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世宗嘉靖皇帝:機緣巧合登上皇位,晚年卻癡迷道術

明世宗嘉靖皇帝:機緣巧合登上皇位,晚年卻癡迷道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嘉靖皇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古代自秦始皇起,共誕生了200多個皇帝。其中有的昏庸,有的明智;有的居廟堂之高,出身高貴,有的從社會最底層一步步地登上皇位。同時也有這樣一位皇帝,他本一生無緣天子之位,但命運的機緣巧合讓他當上真命天子,這就是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他十四歲登上皇位,少年才智,與羣臣展開“大禮議”,在位的四十年間,創造了所謂的“嘉靖中興”。

但他又二十多年不上朝,一意玄修,被不少人視爲昏君。那歷史上的明世宗嘉靖皇帝究竟是個怎樣人?本文將從“初登皇位”、“爲政舉措”、“癡迷道術”三個方面來剖析嘉靖皇帝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明世宗嘉靖皇帝:機緣巧合登上皇位,晚年卻癡迷道術

機緣巧合,登上皇位

中國古代皇位的繼承實行嫡長子繼承製,若嫡長子早逝,可由嫡長孫繼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就面臨着這樣的問題。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繼承法,即“兄死弟及”,今天要講的朱厚熜就是這樣登上的皇位。話說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但他卻沒有留下子嗣,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爲了維持大局,援引《皇明祖訓》,將正德皇帝的堂弟從湖北急招回京,繼承大統。

此時朱厚熜的父親剛去世兩年,朱厚熜繼承興王位。接到旨意後,破例將喪期縮短,與其母親蔣氏收拾好行囊,乘船北上北京。當時在北京迎接朱厚熜的齊聚了當時朝廷的大臣,其中以內閣首輔楊廷和和司禮監爲主導,根據當時朝廷的安排,要這位新皇帝從東華門進入宮殿,居於文華殿。但朱厚熜並不接受這種方案,因爲“入東華門,居文華殿”本是太子的禮儀,用這種禮儀來迎接這位新皇帝無疑是不合適的。

於是朱厚熜回答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這種情況下,羣臣與這位年僅12歲的新皇帝僵持不下,最後由皇太后出面調停,羣臣被迫讓步,朱厚熜纔有大明門進入,登上皇位,繼承大統。

在經過這場登位風波中,展示出了少年朱厚熜難能可貴的勇氣。但這只是朱厚熜漫長皇位波折中的第一幕,接下來朱厚熜又面臨了更爲嚴峻的挑戰:要知道,嘉靖皇帝是由旁支藩王繼承的皇位,本來便是小宗進朝。

他的父親朱祐杬是興獻王,去世時是王爺身份,而自己登上皇位後,對於父親的稱呼即誰爲世宗皇考的問題產生了爭議。當時的內閣首輔是楊廷和,他在武宗在世時,便權傾朝野。以他爲首的朝臣認爲,應該認明孝宗爲皇考,並把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改稱爲“皇叔考興獻大王”。往小了說,在旁人看來,相當讓嘉靖皇帝改認父親。往大了說,這是對明朝至上皇權的一次公然挑戰。

明世宗嘉靖皇帝:機緣巧合登上皇位,晚年卻癡迷道術 第2張

令楊廷和等人沒想到的是,這位新皇帝雖然年齡尚幼,卻有着超乎常人的倔強。面對這樣的要求,嘉靖皇帝開始反抗:他藉助新晉進士張璁等人,開始與楊廷和等人開始抗爭。張璁認爲,正德皇帝的遺詔讓朱厚熜即位是要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即所謂的“繼統不繼嗣”。若嘉靖帝向大臣妥協,則對日後的皇帝威嚴都會造成影響。

經過長達三年的抗爭後,嘉靖帝的地位已經鞏固,他兼採取軟硬措施,罷黜一批“禮儀派”,同意楊廷和的解甲歸田,稱其父親爲“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爲“本生母章聖皇太后”。這場時長三年的大禮儀以嘉靖帝的勝利而告終。

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風波,反映了小宗皇帝與朝堂大臣之間的矛盾,也促使年幼的嘉靖皇帝意識到加強皇權,培植自己親信的重要性。從長遠來看,爲嘉靖皇帝后期不信任朝廷大臣,剛愎自用的執政作風埋下了伏筆。

