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岳飛死後趙構爲何說這個話?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岳飛死後趙構爲何說這個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岳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英雄,他的愛國精神一直激勵着後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那句“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是在影視劇和演義中出現,在史料中,我們無法證明這句話的真實性。假如趙構真的說過這句話,那麼就說明趙構明白岳飛是被誣陷的,而且他殺岳飛還有所謂的難言之隱。

趙構清楚岳飛的死不是因爲不忠,岳飛是抗金名將、民族英雄,這一點自然不用再議。那麼除了那“莫須有”的罪名,趙構想表達什麼?爲何他非要殺岳飛不可?

金兀朮以議和爲要挾,要求秦檜殺掉岳飛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岳飛死後趙構爲何說這個話?

史料記載:

“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爲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

趙構在諸多帝王中,絕對是個“堂堂正正”的昏君,面對金國大敵,他一味地委曲求全,只要不開戰,一切都好說,割地賠款樣樣都可以商量。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兀朮撕毀之前和南宋的議和協議,帶大軍南侵。岳飛奉命率兵抵禦,別看金兵來勢洶洶,卻屢吃敗仗,在順昌之戰,被劉錡殺得大敗,之後更是被岳家軍打得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形勢對宋軍一片大好,就在此時,趙構下令班師回朝。很長時間內,趙構都有強烈的恐金症,在他的認知中,戰爭只是爲了逼迫對方和談,而並未爲了收復故土。

在金兵退卻後,趙構就下令班師,而金兀朮抓住了趙構的弱點,提出了一個要求。只要殺掉岳飛,那麼就可以和談。按照常理來講,臨陣斬殺己方大將,這是兵家大忌,但也趙構管不了那麼多了,爲了和談,他可以犧牲岳飛的性命。

在這一點上,趙構的慫,表現得淋漓盡致,爲了所謂的和談,就搭上了己方最強將領,這不是昏君還是什麼。在趙構看來,這可能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在後世來看,趙構就是個無恥之徒。

岳飛的岳家軍戰力太過強悍,紀律森嚴,令趙構恐懼

建炎南渡之時,趙構真可謂是個光桿司令,宋軍已經被敵人打散,他是要兵沒兵,要將沒將。爲了抵住金國的入侵,趙構只能一改常態,給武將放權。南宋初期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都有很大的權力,行政、財權、軍權一把抓,也只有這樣,軍隊纔能有戰鬥力。

伴隨着局勢趨於穩定,趙構發現,他手下的這些將領,已經是兵強馬壯,如果再不控制,可能一發而不可收拾。在岳飛第四次北伐前後,岳家軍已經有十萬之衆,而且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如果岳飛稍有異志,那麼改朝換代就在眼前。這一點讓趙構寢食難安,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皇權的統治地位不能動搖。

靖康之難前後,宋軍幾乎不堪一擊,腐敗的朝廷造就了腐敗的軍隊,而此時的岳家軍,卻足以和金軍在開闊處野戰,而且罕有敗績。

順昌之敗後,金兀朮直接率大軍攻向岳家軍大本營郾城,此時張憲、王貴等人已經奔赴前線作戰,岳飛身邊的部隊很少。見敵軍來襲,岳飛派岳雲前去迎戰,岳家軍以砍馬腿的辦法,將敵軍的重騎兵砍得人仰馬翻,屍橫遍野。

在之後的穎昌之戰、朱仙鎮之戰,岳家軍大獲全勝,金兀朮被殺得抱頭鼠竄。岳家軍的戰力,由此可見一斑。戰場之上,幾乎是一邊倒,原本滿萬不可敵的鐵浮屠,被岳家軍虐成了軟柿子,這就叫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岳飛死後趙構爲何說這個話? 第2張

史料記載: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滷掠。’”

岳家軍露宿村莊,有村民讓軍兵進屋休息,沒有人敢進。如果有人拿了百姓的東西,那麼也將被即刻處死。如此強大的部隊,如果在趙構手中,他自然是高興的,但這支部隊的實際統領者是岳飛,就讓趙構不得不防了。坐在帝王的位置上,趙構就不得不多考慮一點,就是皇權的唯一性,岳飛手下的這支部隊太可怕,且軍紀嚴明,指哪打哪,所以爲了能坐穩江山,他必須要殺掉岳飛。

岳飛威望太高

岳家軍的靈魂就是岳飛,這支軍隊是岳飛自己打造出來的,所以岳家軍只聽岳飛一人指揮。功高自然會震主,除此之外,岳飛對士兵們也是關愛有加,這讓他的威望也上升到一個無人能及的地位。

史料記載:

“卒有疾,躬爲調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

有的軍兵得了病,岳飛可以親自爲其煎湯熬藥,有士兵戰死沙場,岳飛還會派人去慰問其家屬,如此好的領導去哪裏找。朝廷給岳飛的賞賜,岳飛從來不拿,全部分給軍兵,這一點也讓趙構十分反感。

自古只有皇帝可以犒勞軍兵,即便將領威信再高,也不能喧賓奪主,這是統兵大忌。就算岳飛辭官不做,被罷免了軍權,仍無法讓趙構放心,因爲岳家軍只認可岳飛。一旦岳飛有了反心,他振臂一呼,就可以將岳家軍再次招入麾下。

岳飛忠心報國不假,但他爲了國家,還是爲了趙構本人?這一點趙構無法確定,而且岳飛曾多次頂撞過趙構,令趙構尷尬不已。

岳飛有不服從命令的前科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岳飛死後趙構爲何說這個話? 第3張

軍隊以服從命令爲天職,那麼這個命令是誰來發布?軍隊是服從將領的命令,還是服從皇帝的命令?

公元1137年,趙構召見岳飛,準備把淮西劉光世的部隊交予岳飛指揮,一旦有了這支部隊,岳飛北伐勝利的把握更大。然而,在張浚等人的運作下,趙構改了主意,這讓岳飛十分不悅。

一怒之下,岳飛上奏辭官不做,還沒有等趙構批覆,岳飛就將軍隊交給了手下大將張憲,自己回母親墓前服喪。趙構多次下詔,讓岳飛官復原職,繼續統兵,岳飛就是不從。

實在沒有辦法,趙構找了幾個岳飛之前的同僚,苦口婆心勸了六天,這才讓岳飛回心轉意。趙構壓低姿態,給岳飛說了不少好話,纔算安撫住岳飛。

堂堂皇帝陛下,被逼到這般田地,可見趙構有多鬱悶。然而,岳飛可不是個小官,他是統領十萬大軍的主帥,一個小脾氣都可能不服軍令,如果岳飛有了異心,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在需要岳飛之際,趙構可以降低姿態,而一旦有了機會,趙構就會露出了獠牙,將岳飛置於死地。

站在趙構的高度,的確要考慮到政權的完整性,皇權的唯一性。但岳飛是真的在盡忠報國,他對趙宋皇權,乃至趙構並沒有二心,如果讓岳飛繼續統兵,收復燕雲也並非癡人說夢。

當然,也有人說岳飛之死,是奸臣陷害,秦檜纔是害死岳飛的人!這種說法其實是比較片面的,當然並非是給秦檜翻案,這倒有點像崇禎帝自殺前說的一句話:

“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正所謂“非卿不忠,非朕不明”,雪崩的時候,哪有雪花是無辜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