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備兵敗後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關羽,假如你爲了桃園三結義的情意,就不應該狂妄自大,丟失荊州,劉備,要是真正的英雄,就不應該不聽忠臣勸阻,活該死,活該滅亡。劉備兵敗,先撤回永安。 命留守江州的趙雲帶兵到永安。命巴西太守徵兵,馬忠帶兵到永安。 劉備在這條線上備戰,準備迎敵! 三個月後,孫曹交惡,曹魏大軍直逼孫權。 劉備抓住時機,屯兵白帝,向孫權施壓。孫權“遣使請和,先主許之。” 不是不敢回成都,而是大敗後形勢所逼。 等形勢緩解,劉備已病危。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此時蜀正處在危難之時,人心渙散,士氣低落。如果劉備不能與將士共守前線,穩住軍心,蜀國危險!劉備作爲政治家和軍事家這一點不難看透。大張旗鼓聲勢浩大傾國傾力的大軍出征,結果一敗塗地損兵折將丟城棄地,顏面何在王威何在?反正國內有丞相坐陣安穩後方,乾脆坐陣白帝城靜觀其變,哪知王命安危一病不起,白帝昇天了。

白帝城乃西川要塞,劉備雖兵敗但西川未失,在此可與東吳對峙,如果退回成都怕是真的要亡了,劉備二十七歲起兵奮戰三十多年大戰一百四十戰,有多少次跌到谷底他又合適喪氣過,看劉備諡號就知道了,昭烈皇帝。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兄弟利益體,接手徐州的時候,糜家集團利益捆綁,糜家管錢管後勤,諸葛亮管內政,管謀略,但是不管部隊,所以荊州關羽一死,張飛一死,劉備手下根本就沒人,益州纔拿了多久?多少投降派,騎牆派,沒有部隊根本鎮不住。爲什麼一定要打夷陵之戰?因爲劉備打夷陵用的都是益州的兵,荊州老底都被敗完了。所以劉備打敗了敢回去?分分鐘被人架空,變成有名無實的傀儡。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第2張

劉備也算不得什麼名將,陸遜當時這麼說過,雖然劉備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油條,但是看他打仗的歷史,都是敗多勝少。如果經常打敗仗的人也算名將,那上過戰場的都是名將。幾萬大軍狼狽逃竄可能更真實,當然也會損失不少,全軍覆沒肯定不會。別說古代,就是現代幾萬軍隊在那麼個山川地形,也很難全軍覆沒,其實就是兵敗如山倒,無心抵抗了就剩下跑了,逃回去的人肯定不少。

諸葛亮扶了一個不該扶的政杈。正因爲他個人的能力和優秀的品質讓蜀國多活了幾十年。曹操孫權比劉備能幹太多,地理位子地盤劉備都與他們相比。回不去了,劉備兵敗後逃到白帝城,等安定下來後劉備便一病不起。古人年過六十已屬高齡,劉備戰敗身心俱疲羞忿交加,病來的兇險,此去成都道路遠且崎嶇難行,是沒法回成都的。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第3張

劉備不回成都是有考慮,新敗,怕軍心不穩,呆在白帝也可以觀察成都人心所在,同時不甘心失敗,如陸遜膽敢繼續攻擊,則可伺機聚滅陸遜,陸遜也不是省油的,知道追擊,說不定老殼搬家,劉備也不是吃素的,等孔明來了,可能逃跑都沒有機會,與其說撤兵,還不如說倉皇撤退,畢竟是險勝,果然不久,孔明到了白帝城。

不管究竟出於各種考慮,但客觀上劉備佔據了不錯的戰略位置,可退可進。雖然大敗,但絕頂高手絕不會因爲一次沉重的失敗就徹底投降,百折不撓,屢敗屢戰而意氣不散纔是真正的牛逼人物!當然最後病逝白帝城那是後話了,畢竟年齡大了。劉備深知荊州的重要性,雖然夷陵之戰大敗而歸,但是他不甘心。一直想發動二次戰爭,奪取荊州,但是他實在是有心無力。所以同意了孫權的第二次求和。然後就病死了。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第4張

敵人的敵人就應該是盟友。 劉備就不應該答應孫權的求和。喪失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就算不主動出擊攻擊江東的孫權。至少背靠蜀漢防守不會成任何問題的。如果孫權做出兩線作戰的決定,肯定會自取滅亡。夷陵戰敗絕對是蜀漢的滅頂之災,不同於劉備之前所有的敗仗,劉備的善後只能最低限度減少蜀漢的進一步損失,要扭轉形式已是不可能。不久劉備白帝城病逝,絕不是啥碰巧病倒而是剛愎自用,搭上蜀漢氣運懊悔鬱結成病。劉備沒有善始善終讓人遺憾。

