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舉鼎之力”的三位君王,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有“舉鼎之力”的三位君王,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位有“舉鼎之力”的君王,最後結局分別如何?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垓下歌》項羽

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是楚霸王當年在末路之時的感慨。每每讀到這首詩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種熱血上涌的感覺,而且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當年西楚霸王舉鼎的震撼畫面。

不過話又說回來,舉鼎的霸王固然讓人敬佩,但史書中真正能夠絕頂的高手卻並不止他一個。而且根據史書的記載,那些絕頂的君王們似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並且項羽在其中還只能算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

那麼除了項羽以外,還有哪些有“舉鼎之力”的君王呢?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一、西楚霸王——烏江自刎

既然要說到具體的人物,那麼開場自然是西楚霸王。其實關於西楚霸王的歷史,大家的瞭解也未必是真實的,因爲目前在史學界有過很多的史料分析,對於項羽這個人物的認知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爭議。

當年,項羽他的力氣的確是大的有些嚇人,霸王舉鼎也是可以被證實的歷史現象。但是,西楚霸王那種力能扛鼎的氣質,卻也導致了他悲劇的下場。

因爲史學家認爲,西楚霸王早年通過絕頂建立起無上的威望,同時也使得他在這個過程中充滿着對自身力量的自信。

曾經,易中天老師就評價過西楚霸王,長時間的自我感覺良好,使得他每次作戰都必然充分表現自己的力量。

實際上,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西楚霸王本人剛愎自用,在無法聽取其他軍事將領的意見,而且就連他手底下的人也形成了這樣的習慣。

因爲有什麼樣的君主,就自然會重用什麼樣的將軍。當年的龍且就是如此,面對蓋世的韓信,居然把他當成垃圾,然後被水淹而敗。所以西楚霸王項羽力能扛鼎,但是最終卻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連死法在司馬遷的記載中都有好幾種。

不得不說項羽是一個悲劇,他的力氣成爲了他悲劇的源泉,但準確來說,項羽的悲劇與其他兩位君主比較起來,還是差了一點點。

相比較於西楚霸王的力能扛鼎,秦武王其實表現得更加出色。

二、秦武王——舉鼎絕臏而死

根據史記記載,周天子曾經收納了九個鼎,這九鼎乃是大禹收九州之鐵匯聚而成。

按照司馬遷先生的說法,一個鼎的重量重達萬斤,雖然根據歷史事實來說,這個鼎的重量肯定沒那麼誇張,但理論上來說,周王朝的這九鼎重量絕對遠遠高過了項羽舉的那個鼎。

不過可惜的是,秦武王也和項羽是一類人,他過分的迷信自己的力量,所以他憤然的挑戰龍紋赤金鼎。可惜的是,他把鼎高高舉起,卻無法做到力量平衡,把鼎緩緩放下。

有“舉鼎之力”的三位君王,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史書記載,秦武王舉鼎絕臏而死,死相之慘烈可謂是歷史罕有,連旁邊的宮女都被嚇暈了過去。可以說,秦武王的力氣比西楚霸王力氣更大,但是卻死的很慘。

因此,史學家經常調侃秦武王是一個“傻子”,是一個根本不會用腦子思考的武者。

但其實歷史學界對於秦武王舉鼎有着更多的說法,雖然史書中記載,秦武王只喜歡那些力氣大的勇士,而且他絕頂的過程太過於魯莽。

但事實上,秦武王重用的那些勇士,都爲秦國培養出了優秀的將官,而且秦武王還重用甘茂,可以說他不僅會武功,而且有一定的統治頭腦。

至於說他爲什麼要去舉鼎,然後去找死,也有史書認爲,秦武王想要撼動天下人的意志。假若秦武王把周天子身份象徵的九鼎給帶走,那麼秦統一天下將不可阻擋。

所以說,秦王的利益比西楚霸王要更高,力氣也更大,可惜卻死在半道上,結果成爲了悲劇中的悲劇。理論上來說,秦武王和西楚霸王是一類人,他們想要用純粹的武力用快速的方式解決問題,結果只是釀成了自己人生的悲劇。

其實除了秦王以外,始終還有一個尷尬的倒黴蛋,那就是商紂王。

三、商紂王——自焚而死

最開始,筆者特別喜歡讀《封神演義》,所以認爲商紂王是一個好色膽小無能的小角色。但是,後來在讀《中國通史》的時候,社科院的教授卻給我們講述了不一樣的商紂王。

這位商紂王,不僅能夠力搏野獸,而且能夠單手舉鼎。雖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誇張,但是在《竹書紀年》等一些新的歷史文獻問世的時候,都不以史記的方式記載了商紂王的力能扛鼎,因此,商紂王的力氣絕對算得上是各位君主之中最大的一人。

不過尷尬的是,商紂王和其他兩位力能扛鼎的霸王一樣,也陷入到了一個尷尬的誤區之中。

史書記載,商紂王太過於昏庸無能,而且胡鬧,因此導致了800諸侯的叛亂。

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商紂王並不是昏庸無能,而是他想改變自身方國的狀態,想要真正的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國家。

有“舉鼎之力”的三位君王,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第2張

當年他把主力部隊派往北方去征服北方區域,並且還取得了勝利,但是軍隊在回防的過程中,結果被周王朝給偷襲了,這才導致了灰飛煙滅。

因此,商紂王和其他幾位君主一樣,不是無能之輩,但是卻被絕對的力量給衝昏了頭腦。

因爲他們在平時展現個人力量的時候,受到了太多的讚美,因此感覺做什麼事情都可以一定能解決,因此他們會不顧一切來實現目標。

所以,商紂王在800諸侯態度不明確的時候,居然發動統一戰爭,最終導致自己自焚而死,可謂是歷史的悲劇。

總的來說,三位有“舉鼎之力”的君王都是霸王級別人物,但是他們都因爲力量的過程和自我迷信都導致了悲劇。

結語

雖然力能扛鼎是個人魅力達到的極致,但是對於整個國家和對於自己的事業發展來說都不是很好。俗話說得好,牙齒是很堅硬的,但是老了以後牙齒掉光了,舌頭是柔軟的,但是到80歲的時候依舊健在。

因此,任何事物都不能過於剛強,任何事物都必須要以柔弱之態來保存自己。像項羽,還有秦武王和商紂王這樣的君王,他們太過於表現自己的力量,結果過猶不及,然後過剛易折。

除此以外,大家也要看到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要太過於強調個人魅力,必須要把個人魅力與整體魅力達到一個平衡。

項羽這樣的人物就陷入到了一個誤區之中,他太過於沉醉於個人魅力培養的那些將領們也陶醉於個人魅力,這就導致了一個國家一個軍隊失去了整體協調能力,在後來的發展中必然會遭遇危險。

反倒是像劉邦和周文王這樣的人物,更能夠體現出統治者的風範。他們個人魅力並不是特別達標,但他們總能夠百折不撓,然後最後一招勝出。因此這些都是教訓,大家應該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