合大月氏一起夾攻匈奴。可是已逃往千里之外,無法溝通消息。仔細思考後,漢武帝決定先溝通與西域的聯繫。

張騫出使西域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他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經過選拔,公元前139年,張騫率領團隊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在河西走廊地區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一行人全部被抓獲。還把他們押送到匈奴王庭面見當時的單于。

匈奴高層得知了漢朝的計劃,就把張騫一行被扣留和軟禁起來。爲收服張騫,打匈奴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但最後都失敗了。張騫不忘初心,不負使命,沒有辱沒使節的氣度。匈奴見無法降服張騫,便把他一直軟禁在匈奴達十年之久。

公元前129年,匈奴內亂,張騫趁其不備帶領隨從逃離了匈奴人的控制。但在被困期間,西域的形勢已發生了變化。月氏人已經遷往了更遠的西邊。張騫無奈之下只得率領大家到達大宛。

由於路上人煙稀少,水源不足。張騫一行,整日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不得不靠靠狩獵等爲生。隨從中有人因爲水和食物匱乏而死去,有人因爲險惡的自然環境而喪命,整個行程不可謂不悲壯。

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的跋涉,張騫等人終於到達大宛。大宛國也早有和漢朝合作的意向,雙方一拍即合。而且還派人把張騫等送到了夢寐以求的大月氏。

張騫出使西域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他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2張

張騫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最終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夾擊匈奴。只得動身返回漢朝。

返回途中,張騫爲避開匈奴勢力,改變了行軍路線。但沒想到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同樣的劇情又一次發生。在公元前126年,匈奴再次內亂,張騫等人趁機逃回長安。在遠離國土十三年後再一次回到了故土,這時候整個團隊由出發時的一百多人只剩下兩個人。

張騫這次遠征,雖然未能達到最初的政治和軍事目的,但產生的實際影響和所起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自此,漢文明跨越了長城,戈壁和沙漠的阻礙,同西域、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這就是張騫鑿空西域最大的歷史意義。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也很滿意,給予了豐厚的賞賜。

此時漢朝已經開始獨立同匈奴作戰,在漢朝雄厚的國力的支持下,在衛青霍去病等優秀將領的指揮下,漢朝軍隊連連取勝,很快就奪回了河西走廊,匈奴開始向大漠深處退卻。

面對新的情況,漢武帝再次命令張騫率團隊出使西域,聯合西域諸國共同打擊匈奴。不過西域諸國境況複雜,沒有能達到最初的計劃。不過這次出行再一次擴大了漢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瞭解,並帶領使者數十人返回長安。

這就是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大體經過。通過張騫的這兩次西域之行,促進了經濟和文化交流。此後,漢朝和西域各國經常互派使者,並且雙方開始通過鞏固友好關係,對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後來,爲了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制並獲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兩次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沿途各國聽說漢軍征服了大宛國,紛紛派遣子侄跟隨漢軍回到中原,爲漢武帝呈上貢品,並留在漢朝作爲人質,表示對漢朝的效忠。至此,漢王朝在西域的影響力蒸蒸日上。

張騫出使西域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他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3張

張騫不僅是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而且通過他的外交活動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樑,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爲漢代的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公元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但他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一直都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