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牧是什麼出身?他的死對趙國有何影響?

歷史上李牧是什麼出身?他的死對趙國有何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自古以來打仗都講究“兵貴神速”,特別是冷兵器時代,對統軍將帥的指揮能力和個人魄力尤爲看重,然而在華夏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一位“絕世戰神”,卻以“龜縮不戰”屢勝強敵而名揚四海,威震天下,且他一生征戰,竟毫無一仗敗績,就連虎狼敵國聞其名都要炎夏生寒,沸湯成冰。

其人之名位竟也高居著名《十七史百將傳》中第十位,又在武廟七十二子中排行第十四位,可謂聲譽極高,更傳奇的是,他的孫子也是用兵大家,甚至在民間神話中被封爲佑民之神靈,就連號爲“兵仙”的韓信都將他視若尊師,行弟子禮不敢有一絲怠慢。

而這位名將本人所創“龜縮戰術”,雖然一度成爲敵國不屑之笑料,然而其中所包含的“伏擊戰、阻擊戰、機動防禦戰、大兵團殲滅戰、步兵專克騎兵戰”等等精妙戰術與陣法,都被其人“玩轉”得如火純青、登峯造極

歷史上李牧是什麼出身?他的死對趙國有何影響?

可武將出身的他,卻免不了千古俗套的結局,最終也是一場“功高震主”的悲劇,他和一千三百多年後的岳飛大元帥一樣,枉死在奸佞昏君之手,只不過他的殞落,直接導致了國家社稷的傾覆,也就是說“戰神”屍骨未寒,碧血未乾,那害死他的昏君與奸臣就做了亡國降虜,相比之下趙構、秦檜君臣就要幸運得多了

至此,或許很多看官們一定猜到今天所講的名將是何人也?他就是曾經統領“四戰之國”邊關大軍,北擊強悍匈奴,東取燕王重地,西克虎狼暴秦,打得天下諸侯盡皆瞠目喪膽的趙國李牧大將軍。

關於李牧,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他是戰國時趙國北邊的良將,他常年居住在雁門關以防備塞外強大的匈奴騎兵,雁門關就是在如今山西忻州代縣雁門山一帶。

李牧的爺爺叫李曇,趙國柏人縣人,在今河北邢臺市隆堯縣,這個地方曾經被漢高祖厭惡過,在此且不敘說,先說李曇年輕的時候,學得一身驚人的武藝,也曾自命不凡,想一展抱負,闖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可在日漸腐朽、親貴當權的趙國得不到這樣的大好良機,於是就像秦國名將蒙恬的爺爺齊國蒙山縣人蒙驁一樣(今山東臨沂蒙陰縣),西入強秦,居然謀得了一個比較好的差事。

歷史上李牧是什麼出身?他的死對趙國有何影響? 第2張

這也得益於秦國的商鞅變法,對外來“客卿”的強力吸納,求賢若渴,不久之後李曇在秦國晉升爲了御史大夫之職,也就是僅此於“丞相”的高官了,這才使得趙國意識到了一個重大人才的流失,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李曇並沒有像蒙驁那樣在秦世代爲將,而是最終選擇了回到趙國,並被趙王封爲了柏人侯,從此世居祖地,食趙國俸祿,享受封爵帶來的榮耀。

後來李曇生有四子,長子後來爲避秦兵,西入隴右成爲了河西李氏之祖,第四子李璣則留於趙地,最爲出名,因爲他的兒子就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戰神”李牧。

李牧作爲侯門勳貴之後,在當時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也是有資格直接做官的,這相當於明朝時的軍戶制度,世代爲將爲卒,李牧也因此成爲了趙國北部重鎮雁門關的守將,並獲得了對所轄軍中及周邊郡縣官吏的臨時任免權。

在隋以後的“三省六部”官制推行以前,中國古代文武兩班官員的職能並沒有分得太清,許多名爲“文職”官銜可能還要承擔武將的職責,而名爲“武將”的職務甚至卻成爲了一介文官。

像魏晉時的“五官中郎將”實際上只是丞相的副手,而像“郎中令”本職原爲對君王勸諫得失,掌管祭祀,宣讀策書,賓客迎送等等,可結果許多時候他卻成了宮中羽林軍監軍,實際管控人。

