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阮元讀書的方式是怎麼樣的 他的代表詩作有哪些

阮元讀書的方式是怎麼樣的 他的代表詩作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步讀書法

阮元在人才培養上取得這樣顯著的成就,與他在書院內實行的一套完善的讀書訓練法密不可分。阮元的讀書訓練是個完整的工程。文獻記載,它由四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算是一個步驟,循此四步建下去,即可學有所成。這四步是:

句讀

要求學生分清書文的句讀,即讀通所讀詩文。所謂讀通,首先要能認字,即認讀,把字音讀準;其次要掌握斷句,即停頓;第三要能讀通,即初步瞭解其字句的含義;第四要能讀通順,不能讀起來疙疙瘩瘩。

評校

校是校讎、校正,即拿所讀書文與其他版本進行對校,勘定正誤。評是評點、評說,即在校訂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評定其是非正誤和優劣長短。中國古代有評點讀書法,讀者可將閱讀感受,以及對所讀書文從字句到內容的評價,寫在字裏行間、文前文後或者天頭地角。阮元這裏的評即有評點之意。

抄錄

阮元要求在讀通讀懂文字後,將所讀書文的精要加以抄寫,以加深對它的理解,鞏固對它的記憶。

著述

這是指對閱讀所獲的遷移運用。它要求學生不但要讀通、讀懂、熟記所讀書文,還要能將閱讀所得撰成著作,公之社會,遺教後人,爲社會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阮元的四步讀書法,是中國古代創造的讀書原則——讀思結合、讀習結合、讀行結合的發揮和運用。它把閱讀建立在認讀基礎之上,經過深入思考和熟讀記憶,達到形成自己的學術見解和主張,並筆之於紙,形之爲文,或與同輩交流,或遺教後世。它不但十分完整,符合人類由簡單到複雜、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認識規律,而且將讀用結合起來,從而與八股式讀書區分開來,顯示出了它的科學性、建設性。應該肯定,阮元的這種讀書訓練值得我們今天的讀書人和閱讀教學改革者借鑑。當然,阮元將“運用”侷限於鑽故紙堆和寫詩撰文,遠離變革現實的社會實踐,這是其讀書法的主要缺陷。其次,阮元把讀書視爲培養封建官吏和良民的主要手段,以鞏固、維護封建政權爲目的,這是他的嚴重侷限和不足。

阮元讀書的方式是怎麼樣的 他的代表詩作有哪些

半山遊歷

阮元先後在杭主政十二年,每到清明時節,他總要到郊外踏青,最喜歡去的就是遠離塵囂的半山(皋亭山)。他把半山比成紹興的蘭亭,和文人學士一起飲酒吟詩修禊。嘉慶三年(1798)春天,杭城接連下了二十天的雨,天一放晴,他就邀好友陸耀遹、蔣徵蔚等人,坐着小船到半山看桃花。當船在半山橋靠岸後,半山一帶千樹萬樹的桃花絢爛奪目。他們在桃花叢中飲酒吟詩,直到遠處傳來隱隱的雷聲,醉意方醒,才踽踽登舟返回。

嘉慶五年(1800),阮元升任浙江巡撫,這年的三月上巳日,阮元邀了陳文述、吳文溥、孫韶、程邦憲、許珩、黃文暘等好友,坐着畫舫到半山,他們觀賞桃花後又作畫題詩,陳文述還在《皋亭山修禊作圖紀事》上,寫了一首“迎眸山色一痕清,修禊人來畫舫停;一種桃花與修竹,皋亭原不讓蘭亭”的詩句。

阮元讀書的方式是怎麼樣的 他的代表詩作有哪些 第2張

嘉慶八年(1803)閏二月,阮元到海寧一帶檢查海塘,回舟時特意從臨平過半山看桃花,他屈指一算這天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二天,再過四天就是清明節了。他看到半山的桃花開得無比豔麗,漫山遍野都是黃燦燦的油菜花,便隨口吟出“江南江北花孰多,花多花少皆當歌,千紅萬紫不來看,花自春風人奈何”的詩句來,關照世人,切莫辜負這大自然賜予的美好春光呀!

嘉慶九年(1804)春,他和侄子阮常生等人乘船出城,沿着桃紅柳綠的河道,聽到了黃鶯婉轉的叫聲,看到了油菜花叢中飛舞的蝴蝶……舟行春色裏,身在明鏡中。當船行至石橋時,他走到橋上四處眺望,只見一朵五色彩雲向半山方向飄然而去,他脫口而出:“春花何處來,消息甚輕捷;一夜皋亭山,綠遍新柳葉……”的詩句。

翌年,嘉慶十年 (1805)二月,半山的桃花又開了,阮元由於公事在身,不能親赴一年一度的半山修禊之會,便託其弟阮亨邀同人前往踏青觀桃,嗣後大家都作了詩給阮元看。

十年後的嘉慶二十年(1815)春三月,此時阮元已離杭赴他處任職去了,其弟阮亨仍然每年到半山來觀桃修禊。當他來到佛日寺,寺僧出示《皋亭雲隱圖》給他看,阮亨看後讚不絕口:大有黃鶴山人筆意。他在寺中小住數日,將自己和友人在半山觀桃修禊之詩,一首首地筆錄下來,輯成《皋亭唱和集》傳世。

