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郅都,西漢知名酷吏,是如何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

郅都,西漢知名酷吏,是如何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郅都,西漢知名酷吏,是如何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西漢時期,曾發生了這麼一起事件:一個妃子上廁所遭遇野豬,皇帝命令貼身侍衛前去搭救,但對方竟然抗旨不遵守;而聞訊此事的太后不僅不生氣,反而獎賞了這個侍衛幾百斤黃金。

這個“侍衛”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名爲郅都,不救妃子算小意思,後來他成了西漢知名酷吏,屠殺豪族、收拾皇親國戚毫不手軟,衆人聞風喪膽,送給他“蒼鷹”的外號;在《史記·酷吏列傳》中,司馬遷也毫不吝嗇的對他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

如果我們望文生義,認爲這類人是“封建時代糟粕”的話,那就顯得過於武斷了:酷吏任何朝代都有,但最有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時期,正是在以強大著稱的漢朝。他們的存在,高度吻合了特定時代下的人性、制度需求;甚至對照現代職場領域,也能讓人產生一些共鳴。

結合郅都這個人,我們來探究下“酷吏”的獨特之處。

在漢文帝時期,郅都是郎官,也就是皇帝的侍從;待到漢景帝即位後,他擔任了中郎將,可以理解爲侍衛長。但他給自己界定的工作範圍,已經遠遠超過了對皇帝進行人生保護這一概念,不但經常在朝廷上當面進諫,有時還跟大臣對面硬懟,噴得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天,漢景帝一行進入皇家園林上林苑遊玩,郅都陪同護衛。途中,隨行的皇妃賈姬(中山靖王劉勝的生母)如廁方便,衆人在不遠處等候。

郅都,西漢知名酷吏,是如何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

突然間,一隻野豬躥進了廁所,漢景帝連忙給郅都使了個眼色,暗示他進去救人,但郅都壓根不搭理,杵在那裏紋絲不動。

漢景帝急了,操起武器就要自己殺進去,但卻被郅都跪在身前苦苦擋住:“妃子死了,可以再找一個;但陛下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麼向祖廟和太后交待?”

漢景帝也不禁猶豫起來,就在這時候,野豬自己走掉了,賈姬毫髮未傷。竇太后聽說後,對郅都賜金百斤以示褒獎。畢竟對於一個母親而言,兒子肯定比兒媳婦重要,何況兒子還是個身擔重任的皇帝。

郅都的那番話冠冕堂皇、合情合理,但並沒有解釋一個問題:他爲啥不進去救人?

有人說他擔心中了調虎離山之計,所以纔對漢景帝寸步不離。個人認爲並非如此,而是出於郅都的頭腦清醒:如果自己真的衝進去救人,但不幸看到了不該看的(甚至即使是嫌疑)對象,導致有損皇家尊嚴,屆時的後果,可比賈姬一個人被咬死嚴重得多了。

也許這纔是郅都獲得竇太后重獎的主要原因,更是他接下來被漢景帝重用的考慮所在。

當時,在濟南郡有個姓瞷(jian)的大家族,在當地呼風喚雨、彪悍強橫,關係網盤根錯節,攪得當地一塌糊塗;朝廷任命的太守也投鼠忌器、束手無策。漢景帝怒了,任命郅都前去收拾爛攤子。

郅都到任後,根本不和任何人講情面,把瞷氏的刺兒頭抓起來砍了腦袋,其他人嚇得戰戰兢兢,再也不敢作惡。在郅都的鐵血風格下,一年後,濟南郡從曾經的治安落後郡,華麗變身爲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模範。

由於卓越的治理能力,郅都後來官至中尉(首都治安官)。他爲人鐵面無私、公正廉潔,從不接受私人請託,也不吃吃喝喝;工作中,無論對方是何等權貴,他都依法處置,絕不網開一面。他經常說,自己既然當了官,就應該“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即,爲了工作,願意不顧妻兒老小搭上自己的命(最終確實這樣)。

秉承這種理念,郅都執法時特別嚴苛,就算是皇親國戚、功臣列侯,如果犯了事,在他這裏也免不了遭受酷刑折磨;甚至面對平定了七國之亂、位極人臣的周亞夫,他也是不卑不亢、毫不畏懼。由此衆人對他極爲懼怕,私下裏稱他爲“蒼鷹”

郅都,西漢知名酷吏,是如何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 第2張

公元前148年,被貶爲臨江王的原太子劉榮因爲私佔公地被押進中尉府受審。面臨嚴苛的審訊,他請求寫信向父親漢景帝認罪,但郅都堅決不允許。後來,依靠竇嬰偷偷送進的筆墨,劉榮寫下了一封謝罪書,其後自殺。