話說這個李牧作爲邊關大將,權力極大,對平時漢胡兩地貿易所得稅收,卻沒有中飽私囊,而是全部輸入軍中幕府,這裏並非幕僚之府,指的是公府,且俱充作了軍費,他每天數要親自爲士卒們宰殺好幾頭牛,來給大家改善伙食,可對軍隊的特訓他卻十分嚴苛,每天都要讓士卒們苦練騎射,還特別注重對烽火臺哨崗的巡查,在長城內外都佈置了難以計數的細作探子,但是他對將士的日常生活和酬勞待遇真的是非常優厚,因此軍中人人都願意爲他效死。

當時匈奴作爲一貫以遊牧和劫掠爲生的兇悍部族,時常南下對富庶的漢地進行無情的侵擾,自李牧治軍之後,趙國北部邊塞的軍民都認爲可以用強大的武力,狠狠地教訓一番殘暴的匈奴,可李牧卻對麾下將士下令說道:“匈奴要是逾關南下殺人搶劫,你們就趕緊招呼百姓們退入城邑要塞之中,不準與匈奴發生任何衝突,有敢捕殺一個匈奴蠻子者,立斬不赦!”

這項命令讓精銳的趙邊防軍上下百思不得其解,可大家都知道李大將軍軍令如山,所以也就沒人敢說什麼。不久之後,匈奴各部族首領揚鞭縱馬,帶着大隊騎兵殺入趙地,這時趙邊關上的烽火臺立馬點起狼煙,關下軍民也隨即全部鑽入壁壘城廓之中,沒有一個士兵敢對匈奴採取任何魯莽的軍事行動

就這樣反覆過了好幾年,匈奴居然在趙地搶不到一顆糧食,捉不住一個年輕的女子,趙軍士兵也沒有一人被其擒獲,氣得好幾位匈奴大王“哇哇”直叫,而大多數匈奴首領和草原部衆們都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原來他們認爲李牧就是個膽小怕事之徒,哪有謹慎到一年到頭連和匈奴一戰的勇氣都沒有,這完全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所爲。

粗野豪邁的匈奴人從此就這樣看待李牧,趙國邊關的將士們聽到匈奴人的嘲笑,也都認爲李牧太過怯懦,這風聲傳到國都邯鄲的趙王耳中,趙王居然勃然震怒,立馬派出宮中近臣前往責罵李牧,說他使上國受辱於蠻夷,一味怯戰避禍,毫無血性,簡直太不像話云云。

李牧卻當耳旁風一樣,也沒有心思對着這些宦官解釋。趙王特使回去之後,如實將情況向趙王稟報,趙王更是怒不可遏,當即就傳旨下詔,命特使再次前往雁門關,直接剝奪了李牧的大將軍一職,並將他召回邯鄲,使他賦閒在家待罪,又另派某某將軍前往掌軍,以伺機痛擊匈奴。

就在這一年年末,匈奴爲禦寒冬,大隊人馬紛紛南下侵擾趙地,趙將立馬奉旨出兵進擊匈奴,結果沒想到竟屢屢被機動能力超強的匈奴鐵騎打得落花流水,軍民損失都極爲嚴重,邊關哭聲震天,簡直慘不忍睹,老百姓連耕種和放牧都不敢了。

趙王得到敗報,急得眼前直冒火星,要是北地邊關不穩,再加上西有強秦逼迫,東有齊、魏等大國覬覦,自趙武靈王以來號爲“四戰之地,東方不敗”的趙國就要威名喪失,國將不保了,這時他纔想起了之前能將邊關治理得像鐵桶一樣的李牧,於是趕緊派人隆重地請他再出山做邊關鎮國大將軍。

歷史上李牧是什麼出身?他的死對趙國有何影響? 第3張

李牧見到那些宮中宦官就來氣,居然杜門不出,堅稱自己重病不起,就像秦國的“戰神”白起對秦昭襄王一樣,趙王畢竟比不可一世的秦王要溫良許多,爲了保家衛國,居然親自登門謝罪,強行將李牧從牀上拽起來,懇求他道:“老李,別在這裝病了,趕緊給寡人帶兵去!”李牧則答道:“大王非要用臣,臣只會像從前那樣絲毫不與匈奴交鋒,大王如果肯放下面子能接受,臣纔敢奉旨出山!”

