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荊州丟失後,仍有精兵的關羽最後爲何會被殺?

荊州丟失後,仍有精兵的關羽最後爲何會被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名將關羽作爲忠義勇猛的象徵,受後人膜拜,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關羽率軍北上,圍攻魏國的襄陽、樊城,擒獲于禁、斬殺龐德,一時威震華夏。同年十一月,孫權西征關羽,任命呂蒙爲前部,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僞裝的商船中,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因爲糜芳、傅士仁等人的背叛,呂蒙得以比較順利地攻佔南郡。

在得知呂蒙偷襲荊州的消息後,關羽的第一反應就是率軍趕回荊州,以此和呂蒙較量。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將士斬殺。那麼,問題來了,呂蒙偷襲荊州後,關羽仍有3萬精兵,爲何還是敗走麥城呢?到底發生了什麼,才導致本有一戰之力的關羽大軍迅速敗亡呢?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襄樊之戰中,關羽總共率領了3萬大軍。雖然在和曹魏的較量中,這3萬大軍自然有所損耗。但是,因爲關羽水淹七軍,俘獲了于禁率領的曹魏將士,因此,在呂蒙偷襲荊州時,關羽手上至少還擁有3萬精兵的。

在此基礎上,關羽顯然具有一戰之力,也即憑藉着自身的勇猛和威望,加上呂蒙剛剛偷襲荊州,還不能有效掌控各個地區,所以,本來應該是“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的局面。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關羽的潰敗實在太快了,也即關羽還沒有呂蒙正面決戰,就只能逃往麥城了。究其原因,和孫權攻心爲上的策略存在直接的關係。《資治通鑑》中記載:蒙入江陵,釋于禁之囚,得關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之,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

荊州丟失後,仍有精兵的關羽最後爲何會被殺?

在得知呂蒙偷襲荊州的消息後,關羽立即率領3萬大軍回師。並且,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繫,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爲平安的證明。

由此,對於孫權和呂蒙,不僅沒有傷害關羽將士的家人,反而是盡全力優待,確保關羽將士家人的安全。等到使者返回時,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也即所受的待遇甚至超過了關羽之前定下的標準。換而言之,對於關羽手下的將士,他們的家人在東吳手中獲得了優待,這令將士們已經無心再戰了。因爲士卒漸漸潰散,關羽只能退至麥城。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孫權和呂蒙,因爲攻心爲上的策略,直接削弱了關羽手下的作戰意志。在古代歷史上的戰爭中,作戰意志是非常關鍵的,比如驕兵必敗,哀兵必勝,或者說狹路相逢勇者勝等。對此,在筆者看來,東吳對於關羽將士家人的策略,和後金(清朝)厚待明朝降將的策略類似。

在明末清初之際,後金(清朝)積極招攬來自於明朝的降將,並且給予重用和封賞,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明朝將士的戰鬥力。同樣的道理,東吳對待關羽將士家人的手段,顯然是不費一兵一卒,就化解了一場大戰。在此之後,關羽不僅一路逃亡,而且跟隨在身邊的將士也是越來越少了。

荊州丟失後,仍有精兵的關羽最後爲何會被殺? 第2張

最後,陳壽在《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衆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孫權和呂蒙傷害到荊州將士的話,無疑會促使關羽手下凝聚在一起。但是,“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資治通鑑)”,這可謂在心理上感化了關羽的將士,瓦解了對方繼續抵抗的意志。

《三國志·關羽傳》裴注引《吳歷》中記載:“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公元220年,孫權在斬殺關羽之後,將其首級送給了曹操,這顯然有轉移劉備仇恨的意味。對此,曹操以諸侯的禮節安葬了關羽,這無疑是非常高的規格了。總的來說,在荊州之戰中,東吳一方準備充足、策略得當,而關羽因爲東吳和曹魏的夾擊,最終敗亡。對此,你怎麼看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