歷史就是這樣因果相承,劉備和曹操都犯了驕傲錯誤,他們勇敢不屈得到了機會也失去了一些機會。假如沒有赤壁之敗,估計也沒有劉備啥事了,假如龐統不死,諸葛坐鎮,荊州關羽不失可能也沒有夷陵之敗。從結果看荊州在劉備取得西川后是個負資產,應還給孫權,孫劉兩家就不會發生關羽被殺。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第5張

漢中,荊州是蜀地的南北大門,劉備與諸葛初謀時就是以控制這兩地兼掌控蜀地,後謀天下的。故劉備派最信任的關羽守南大門,自己去奪北大門,可惜關羽失去了南大門,這就像走進了籠子被人關了門,所以劉備必須奪回,可惜兵力不夠,只能藉助當地土著部落!混雜調度不暢,且致命的是土著喜用木建營盤,招至大難!觀三國志劉備用兵非庸才,常以少周旋於多而不滅。陸攻擊的突破口也正是土著部隊!

劉備以前一直在奉節白帝城永安宮辦公,他一直在這裏。諸葛亮在成都治理蜀地。這裏隨時可以東出接應荊州,就把兩州之地連鎖在一起了,戰略構想是這樣。三國志裏有明確記載,劉備率20萬精銳鎮守於此。不是敗回來走到這裏不走了。劉備的軍事才能是很強的,能攻能守,能訓練精銳的白耳兵;只是輕敵加上地利和時機不對發動戰役至於潰敗,實際陸遜也是僥倖,若風向不對他的計劃將全部落空,真要在陸地對決陸遜不守劉備不攻,陸遜很可能打不過劉備,憑劉備的兵機攻伐,陸遜還真未必玩得過劉備。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第6張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劉備希望曹丕肯定伐吳,誰輸了肯定不服,想要贏回來,所以劉備不回成都,劉備不走,保持戰爭狀態,孫吳肯定也是重兵防守,孫吳不肯成服曹魏的,而且荊州平原居多,又是天下之腹,看看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就是武漢,中國之最中心,得了荊州順江就把東吳滅了,三家都想要,最強大的曹魏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他不走保持戰爭狀態,拖着孫吳就是給曹魏製造機會,所以223.224.225年曹魏孫吳爆發兩次戰爭。

劉備的政治眼光判斷還厲害的,他看袁本初不行馬上跑路,袁紹果然很快就兵敗了,所以他就在永安最大的原因就是保持個好的東吳的戰爭狀態,給曹魏製造機會,讓他們打消耗他們的實力,這樣纔有時間給蜀漢恢復元氣,我個人猜測說不一定這個病逝都是故意爲之,劉備一死曹魏認爲蜀漢不足爲慮,先滅東吳再兩路滅蜀漢,一個優秀的政治家陰謀家是不介意用自己生命來做局的,劉備肯定就是這樣的人,誠如是魏吳大戰3年,蜀漢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第7張

魏強而吳弱,劉備不傻,只有把東吳拿下才能壯大自己的實力,才能跟魏決一高下,路線方針可以說是對的,錯就錯在排兵佈陣上,如果按照諸葛亮所說,聯吳抗魏,這樣很難結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別忘了,劉備可是志在天下吶!

其實劉備伐吳從戰略上來說沒錯 第一、孫吳襲殺關羽,劉備名義上是給關羽報仇,實際上是以報仇爲名義,將季漢的各個派系統一協調到一起,畢竟劉備從起家到稱帝,身邊派系衆多,有結義派系,有徐州派系,有荊州派系,有益州地方實力派,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擰成一股繩子只能用大義名義。 第二、魏強吳弱,從日後諸葛亮數次北伐就能看出來,伐魏基本上成功機率爲0,劉備也是打過漢中戰役的,知道拿下一個漢中就已經差點讓季漢集團當掉底褲了,還翻山越嶺北伐,劉備瘋了。相比而言,比魏國弱,又可以順江而下的孫吳是更好的選擇。 第三、整體態勢,孫吳的尿性就是雞賊,偷雞摸狗,關羽北伐,孫吳偷襲荊州,劉備還北伐魏國,孫吳再偷襲益州怎麼辦,畢竟偷襲和女裝一樣,只有0次和無數次(比如某島國),而奪取了漢中的季漢,已經取得了天然的分界線,魏國南下也不好打,正好趁此機會滅了孫吳,把戰略態勢變成南北朝。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之後 劉備爲什麼不敢回成都 第8張

我認爲劉備是不敢回成都而不是沒臉回成都。當初御駕親征就是一個孤注一擲的行爲,勝了,則可維持三國鼎立的局面,將來或可一統。敗了,則永失問鼎天下之機會。在劉備親征的時間,諸葛亮一人大權獨攬,極大可能完成內部的人事清洗,劉備又兵敗,無力扭轉局面,諸葛亮與曹操一模一樣。劉備不敢也不想打破這個局面,所以最終在永安託孤,把球踢給諸葛亮。事實證明,劉備的這個策略是正確的,維持了蜀漢後期表面的和平,使劉禪得以善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