趙王立馬答應了他的所有請求,李牧於是披甲取劍,直接就到了雁門關,又像從前那樣寧願讓士卒們將城牆砌磚加厚,也不准他們對牆外射出一箭。匈奴大軍再度南下,見到除了射不穿的高牆之外,就是一片荒蕪,渺無人煙的邊塞之地,連一頭羊,一匹馬都找不着,匈奴人經打聽才知道是“老朋友”李牧回來了,他們不由地發出了陣陣冷笑,認爲這只是個“無膽匪類”,他們匈奴人從今往後南下漢地就更自由了。

可沒想到,這樣過了好幾年,匈奴人全都餓瘦了一圈,原來他們來往關內是沒有阻礙了,可每次興師動衆,卻得不到一丁半點戰利品,就連最剛強冷酷的匈奴漢子都因捱餓給餓哭了。可趙邊關的將士卻每天都能獲得李大將軍親自烹製的“熟牛肉”大塊朵頤,且只要按照李大將軍的軍令嚴格巡哨,認真積糧築牆,保護好百姓,就能記以戰功,得到非凡的賞賜,士卒們因此無不感恩於李牧,人人都願意爲他效死一戰。

當李牧通過細作打探到匈奴人每天嘴上罵他“膽小鬼”,只會“龜縮不戰”,可臉上卻再也掛不住得意的笑容,於是認爲出戰之機已到,立馬在軍中挑選了一千三百輛戰車,又選取了最驍勇善戰的精騎一萬三千人,重裝步兵五萬人,弓弩勁卒十萬人,同時將邊關所有的牛羊馬全部趕到草原上去,也讓牧民男女在牧場上撒歡。

又飢又冷的匈奴人得到消息,高興壞了,立馬派出了小股兵馬前來試探,與趙兵一交戰,便將趙人殺得丟盔卸甲,好幾千人棄馬而逃,這場面沒把匈奴人給笑脫下巴。匈奴大單于殿下得知之後,認爲此行必定能滿載而歸,於是率大衆入關,準備好好打一打“秋風”。

可李牧卻已布好“奇陣”,等着匈奴大軍進入“口袋”之中,結果大單于兵馬一到,李牧在高處令旗一揮,趙國步、馬、弓三軍自左右兩翼陡然殺出,大破匈奴大軍,一戰竟斬殺十餘萬人,捉獲馬匹無數,大單于渾身浴血,遍體重創,突圍而出,單騎北竄,才撿回一條命來,自此十餘年,匈奴都不敢再靠近趙國邊城,李牧的威名也遠播塞北千里之外,無論西戎還是東胡部落聽到他的名號,無不驚魂喪膽,視作天人。

後來到了趙悼襄王趙偃繼承了他親爸爸趙孝成王趙丹的王位,趙國名將廉頗老英雄本來奉命攻打燕國,卻因與燕降將樂乘不和,受到趙王猜忌而逃亡到魏國。趙王一氣之下,將李牧調任爲伐燕平北大將軍,繼續向燕國進軍,不久之後李牧就攻取了燕國的武遂、方城兩地,趙王高興得晝夜難眠,認爲李牧真是一員虎將!

後來秦國大軍在西線大破趙軍,斬殺趙將扈輒,殲滅趙兵十萬餘人,這對於趙孝成王時長平之戰後的趙國而言,簡直就是雪上加霜,趙王又趕緊將李牧調往西線擊秦,在河北肥下一帶(石家莊藁城)與兇狠無比的秦軍正面“硬剛”,居然又一次以“龜縮之術”將秦軍拖得疲憊不,最終一舉攻佔了秦軍號爲“堅不可摧”的中軍大營,並奪得了秦人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秦軍也極爲罕見地狼狽西逃。

兵法有云“歸師勿遏”,何況是虎狼般的秦師,可李牧卻立即組織兵力,對其採取了他最爲拿手的兩翼鉗形截擊,竟將秦國大將桓齮陣斬於馬下,就連名將王翦都嚇得落荒而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之戰”。

