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董卓死後王允爲何逼反李傕和郭汜等人 直接招降主力不行嗎

董卓死後王允爲何逼反李傕和郭汜等人 直接招降主力不行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董卓和王允,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若以成敗論英雄,英雄王允,則變成了歷史的罪人。

董卓死後,漢朝政治局勢爲之一變,此時關東尚未大亂,是重整朝綱最好的時機,實際上也是大漢王朝的最後一個機會。

彼時,以董卓爲首的關中集團和以袁紹爲首的關東集團對峙,董氏被誅以後,關中地區被王允和呂布所控制,董卓留在長安的部隊也都盡歸此二人,關中集團自此一分爲二。

董卓的十萬主力部隊,在女婿牛輔的帶領下駐紮在洛陽與長安交界處的陝縣,本來是爲了防備關東諸軍,此時也因董卓之死而變成了一支孤軍。這支孤軍佔據着長安的東大門,隨時可能向西威脅長安,所以成了東漢朝廷的一隻不定時炸彈。

好在牛輔、李傕、郭汜這些人本沒有什麼政治野心,所以在董卓死後一直按兵不動。而對於王允和呂布來說,此時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對於牛輔這支西涼鐵騎的安置問題,在這件事情上兩個人起了爭執。

董卓死後王允爲何逼反李傕和郭汜等人 直接招降主力不行嗎

呂布因爲背叛董卓,成爲了西涼集團的死敵,所以他建議把這支部隊徹底消滅。這個建議顯然是偏激的,而且實現起來也非常的有難度,王允沒有采納。

從初平三年四月誅董卓,到五月份下旬李、郭西向,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王允都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結果遲疑不決、反反覆覆,最終釀成了鉅變。

如果此時王允能夠籠絡西涼舊部,漸漸掌握這支主力大軍的控制權,然後穩定關中,此時關東諸侯曹操、袁紹等人尚未成大器,他奉天子以穩定四方,漢朝的朝政是可以穩定下來的,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

但王允這個人行事不懂得變通,史書稱其爲“剛棱疾惡”,所以他陷入了兩難之地。一來他對西涼勢力十分仇視,希望能夠消除這股勢力;二來他又非常忌憚這支勁旅,需要籠絡住他們,免得他們狗急跳牆。

董卓死後王允爲何逼反李傕和郭汜等人 直接招降主力不行嗎 第2張

所以他的策略也就反覆未決,開始,王允傾向於赦免他們的罪責,但這樣一來這支西涼大軍就會對長安造成威脅,而且明明有罪卻既往不咎,他擔心會引起西涼軍隊的懷疑。李傕專門派使者到長安請求赦免,王允以“一歲不再赦”爲理由回絕了他,這就讓西涼軍隊心懷憂懼。

王允和呂布都是幷州人,此時的長安由幷州集團掌權,牛輔的十萬大軍在關東軍和關中幷州集團的夾縫中朝夕不保。本來,在董卓死後,兩個集團之間的矛盾就非常深,西涼將士仇恨幷州人,曾經把軍隊中所有的幷州籍軍民家屬共數百口全部殺害,藉以報復幷州集團,這是董卓死後他們實實在在的罪過。

正在王允遲疑不決的時候,呂布又派幷州人李肅去攻打牛輔,結果被牛輔打敗,牛輔大軍卻自己陷入動亂之中,主將牛輔也被部下所殺。這樣一來,西涼集團就更加害怕, 雙方的矛盾加深,而西涼軍中將士逃亡的事件開始大量發生。

王允此時也改變策略,試圖解散西涼大軍,有人便對這個策略提出了反對,認爲這樣只會加劇西涼集團的恐懼,使他們人人自危,最後可能會孤注一擲。並且建議,讓車騎將軍皇甫嵩接管這支部隊,繼續駐紮在陝縣安撫他們,然後慢慢地招撫關東諸軍。

事已至此,這也不失爲一個可行之策,可是王允瞻前顧後,擔心以朝廷的名義駐紮陝縣,會引起關東諸侯的懷疑和不安,因此遲遲地沒有作出決斷。

而此時,王允又做了一件糊塗事,那就是殺了名士蔡邕,結果讓西涼將士越發的恐懼。這個時候,因爲王允對待西涼集團安置問題的猶豫不決,老百姓之間盛傳着王允要殺盡西涼人的傳言。

李傕等人就議論,蔡邕僅僅是和董卓走的較近就被殺,對我們這些董卓的部將肯定不會留情,於是就想逃回西涼。後來接受了賈詡的意見,舉兵向長安進發。

董卓死後王允爲何逼反李傕和郭汜等人 直接招降主力不行嗎 第3張

火藥桶終於爆炸了,可是王允越發的糊塗,對西涼人的仇恨衝昏了他的頭腦。他讓董卓舊部,在西涼集團中威望很高的胡軫、楊定前往招撫,結果卻不給這兩個人好臉色看,說什麼:“關東鼠子,欲何為邪?卿往呼之!”。

結果兩個人一到李傕軍中就反水,成爲了西涼大軍進攻長安的領路人。王允又慌忙讓董卓舊部徐榮前往鎮壓,結果徐榮戰敗也投降了,就這樣,李傕、郭汜收攏了十幾萬大軍來到長安城下。

十幾萬大軍在城下圍了八天,因爲長安城城牆堅固始終沒有辦法入城,而城中的守城將士大都是董卓舊部,王允既要用他們,卻又看不起他們,結果就有人陣前反水,偷偷地打開城門放李、郭大軍進城,王允兵敗被殺,關中又回到了西涼集團的手中,東漢的最後一次翻身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