孫子被逼而死,竇太后自然要找麻煩。漢景帝爲了保護郅都,起先把他免官在家,後來又把他派到雁門上任,授權他負責當地一攬子事務。

雁門郡地處大漢、匈奴交界,時常遭受對方的襲擾,向來不好治理。但聽說郅都這麼一位鐵面無私、恪盡職守的官員到任後,匈奴人很長時期內都不敢騷擾。

然而,竇太后仍舊不依不饒,盯着郅都窮追猛打。不久後,郅都被處死,兌現了那句“奉職死節官下”的誓言。

郅都之死,劉榮事件只是導火索,長期以來對權貴、勳舊利益的觸犯纔是根本原因。結合郅都的案例,以及《酷吏列傳》中提到的晁錯、張湯等人,我們可以總結出酷吏的四大共同特徵:

其一,他們不徇私情,是嚴刑峻法的忠實擁護者、執行者,手段無情到冷血;

其二,不畏權貴,不怕得罪既得利益階層;

其三,深受皇帝信任;

其四,最終沒什麼好下場。

如果我們把上述四項結合起來,就能發現漢景帝、漢武帝時期酷吏橫行的本質原因:

首先,他們的存在是“合法”的,有法理邏輯支撐。

郅都,西漢知名酷吏,是如何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 第3張

漢隨秦制,完全繼承了秦朝的法律體系。在法家理論集大成者韓非子看來,儒家的仁義治國理論貌似很理想;但問題在於,品德高尚的聖人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指望這些人治國是不現實的。

相反,即使是個資質平庸的基層官員,如果完全按照法律條文行事、毫無私心,也能把惡人治的服服帖帖。即:“壞人”比“好人”更適合管理社會。

其次,酷吏實際上皇權的代理人。

在我們印象中,皇權至高無上;但實際上,在西漢初年,無論是文帝、景帝,甚至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都曾長期面臨着後族、貴戚、功臣、世家等既得利益階層的掣肘。面對這些強勢羣體,一般官員逢迎、拍馬屁都來不及,哪裏敢爲了公家的事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酷吏敢,作爲法家理論的忠實擁躉,他們能夠毫無懼色的以法令爲武器,跟權貴較真、硬碰硬。而對於皇帝而言,也特別喜歡用這些認死理的“老實人”替自己幹“髒活、累活”,目的達到了,黑鍋由這些人背,何樂而不爲?

其三,理想的替罪羊。

辦事認死理、不講人情,註定了酷吏們的名聲不會怎麼好;爲了維護皇權,不畏權貴,又讓他們被既得利益階層視爲眼中釘。因此,在需要這些人的時候,皇帝能夠對其進行力撐;但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需要緩和衝突時,帝王們往往又能壯士斷腕,“順應人心”,果斷捨棄這些成爲衆矢之的的工具人,讓他們成爲自己的背鍋俠。

所以,皇帝需要酷吏,畢竟他們沒有私心,不會徇私枉法,更不會以公家利益爲代價替自己換取名聲,是落實皇權的理想代言人;

郅都,西漢知名酷吏,是如何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 第4張

同時,這些人的特點,註定了他們在政壇中是孤立的,不會拉幫結派,容易掌控,還能替皇帝吸引仇恨。在形勢需要的時候犧牲他們,不但不會引起動盪,反而會讓人們“喜大普奔”,再次有助於提振皇權。

這就決定了,歷史上的那些酷吏,無論是漢代的晁錯、張湯、郅都,還是唐朝的周興、來俊臣,得勢時是皇帝意志的代言人,形勢改變時又會首先淪爲犧牲品,這既是人性的真實反映,也是封建政治殘酷性的體現。

但我們不能據此就認爲“酷吏”都是壞人。比如張湯,一生中得罪權貴無數,但在被逼自殺後,他的所有家產加起來只值500金;他的所有收入,都來自職場的俸祿,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非法收入。相對於那些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背後卻違法亂紀貪腐成性的權貴而言,酷吏倒也有可取之處。

其實在我們如今的職場中,也不乏酷吏類型的人:看似不好相處,但總能得到領導的重用。其實人家不一定是馬屁精,極有可能是因爲有原則、夠忠心,能夠完全執行領導的意志,願意搭上自己的名聲、人際關係,替上級幹髒活累活。存在即合理,對於這樣的人,咱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