革除弊病,嘉靖中興

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至明朝時期達到頂峯,嘉靖朝尤甚。前面提到,嘉靖通過大禮儀擺脫了楊廷和的控制,逐步達到權力的頂峯。在掌握實權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革除弊病,使走下坡路的大明朝恢復了一絲生機。後人稱爲“嘉靖中興”,《明史》稱嘉靖皇帝爲“中材之主”。

首先,嘉靖朝在政治上實行三角政治,即皇上、內閣、司禮監三足鼎立,居於權力漩渦中心的無疑是嘉靖皇帝。皇權下邊是龐大的文官集團內閣和宦官集團司禮監。這時候的內閣制度不斷完善:如果說前期內閣大臣只相當於皇帝的祕書,不是權力機構的話,那麼嘉靖朝的內閣則成爲了皇帝最重要的幕僚機構,成爲整個龐大王朝的運行中樞。內閣大學士中德高望重,才能卓越者被任爲首輔,相當於當今的總理。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雖然廢除了丞相,但發展到嘉靖朝時,首輔的權力已經與前朝的丞相無異,成爲了名副其實的行政首腦。而作爲宦官集團的司禮監,在這時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機構。司禮監本來是掌管宮內的禮儀實務等,後來由於皇權加強的需要,其權力也不斷提高,逐漸成爲“十二監”之首。

司禮監最高宦官成爲掌印大太監,可以代皇帝批紅。在這樣的機構之下,地方上的各項事宜上傳到內閣各部以後,經內閣的整理票擬,交由皇權的代表——司禮監來批紅。這樣一套完善的運行機制大大提高了大明朝的辦事效率,使得政令得以快速的上傳下達。同時經六部衙門之手,皇帝可以對天下事瞭然於心。

其次,嘉靖皇帝特別重視邊境的安定。在這一時期,東南沿海時有倭寇來犯,發展到後期,日本倭寇與沿海的居民打成一片,東南沿海成爲鐵板一塊,嚴重影響了東南的財政稅收。針對這樣的邊防形式,嘉靖皇帝重用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

同時力排衆議,將胡宗憲任命爲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對抗擊東南倭寇產生了重要作用。對於北面的鞍韃和瓦剌也是積極抵抗,面對“南倭北虜”的情況,整頓兵制訓練軍隊,爲這一時期的發展確保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除此之外,嘉靖帝還整飭政治環境,嚴防外戚干政。嘉靖皇帝聽從張璁等人的意見,廢除了沿襲許久的外戚世襲問題。針對明朝愈演愈烈的土地兼併,嘉靖皇帝下令整頓一部分皇族大臣的莊園,對抑制土地兼併起到一定的作用。史書記載:“張孚敬奏革各省鎮守內臣及清勘皇親莊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寢,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萬世不可泯也。”

癡迷道術,一意玄修

在嘉靖朝,發生這樣一件轟動性的事件:十幾位宮女聯合起來想要勒死嘉靖皇帝。宮女起義,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原因爲何?原來嘉靖皇帝自統治後期,開始瘋狂癡迷於修煉長生不老之術。爲此他後期的二十餘年不上朝,一意玄修,在園林中種植大量的蕉樹,每日早上讓宮女採集露水以延年益壽。

明世宗嘉靖皇帝:機緣巧合登上皇位,晚年卻癡迷道術 第3張

同時,可能是長時間服用“丹藥”的緣故,嘉靖皇帝的情緒時好時壞,喜怒無常,動輒鞭打宮女。於是,以楊金英爲代表的十幾位宮女聯合起來,與嘉靖二十一年爆發“壬寅宮變”。雖然嘉靖皇帝僥倖躲過一死,但這件事也可以側面反映出宮中人對於嘉靖沉迷道術的不滿。與此同時,後期的嘉靖重用嚴嵩,不光因爲嚴嵩的才華,也因爲嚴嵩寫得了一手好青詞。在嘉靖皇帝看來,好的青詞可以幫助他傳達旨意給上天,以求長生不老。更是把自己起名爲“萬壽帝君”。

以上我們簡單從早中晚三個統治時期來看待嘉靖這位皇帝。在我看來,嘉靖是位“職業皇帝”,他年少時期就顯露出非凡的勇氣與氣魄,同時深喑帝王之術。雖然二十餘年不上朝,龐大的國家機器卻仍能運轉。但他不是一位明君,因爲在他統治期間,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農民起義頻發,雖然有中興之兆,但難以挽回整個封建王朝的下頹之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