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韓信並非功高蓋主也不是非死不可,爲何呂后對他處之而後快!

韓信並非功高蓋主也不是非死不可,爲何呂后對他處之而後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的死,歷來被視爲一大冤案,其死因通常被認爲是,功高震主而引起了劉邦的猜忌,於是兔死狗烹成了必然的結局。

不過,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1.韓信之死

歷朝歷代,皇帝屠殺開國功臣的行爲是一種常態,其中,武將被斬殺的比例遠遠超過文官。道理不難理解,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皇帝自然對掌握軍隊的武將最爲擔憂。

武將的功勞越大,威望越高,對於新王朝來說,他潛在的威脅就會越大。爲了政權的穩定,皇帝越想除之而後快。

漢初的武將中,韓信的軍功第一,而且遠超其他人。從最開始的暗度陳倉佔領關中到最後的垓下之圍消滅項羽,劉邦的每一次重大勝利幾乎都是韓信的功勞。其情形正如北宋司馬光所言,“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如此的功勞,自然引起劉邦的猜忌:一旦韓信有心造反,那天下還能是劉氏的天下嗎?因此,爲了新生王朝的穩定,劉邦不得不除掉韓信。

韓信並非功高蓋主也不是非死不可,爲何呂后對他處之而後快!

網絡配圖

於是便有了這一幕:公元前196年,韓信被呂后聯合蕭何騙殺於長樂宮之中,時年僅35歲。其後,朝廷以謀反的罪名將韓信三族全部夷滅。

以上是人們對韓信之死的通常看法。不過,仔細閱讀這段史料後,我發現真相沒那麼簡單,至少有兩大疑點

其一,劉邦真的是幕後真兇嗎?其二,韓信之死僅僅是因爲功高蓋主嗎?

2.幕後真兇

對劉邦不是幕後真兇的懷疑,並非無的放矢。

其一,時間蹊蹺。

漢高祖六年,韓信爲楚王,有人告他謀反。劉邦採用陳平的計策,以在雲夢巡狩的名義召見諸侯,隨後將毫無防備的韓信當場擒拿。如果要殺韓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但劉邦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韓信帶回到京師看管起來。隨後又赦免了他的罪過,只是將他貶爲了淮陰侯。從此,韓信便以淮陰侯的身份生活在京師之中,一直到漢高祖十一年被呂后所殺爲止。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從漢高祖六年到十一年,五年之間,劉邦有大把時機可以安全無憂地除掉韓信,但他都沒有去做,而是偏偏選擇在自己外出征戰、京師空虛的時候去殺韓信,這可能嗎?

難道是劉邦害怕擔負無辜殺害功臣的惡名?作爲一個有名的流氓皇帝,名聲之類的根本不在劉邦的考慮範圍之內。這是一個疑點。

其二,動機不足。

劉邦的屠殺功臣,有一個明顯的規律:主要集中於他所分封的諸侯王上,即彭越、英布、臧荼等人。

其餘的功臣,無論是文臣如漢初三傑之二的蕭何、張良,還是武將如曹參、周勃、灌嬰、樊噲,都基本安然無事。

顯然,與其說劉邦屠殺功臣,不如說他是屠殺諸侯王功臣。原因在於,當時的諸侯王國權力非常大,幾乎就是國中之國。劉邦自然擔憂所分封的諸侯國會尾大不掉,進而威脅漢帝國的穩定。

韓信並非功高蓋主也不是非死不可,爲何呂后對他處之而後快! 第2張

網絡配圖

可以說,是否功高蓋主並非劉邦殺人的核心標準,這也是蕭何、張良、曹參、周勃等人最終都安然無恙的原因。

因爲他們爵位最多不過列侯,其封地少,而且大都在中央直轄的郡縣裏,受國家的直接管轄,無法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對帝國沒有那麼大的直接威脅。

所以,當劉邦將韓信的封國及兵權剝奪,只給他一個淮陰侯的空頭爵位後,韓信其實對帝國已經沒有致命威脅了。

很簡單,韓信所擁有的只剩下一個虛名而已。名聲這東西,大部分時候其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這是劉邦一直沒有對韓信下手的重要原因。

由以上兩點,我們可以推論,劉邦雖然對韓信有些猜忌,但他恐怕並沒有殺死韓信的打算。而殺死韓信,應當是呂后的自作主張。

問題來了:呂后爲什麼要這麼做?

3.命案真相

奧祕在於四個字:樹立權威。

西漢初期,皇權還相對弱小,遠非漢武帝以後可比。當時,國家存在着三股政治勢力分庭抗禮,即宮廷皇權、軍功階層與諸侯王國。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諸侯王國勢力的龐大,不用多說。主要說下軍功階層。所謂軍功階層,指的是除韓信等異姓諸侯王外,追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集團,如周勃、灌嬰之屬,他們大都來自劉邦家鄉。

西漢初年,這些人在中央政府有着巨大的話語權。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下面這件事。

呂雉剛死,周勃、灌嬰、陳平等人便迅速地將呂氏一族連根拔起。並且,爲了永絕後患,他們不僅廢除了呂雉所立的少帝,還乾脆將惠帝一支拋棄,轉而從漢高祖的兒子中選擇新的皇帝,其名義是現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親生。

周勃等人如此的行爲,情形與趙高立子嬰類似,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政變。以至於當他們說要立代王劉恆爲皇帝時,代國國內的大臣一片反對聲,都認爲這是一件陰謀。

從上述事件不難看出軍功階層勢力之龐大。而諸侯王國與軍功階層勢力的強大,反襯的便是皇權的相對弱小。

呂后殺韓信,時間是在漢高祖十一年,距離劉邦的去世已不足一年,而此時的太子劉盈不過十五歲,正是所謂主少國疑的時刻。如何保證劉邦死後,皇權能夠穩定傳承,是呂后所面臨的最爲棘手的問題。

韓信並非功高蓋主也不是非死不可,爲何呂后對他處之而後快! 第3張

網絡配圖

怎麼做?在呂后看來,首先要做的便是確立自己的政治權威。而確立權威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殺人,並且,殺人必須要揀硬柿子,否則便沒有震懾效果了。

韓信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道理很簡單,其一,他功勞最大,殺了有效果。其二,政治上他屬於孤家寡人,殺了後不會人人自危,進而引發軍功階層的集體反彈。

同時,聯合蕭何殺韓信更是個一石二鳥的好主意。這樣的做法不僅樹立了自己的政治權威,而且還把蕭何緊緊綁到了自己身邊。有這樣一個大功臣的忠心輔佐,對自己的統治是一個絕對的利好。

當知道韓信之死的真相後,我們就會明白,韓信並不是非死不可。因爲呂后之所以殺他,爲的是樹立自身權威,以確保劉氏天下的穩定傳承。

如何逃過一死呢?韓信要做的就是像後來的陳平那樣,趕緊向呂雉輸誠,具體辦法或者是結成姻親關係,或者是走蕭何的路線,誣陷一個功臣謀反以獻上投名狀。這樣的話,小命可保,甚至迎來事業第二春也是有可能的。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