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爲何能善終?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爲何能善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花費了數年時間與精力才滅六國、一統天下,而在戰國時期,文有四君子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武有四大名將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

在這些人之中,白起與王翦的軍事才能對於秦國統一六國是有着不可磨滅的作用,俗話說威高震主,倘若功勞太高、手握重兵,便會使得君主引生猜忌和忌憚,從而可能會導致不得善終。但是秦國名將王翦卻不是如此,他不僅在軍事上指揮能力出衆,且在政治上是位深謀遠慮的智者,趨利避害後終得善終。

王翦,關中頻陽東鄉人,是琅琊王氏和泰源王氏的始祖,最大的功績是指揮攻打趙、燕、魏、楚,《史記》中記載:王翦爲秦將,夷六國。

公元前230年,趙國因大旱發生嚴重饑荒,彼時趙國雖未像當年那般銅牆鐵壁,但仍讓秦國十分忌憚,饑荒之事給了秦國一個很好的機會,嬴政便派王翦率領軍隊直下,大力攻打趙國。面對秦國的來勢洶洶,趙國不敢掉以輕心,派了李牧與司馬尚指揮、帶領軍隊。

面對同是四大名將的將軍李牧,縱然王翦經驗十足,秦兵還是不可避免感到畏懼。因此周旋良久,彪悍的秦軍也很難在李牧手上討到便宜。正在焦灼之時,王翦想到三十六計中的離間計,據說趙悼襄王的王后對李牧怨恨已久,王后曾淪爲娼女,後被趙王看中欲帶回宮中,但遭到反對,李牧的反對最爲激烈,也因此王后對李牧懷恨在心。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爲何能善終?

直到趙王病亡,太子趙遷即位,王后成了太后,當時的趙國被攻下了幾座城池後,本就岌岌可危,太后還想方設法欲除掉大將李牧,一邊散佈李牧要賣國的流言,一邊做着秦國的臥底在朝中攪局。

嬴政十八年,王翦給了李牧一封書信,透露出欣賞與和解之意,李牧出於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感和對戰爭的厭倦,便給王翦回信一封表明心跡,殊不知已步入圈套。趙王遷得到消息後,以爲李牧要叛國,便下旨撤去李牧與司馬尚將軍之位,換成他人接任。李牧抗命不從,以叛國罪被收繳兵符,終被斬。離間計的成功,趙國換掉主帥,也使得王翦順利攻下趙國。

王翦在帶兵打仗期間,立下了汗馬功勞,按理說將領勝仗,會想要無數戰功與賞賜,但王翦並沒有因無數戰功而自傲,反而是選擇明哲保身。

公元前224年,秦王派王翦帶領有着六十萬大軍的軍隊攻打楚國。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出咸陽之時,嬴政親自餞行,王翦在酒席之間提出請求朝廷賞賜很多良田園宅。嬴政不解:“將軍出征,難道還得要擔心貧窮嗎?”

王翦答道:“作爲大王手下的將士,不管我有立下多少戰功,我都不想要封侯,我想趁着大王還信任老臣的時候,多要些田宅給後代,當是留給他們的產業。”

秦王聽後哈哈大笑,瞬間瞭然。王翦在出關前還多次派使者向秦王要求賞賜良田,手下將領對此十分困惑,王翦解釋說:“大王驕矜,且不相信人,如果我要求田宅而不是要兵權,那麼大王便不會對我心有懷疑與猜忌。”將士們聽後,紛紛感嘆老將軍的機智。

王翦是帶兵打仗的奇才,秦統一六國後,了卻君王天下事的他,明白不該再貪慕功名,遂悄然隱遁,對官場毫不留念,選擇回鄉安度晚年,王翦也成爲了後世爲官之人所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