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十大兵書有兩本都是他寫的

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十大兵書有兩本都是他寫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十大兵書,分別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吳子 》、《六韜 》、《尉繚子 》、《司馬法 》、《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 》。其中《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 》均爲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人,十大兵書佔了兩部,也是夠牛氣的!

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十大兵書有兩本都是他寫的

戚繼光,生於1528 年,算是出身將門世家,爺爺和老爸都是在軍隊幹事兒的人。戚繼光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56歲了,老來得子自然是異常鍾愛,但虎父無犬子,父親對戚繼光也是十分地嚴格。

他告訴兒子:“一個武將必須有全身報國的志向,打起仗來要有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

少年戚繼光曾作詩一首《韜鈐深處》,一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表明了自己一生的理想。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1544年,16歲的戚繼光帶着重病父親的囑託,去京城辦理襲職手續,正式襲職登州衛指揮僉事,官拜“明威將軍”。1548年,20歲的戚繼光第一次離家遠征,他率領衛士卒遠戍薊鎮。

明朝的國防重點在北方,北方設九鎮以防蒙古的馬隊長驅直入,其中尤以屏障京畿的薊鎮爲重點。爲了加強防衛,補充長城一線兵力的不足,朝廷便調集山東、河南等地的官軍輪番前往邊關戍防,支持薊門的防務。

薊門戍邊,這算是一個苦差。每年春季,戚繼光都要奉命到薊門戍守,前後一共五年。春天出發,長途跋涉,不待休整就接受戍邊任務,直至秋風涼了,才又長途跋涉地往回返。長年在外,拋家舍業,種種辛苦,不可名狀。但戚繼光很高興。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自己好歹是爲國效力了啊。但是,薊門這個地方,遠離帝都,戚繼光還是有着更多的夢想,渴望着更大的舞臺。最終世襲得了官職的戚繼光決定決定像老百姓一樣去參加科舉考試。

真正有才能的人,終究是不會被埋沒的。一個《備俺答策》立馬上戚繼光發光發熱了。當時有個事兒,歷史上稱作“庚戌之變”, 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率軍從古北口突破長城之後,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北京城下,嘉靖皇帝立刻下達了命令,大家要一起把俺答趕走。

戚繼光的《備俺答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炮而紅。因爲他寫得實在太好了,對蒙古人研究的非常透徹,何時出擊,怎樣防守,如何誘敵等,都做了詳盡的部署,令衆人膜拜之極,很多士兵隨身攜帶印刷本。

戚繼光一下子名聲大噪,那個時候他23歲。23歲,老編表示傷不起。

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十大兵書有兩本都是他寫的 第2張

1555年,27歲的戚繼光被調往抗倭最爲激烈的浙江,升任浙江都同僉事, 管理屯田事務。這是戚繼光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變化,是他平倭建奇功的開端。

最初抗倭的時候,戚繼光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在自己的士兵。要麼不敢打,要麼打着打着明明是自己佔優勢,卻不敢去追。戚繼光很納悶,爲啥啊?士兵說這都是老傳統,把他們趕遠一點就行了,反正他們還要來的,犯不着去拼命。

戚繼光就覺得,這咋成?這樣子怎麼能打勝仗。於是呢,戚繼光開始了關於“戚家軍”的尋找和訓練。

這裏面還有個小故事,關於義烏人的。在戚繼光看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須具備如下素質: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孫子兵法。恰巧有一次,戚繼光去視察民情了,路過了一個叫義烏的地方,看到了一羣人在打架鬥毆。1558六月起,義烏礦工、鄉民與從永康趕來的開礦者爆發械鬥,雙方參與毆鬥人數累計達三萬人左右,歷時四個月,死傷共計二千五百餘人。在這場鬥毆中,農民用鋤頭,礦工用钁頭,連家庭主婦也拿起了菜刀。這讓戚繼光不由得不感嘆:“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爲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

總之呢,戚繼光要的人就是要四肢發達,爲人憨厚老實,遵紀守法服從官府,敢打硬仗,敢衝鋒不怕死。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支精銳的特種軍隊,比如漢代的虎賁軍、三國時魏國的虎豹騎、唐代的玄甲軍等等,其戰鬥力之強罕有匹敵,但縱觀古今,能名聞天下,且以將領的名字命名的軍隊只有兩支:戚家軍和岳家軍。

除了人,當然戚繼光也比較關注武器裝備,比如軍刀啊,狼筅啊,虎蹲炮之類的。戚繼光坐鎮薊州16年,使北部的遊牧部族不敢南犯,薊州全境人民安居樂業,戚家軍更是名聞天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