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形形色色的周瑜:被曲解的三國才俊周公瑾

形形色色的周瑜:被曲解的三國才俊周公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瑜,在我們中國可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作爲一個歷史人物,他身後卻存在着兩個截然不同的鏡像。在正史與野史、官方與民間之中,1800年來,出現着形形色色的周瑜。

公元210年,赤壁之戰剛剛結束不過兩年,周瑜即死於一次軍事行動的準備之中。當時他36歲。人們對於他的不幸,說法各異,在史書中,他的死源於一次意外的箭傷。而在民間,人們更願意相信,年輕人,是死於他的小肚雞腸。

形形色色的周瑜:被曲解的三國才俊周公瑾

網絡配圖

對於周瑜,嚴謹的史家評論,已經失去了它的影響力。致使到了如今,人們讀到《赤壁懷古》中的“羽扇綸巾”,不禁踟躕與這個“雄姿英發”的英雄究竟是誰?

在《三國志》裏,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是,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超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作者陳壽,是在周瑜身後20年纔出生的史家,他對周瑜的描寫雖然輕描淡寫,但已近乎完美,還算公充。而到了東晉,這個偏安江左的封建王朝,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開始在正統論上大做文章。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同樣割據一方的蜀漢作爲正統,開始認定:周瑜爲“小人”。此後數百年,蜀魏正統之爭紛紛揚揚。到了唐朝,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唐詩中。首先是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爲推崇。再就是杜牧,這位詩人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鵲春深鎖二喬。”到了宋朝,朱熹的理學佔據了歷史的上風,帝蜀寇魏、尊劉貶曹漸成定局。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論。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沉浮,最尷尬的當屬身處其中的東吳。

形形色色的周瑜:被曲解的三國才俊周公瑾 第2張

網絡配圖

周瑜的形象已經徹底地扭曲了。宋元之際出現的話本《三分事略》。在這部爲適應市民娛樂需求而產生的話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經是一落千丈,出現了質的下跌。

而後,羅貫中的出現,徹底把周瑜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

形形色色的周瑜:被曲解的三國才俊周公瑾 第3張

網絡配圖

《三國演義》這本書除了蜀漢永遠是光明正確的,吳魏的一系列人物,從曹操到周瑜,都是充滿矛盾的。作爲一名落拓江湖的文人,羅氏一方面深受雅文化的影響,對三國人物,儘量地靠近史實。而另一方面,混跡於市井,又讓他不由得對世俗化的評價產生認同。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結交孫策,開拓江東,定下霸業;舉薦魯肅,納降甘寧,舉賢任能;最後火攻破敵,建立不朽功勳。而另一面,當遇到劉備集團的中心人物,周瑜由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對於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使陪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