以此觀之,李牧的機動防禦和伏擊戰,比起老將廉頗更加青出於藍勝於藍。經此大捷,李牧被趙王歡喜無限地加封爲了武安君,這與被秦昭襄王賜死的白起、手握六國相印被齊國刺客暗殺的蘇秦竟是同一封號。

後來趙悼襄王之子幽繆王趙遷即位,他本是歌坊倡姬之子,平日就行爲不端,人品極劣,他陰謀奪取嫡長兄太子趙嘉的王位後,就開始各種“作死”,以至國土面積日漸萎縮,秦軍長驅直入,再度逼近邯鄲。

在趙王遷七年的時候,秦王嬴政派遣大將王翦對趙國進行“滅國之戰”,趙王則使李牧、司馬尚領兵抵擋,秦王也非常忌憚李牧那“神鬼莫測”的高超軍事指揮能力,於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找到趙王寵臣郭開,當年老將廉頗背趙降魏,就是他的“得意之作”。秦人立馬給郭開獻上數不盡的金銀珠寶,壓得他只剩一口氣跑到趙王面前,按秦人所教說盡李牧的壞話。

歷史上李牧是什麼出身?他的死對趙國有何影響? 第4張

趙王遷因自己的身世本就有着巨大的自卑心理,如今聽到郭開說李牧早就瞧不上他這樣的低賤的大王,心中還一直念着正宮王后所生的嫡出廢太子趙嘉,不禁怒火沖天,又爲之膽寒,李牧手握重兵,又素有威望,一旦要舉兵造反,他如何能抵擋得住,於是趕緊命宗親趙蔥和齊國降將顏聚手持尚方寶劍,前去剝奪李牧、司馬尚兵權。

李牧是個非常職業的軍人,在他眼裏只有保家衛國去打仗,如今趙蔥、顏聚突然提着王劍跑來要壞他的戰事,氣得他破口大罵,就是不肯交出帥印,趙蔥、顏聚沒辦法,只有亮出尚方寶劍,命左右之人突然將李牧拿下,當場斬首,並撤銷了司馬尚副帥一職,趙、顏二人於是獲得統軍之權。

不想這個時候,秦軍已洶洶涌入趙地,王翦聽聞李牧已死,立馬命令部隊強行軍,直擊趙軍大本營,一舉斬殺了趙軍新任主帥趙蔥,並很快攻陷邯鄲活捉了趙王遷與顏聚,趙國就這樣在李牧倒下之後迅速滅亡了。

李牧雖死,但後世之中,他還有一個孫子,被載入史冊,此人名叫李左車,在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李左車一直都在復國反秦的趙王趙歇麾下效力,且屢立戰功,被封爲了廣武君。

後來趙王歇被漢王劉邦的軍隊所殺,漢將韓信居然以千金懸賞捉拿逃入亂軍中的李左車,後來李左車被捉到韓信面前,本以爲會被殺,沒想到韓信竟離席起身,對他行弟子禮,奉爲師尊,百般討教兵法行伍之事。

李左車受到感動之後,成爲了韓信的謀士,爲他出謀劃策,以極少的損失收取了燕、齊兩國的土地。後來劉邦得知李左車的威名,爲了不使韓信坐大,他便將左車調任到了太子劉盈府中爲官。李左車還在滎陽城外的山上爲太子操練兵馬,後來此山被命名爲了“廣武山”。

漢高祖劉邦滅項羽而稱帝后,韓信被降封爲淮陰侯,不久被高皇后呂雉以謀反罪誘斬於未央宮,李左車見此心驚,於是辭官隱退再不問世事,後來他還著有兵書《廣武君略》流傳於世。

在後世的神話故事中,李左車還被尊爲“雹神”,就連清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裏面,都“記載”了電神李左車奉玉皇大帝之命降冰雹于山東章丘,而李左車卻仁慈爲懷,竟使冰雹神奇般地盡落於溝渠之間,而不傷農田與百姓一人。這種民間傳說異聞,也足見天下黎民對李牧、李左車祖孫威德仁義的一種敬仰和緬懷。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