代表詩作

《吳興雜詩》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三鴉崗謝公墓》

阮元在浙江巡撫任內,對恩師謝墉的家屬非常照顧,而且親自修繕在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林城鎮太傅村三鴉岡的謝安墓,並且作詩《三鴉崗謝公墓》:

六朝數偉人,謝傅名獨震,笑談塵尾清,門第烏衣峻,絲竹寫中年,圍棋供靜鎮,破賊付兒輩,風鶴走敵陣,高臥東山東,勳名峙兩晉,梅嶺始卜塋,鴉村旋遷櫬,落日翁仲眠,荒榛狐兔隱,卓者刑明府,弔古資前聞,功烈被生民,蘋蘩詎無分,老樹扶鬆陰,古碣剔苔暈,秋樵禁曉蘇,春觴薦朝醞,嗟我驅車去,古蹟不能瞬,會當列祀典,俎豆延餘韻。

《暮登西臺,看碧雞山色》

夕陽山外沈,暮色起山內,似有煙氤氳,亦非雲靉靆,初見青山藍,繼復螺染黱,凝碧已詫奇,生翠亦可愛

更如紫電光,劍鋒著霜淬,碧雞玉案邊,隱隱有關塞,天成巨屏障,濃色疇能繪,坐待明星止,巖穴共昏晦

《登西臺觀栽秧畢》

水木共明瑟,巖岫交清蒼,獨有平疇中,清淺含輕皇,知是滇池邊,農戶皆分秧,耕種亦已畢,稼穡茲爲良

懷新足雨氣,餐秀浮風光,時見戴笠人,牽牛茅屋旁,豈知登臺者,憑檻遙相望,民情靜如此,吾意亦徜徉

《古哀牢》

萬里哀牢外,高秋駐馬時

彩雲連百濮(蜀都賦東有已賨雲綿亙百濮),黑水下三危

元老曾經略,神功屢創垂

漫元平定易,輕視此西陲

《霜降登碧雞臺看西山》

霜氣初嚴雨氣衰,碧雞峯色碧參差,況當落日餘霜後,正是塗金刷翠時,堆起佛頭見華頂,磨開銅鏡照昆池

子安山紫潭清句,賦此方成絕妙辭。

《巡西邊曉發》

西風曉起拓邊樓(省城西樓名),霜氣初來雨氣收,繞過昆池三十里,碧雞關外萬山秋。

《漾濞合江上看月》

點蒼山背亂峯堆,漾濞雙流轉百回,雲水萬重山萬里,一輪明月總追來。

阮元藏書

阮元一生廣引學者,普及文化,以整理、刊刻、收藏圖書、振興學術爲己任。主編《石渠寶籍》2編,所見內府祕藏書畫,遂記題跋並辨別真僞,作《石渠隨筆》,爲鑑賞家所推重。撫浙時,在杭州創立“詁經精舍”,纂輯《經輯纂詁》一書,集我國訓詁學資料之大成。又蒐集圖書。藏於靈隱寺,設“靈隱書藏”。後又於鎮江設“焦山書藏”。作《杭州靈隱書藏記》、《焦山書藏記》、《焦山書藏書目》,並親自參與修訂《書藏條例》,具有近代圖書館之性質,然而仍偏重保藏。在廣州創立“學海堂”,匯刻《學海堂經解》1 400卷。刊刻有《宋本十三經注疏》。精於鑑別,工金石考證,編著《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兩浙輶軒錄》、《皇清碑版錄》、《淮海英靈集》、《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經籍纂詁》等。主修《浙江通志》、《廣東通志》等。家藏書極富,藏書樓名“文選樓”、“石墨書樓”、“琅環仙館”、“積古齋”、“揅經室”、“唐宋舊經樓”、“節性齋”等。藏書印有“雷塘盫主”、“亮功錫祜”、“墨莊藏書印”、“體仁閣大學士”、“五雲多處是仙台”、“積古齋藏研處”、“揚州阮氏琅環仙館藏書印”、“譜研齋著書處”、“泰華雙碑之館”、“家住揚州文選樓隋曹憲故里”、“阮氏伯元”等數十枚。晚年編《文選樓叢書》,收書30餘種,大半爲自著書。著《揅經室集》、《疇人傳》、《廣陵詩事》、《定香亭筆談》、《十三經校勘記》、《小滄浪筆談》等。

阮氏祖塋

地理位置

阮元墓系祖塋,位於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永勝村。阮元祖塋始建於明朝天啓年間,距今已有370多年。墓葬在永勝村北的老壩山,當地人稱阮家大山。

墓冢前,見一塊約兩米寬的墓碑橫嵌在墓冢的中間,碑面異常光潔完整,上首第一行書:“皇清詔授光祿大夫太傅體仁閣大學士阮元文達公墓表。”阮元墓,封土高2.2米,周長24米,系清咸豐元年(1851)立石刻墓表,墓表由兵部侍郎楊文定撰,記載了阮元生平事蹟及兒孫簡況。

墓碑特點

阮元於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去世。他是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重臣,道光帝旻寧在祭文中稱他:“極三朝之寵遇,爲一代之完人”。

阮元去世後,歸葬雷塘祖墓,在墓南約半華里奉旨建石碑坊一座,坊三門四柱,柱兩截,下端方形,上端圓形,並雕以龍紋,高約一丈五尺,柱周圍皆以耳形巨石作砥,坊上端有石刻“聖旨”二字,下端有橫長方形玉石一塊,上鐫“太子太保仁閣大學士阮文達公墓道”十六字,石坊極壯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