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王允和西涼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王允爲什麼拒絕西涼軍歸降?他爲何這麼有自信?又因何被反殺了?

董卓死後王允是有機會再造大漢的,惋惜他豐滿的理想被西涼軍餘孽擊碎了。王允的敗亡緣於他拒絕赦免西涼軍,進而把董卓的馬仔們“成功”地逼反了。

王允爲何拒絕赦免西涼軍呢?理由兩點:一是政治立場問題,讓他做出“選邊站”的決定;二是雙方實力的對比,讓他作出“戰必勝”的樂觀估計。

要弄懂東漢亡國的密碼,就要擺脫狹隘的“道德束縛”,拋棄“好人壞人”這種臉譜化的史觀,從史書中挖掘推動歷史車輪的“隱形動力”。

簡單來說,董卓不代表“邪惡勢力”,儘管他有邪惡的舉動;王允、袁紹也不代表正義,儘管他們也有正義之舉。本質上,這是東漢末年關東豪族與涼州軍閥之間的權力鬥爭。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東漢從建立開始,就是一個豪門士族階級與皇權共治天下的模式,隨着時間的推移,那些開國功臣家族變身爲以地域爲特徵的“關東豪門集團”。

這個集團既包括袁氏、楊氏、陳氏、荀氏等關東後起之秀,也包括河東、山東、河北豪族勢力,可以稱之爲“泛關東集團”。

王允就是河東士族集團的一員,他的起家就得益於司徒楊賜的提攜。桓靈時期,在皇權的支持下宦官勢力猖獗,連續發動兩次“黨錮之爭”,對豪門世集團形成了沉重的打擊。

當然,士族集團不會坐以待斃,王允與以張讓爲首的宦官集團展開了艱苦的搏命戰,曾經一個月內兩次被捕入獄,還差一點被處死。王允之所以能死裏逃生,祕密就在於他背後有關東豪門集團的支持。

所以,王允雖不是關東籍人士,但本質上就是關東豪門士族集團的重要一員。

董卓則屬於西涼集團的代表人之一。西涼集團長期處於東漢帝國的政治邊緣,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關中士族集團身上。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第2張

不過西涼集團由於長期與匈奴、西羌作戰,特殊的環境讓他們演變成了半軍事化的家族勢力。又因爲黃巾軍起義,西涼集團憑藉出色的戰鬥力脫穎而出,逐漸成了東漢帝國既忌憚,又不得不重用的軍閥勢力。

當一個人強大到足以藐視天下他會做什麼呢?必然會上升到政治訴求層面,這就是董卓要入駐洛陽,靠武力掌握朝政、架空皇權的原因。

毫無疑問,關東集團就是西涼集團的最大受害人,這是一對生死冤家,沒有媾和的可能!

王允能幹掉董卓,第一功臣不是美女貂蟬,而是關東士族,也包括呂布這一類中間派。可在分配勝利果實時,王允卻表現出了他的狹隘性,固執地守着“關東集團本位主義”思想。

董卓死後,有人曾經建議:將西涼軍交給皇甫嵩統領。

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建議,因爲皇甫嵩和董卓一樣是西涼豪族的一員,只是皇甫嵩不願意做擁兵自重的軍閥,哪怕自斷臂膀也要聽從朝廷的調遣。因此皇甫嵩雖不是關東集團成員,但至少是關東集團的“統戰對象”。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第3張

假如王允能接受這個建議,失去“組織”的董卓餘部恐怕只能接受新領導皇甫嵩,也就沒了後來的叛亂。惋惜王允的態度是:這麼做豈不是寒了關東士卒的心?必須將西涼軍交給關東人處置。

李榷、郭汜這些散兵遊勇原本計劃“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散夥,可是卻被王允的這個態度嚇着了:這不分明要對咱西涼人趕盡殺絕的前奏嘛!

於是他們在“三國第一毒士”賈詡的鼓動下,居然捏沙成泥,變成了咬人的兔子。

如此可見,王允“選邊站”的政治立場,纔是激化後董卓時代矛盾的根源所在,倘若他能拋開本位主義思想,就不可能有西涼軍的集體反擊。

王允之所以決定對西涼集團動刀,當然還有一個壯膽的利器,他認爲董卓死後,西涼集團對自己已經沒有絲毫威脅了。他的理由有如下幾點:

其一,關中集團與西涼集團有矛盾

當時朝廷已經遷都至長安,雖然這裏不是關東集團的大本營,關中集團纔是東道主。但董卓進入長安後,並沒有完成對關中集團的收編,雙方是面和心不和。

王允的這個判斷是準確的,但他在執行層面卻犯了個錯誤,一是跟董卓一樣,對關中集團採取擠壓政策而不是收編。比如他提拔同鄉宋翼爲左馮翊、王宏爲右扶風,而不是任用本地人。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第4張

如此一來造成的結果就是,關中集團雖不支持董卓,也不會支持他王允。

其二,董卓死後西涼集團樹倒猢猻散

王允的這個判斷也是準確的,董卓死後,董氏家族被悉數族滅,他手下的“八大金剛”死的死降的降。可王允忘了一點,董卓樹倒猢猻散不代表他就能在後面收穫勝利果實。

事實上,王允因爲誅滅董卓的勝利變得居功自傲,他把曾經的統戰對象們一個一個全都推向對立面。比如呂布,他被王允視作家奴,而不是政治同盟。再比如蔡邕,就因爲說了一句不當的話就被王允處死,導致他在關東士族集團中人心盡失。

王允在給西涼集團做減法的同時,又給自己做了一次減法。

其三,關東集團的兵力足以對抗西涼集團

表面上看,王允的這個判斷也沒錯。

董卓死後,董家軍的核心人物基本都是團滅了,像李榷、郭汜這類三流人物根本不具備號召力,他們的計劃是當一回強盜,撈點好處各自回家當富家翁。

關東集團的兵力情況如何呢?史書沒有明確交代,但我們可以大致推算一下。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第5張

當初洛陽的中央軍主力是西園八校尉,每校尉約700人,合計6000人。後來皇甫嵩率領五校尉討伐黃巾軍,又徵調了河東、河內、河南的駐軍,以及新招募的士卒合計4萬人,這4萬人被皇甫嵩全都帶到了關中。

除此而外,再也沒有大批進入關中的隊伍,由此大致可以推算,當時在長安的關東聯軍不會超過5萬人。

如果再算上關中本地的兵力,這個數字應該算是比較可觀的了,因爲李榷郭汜加在一起僅剩幾千人,確實很難對關東聯軍形成威脅。

問題出在哪裏了呢?出在了王允低估了被逼急了的兔子有多可怕!

王允准備加罪西涼集團的做法,被賈詡等人傳播成了“王允要對整個西涼人的屠殺”,因此李榷郭汜成了西涼人的利益代言人。

於是,原本一盤散沙的西涼軍重新團結起來,他們一路走一路打,到達長安時,居然變成了擁兵十幾萬的強軍隊團!

請注意,王允的5萬人不全是他的鐵桿,又是在關中作戰,原本絕對的優勢瞬間成了絕對的劣勢!

事實上,即便這些人馬死守長安還是有可能的,如果袁紹等人再來救援,扭轉局勢不是奢望,可長安怎麼就那麼快失守了呢?

董卓死後王允爲什麼會拒絕西涼軍 王允敗亡問題在哪裏 第6張

史書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我覺得應該是關中人當了帶路黨,王允客場作戰根本控制不了局勢。

所以,王允當初的自信其實是吹氣球,他根本沒看清所謂優勢背後的巨大隱患,作出了人爲樹敵的政策,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