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漢末三國時期,兩位名爲“張允”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在漢末三國時期,兩位名爲“張允”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姓名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也是別人記住你的第一印象。翻開歷史看看,整個的東漢、三國這300多年間的人名,幾乎全是一個字,雙字名是極少極少的。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此基礎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舉例來說,當時存在三個名爲“李豐”的歷史人物。其中,第一位李豐是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爲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爲蜀漢效力。

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張允”,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爲“張允”的重要歷史人物,一個是荊州牧劉表的部下,另一個是東吳文臣。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這兩位名爲張允的歷史人物。

一、張允(劉表部下)

在漢末三國時期,兩位名爲“張允”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一方面,根據《後漢書·劉表傳》等史料的記載,張允,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的部將。對於張允來說,因爲他是劉表夫人蔡氏的外甥,這促使其獲得了劉表的重用和信任。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東漢末年,劉表能夠執掌荊州,蔡氏的弟弟蔡瑁和外甥張允,自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畢竟,劉表不是荊州的士族,這促使其需要依賴蔡瑁、張允等人。

同時,在劉表的兩個兒子中,張允、蔡瑁等人支持次子劉琮,而不是長子劉琦。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重。在此基礎上,劉表的長子劉琦,準備去探望自己的父親。但是,張允等人擔心劉琦見到劉表後,後者會改變主意,將荊州牧的位置傳給劉琦。於是,張允就阻止劉琦和劉表的相見。

不久之後,荊州牧劉表去世,蔡瑁和張允就輔佐劉表的次子劉琮即位。與此同時,曹操大軍已經開始進攻荊州了。面對曹操大軍,荊州牧劉琮選擇了投降。於是,張允等人,自然也跟隨了曹操。值得注意的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因爲周瑜的反間計,曹操斬殺了蔡瑁和張允。但是,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則沒有曹操斬殺蔡瑁、張允的記載。換而言之,張允最終的結局,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對此,在筆者看來,考慮到荊州牧劉琮受到了曹操的善待,因此,對於張允等人,應該都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二、張允(東吳文臣)

在漢末三國時期,兩位名爲“張允”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另一方面,對於東吳來說,也有一位名爲張允的歷史人物。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張允,生卒年不詳,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人。在東漢末年,張允因爲輕視錢財,重視品質,從而在吳郡小有名氣。而這,自然吸引了孫權的注意。於是,孫權冊封張允爲東曹掾。

《後漢書·百官志》中記載,東曹掾是一個文臣的官職。西漢時期,丞相府,東漢三公府皆置。漢朝時期,丞相府、大將軍府等辦事分曹,有東曹、西曹等,各曹辦事官吏被稱之爲曹掾。太尉府東西曹掾秩比四百石,西曹掌府史署用,東曹掌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

不過,對於張允來說,因爲去世的時間相對較早,所以沒能在孫權麾下取得較大的成就。此外,對於張允的兒子張溫,則成爲了東吳大臣。張溫(193年—230年),字惠恕,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吏。少修節操,容貌奇偉。孫權召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