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他爲什麼不回成都?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他爲什麼不回成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他爲什麼不回成都?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夷陵之戰是蜀漢國運的轉折點,在此前蜀漢一度把曹操壓制得喘不過氣,曹操甚至準備用遷都來躲避劉備大軍的兵鋒。但自從經歷了夷陵之戰的慘敗,此時劉備手上精銳盡失,衆多謀臣和少壯派也折損大半,甚至讓益州境內原本就不安分的勢力蠢蠢欲動,蜀漢由盛轉衰。

很多網友不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竟然不回成都主持大局,竟然還待在小小的白帝城到死,甚至流傳着了劉備非常懦弱,沒臉回益州的推斷。其實並不是劉備不敢回成都,而是白帝城需要劉備,他不能離開這裏。

東吳和蜀漢實際上處於交戰狀態

荊州對於蜀漢來說是龍興之地,劉備憑藉荊州豐富的資源快速吞併益州、隨後又在漢中正面擊敗曹操。而蜀漢建國的班底,像諸葛亮、馬良、蔣琬、鄧芝、魏延這樣的老臣都出身於荊州,在諸葛亮爲蜀漢制定的戰略計劃裏面荊州的作用非常大。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明名義上是要爲關羽報仇,但實際上是要奪回荊州。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他爲什麼不回成都?

就在劉備興兵東征的時候孫權擔心蜀漢兵鋒太強,一度要割讓武陵郡和零陵軍罷兵言和但卻遭到劉備拒絕,孫權無奈只能啓用陸遜爲大都督抵禦劉備。當時劉備並不知道陸遜是何許人也,他只當做東吳無人,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來抵禦自己,輕敵之心更加嚴重。

陸遜出身於江東名門望族,從小接受那個時代的精英教育。他原先擔心劉備使用水陸並進的計劃攻打荊州,但實際上劉備只從陸地緩緩推進,這讓陸遜得到了很多緩衝時間,不僅徵調了足夠的人手而且還在謀劃反攻劉備。因爲絕對的智力碾壓,陸遜利用天氣和地形,僅僅放了一把火就燒燬了劉備東征的大軍,慘敗的劉備只能跑到白帝城。

獲勝的孫權一度派遣使者調停戰爭,而這一次僅僅是罷兵言和並沒有其他條件,早先零陵郡和武陵郡都不要的劉備,現在更加不會同意停戰,於是雙方就在白帝城和巫縣地區對峙。儘管東吳沒有主動攻擊白帝城,但劉備也沒有能力攻打荊州,雙方就一直耗着。雖然一直沒有動作,但兩軍還未停戰,劉備作爲軍隊的統帥自然不能返回成都。

白帝城的地理位置

從荊州地區入蜀總共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從襄陽走上庸郡,通過漢中郡南下進入蜀地。此時的上庸郡已經被曹魏掌握,而漢中郡則是蜀漢大將魏延駐守,東吳這個方向進軍益州無望,曹魏也不會冒着上庸郡被包抄的風險讓東吳借道上庸攻打漢中。另外一條就是從南郡向西走陸路,或者是從長江走水路進入益州腹地,但不論陸路還是水路都必須經過白帝城,這裏就是益州的東大門。

劉備雖然在夷陵之戰折損了大部分兵力,但隨後一段時間內陸續都有很多在戰場上走失的,被俘成功逃脫的,還有且戰且退的部隊回到白帝城,手上實際上還有2萬多餘兵馬。早在劉焉、劉璋統治益州的時候,爲了更好的防禦來自荊州地區的攻擊,白帝城已成爲了益州的橋頭堡,這裏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此時劉備根據情報以及自己的理解重新設計、加固這個地區的防禦,期間又花費了太多時間。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他爲什麼不回成都? 第2張

而且益州境內,甚至成都周邊已經多年沒有經歷戰亂,劉備此戰經歷了慘敗,東吳方面又揚言要進攻益州,這讓益州境內人心惶惶。劉備作爲戰役的發起者也是蜀漢的皇帝,他自然要肩負起守護益州的重任。假如他退回成都的話,很可能會給成都百姓營造一個蜀漢政權軟弱無能的事態,嚴重的可能會使益州上下離心離德。屆時的蜀漢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東吳方面的威脅,內部很可能會給蜀漢造成致命一擊。這也是劉備要留在白帝城的原因。

劉備年事已高

最後一個就是劉備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他二十幾歲就開始征戰沙場。三十歲時參加反董聯軍,名義上成爲一方諸侯,但實際上還是一個縣令。後來劉備機緣巧合之下拿下徐州,但因爲能力不足,徐州很快成爲了曹操的地盤。

戰敗的劉備有輾轉河北、幷州、豫州、新野,四十幾歲還是一事無成,只能和荊州牧劉表哭訴,我南征北戰這麼多年,大腿肉都被磨沒了卻沒有什麼職務,劉表體諒劉備的難處,隨後支援他一部分錢糧兵馬,劉備纔再一次有了原始積累,也爲赤壁之戰後拿下荊州埋下伏筆。

而劉備稱帝的時候已經六十歲,那個時代的平均年齡僅有四十歲,他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壽''老人。因爲戎馬一生,身體實際上已經被透支很多,再加上戰敗的陰影,此時的劉備實際上已經油盡燈枯。按照那個時候的氣候環境,假如他執意要回成都的話,很可能會像秦始皇一樣病死在途中。劉備心理也清楚,所以安排了很多事之後火速讓丞相諸葛亮到白帝城。因爲山高路遠,諸葛亮到白底之後劉備已經行將就木,當他把劉禪、蜀漢託付給諸葛亮之後沒多久就撒手歸天了。

小結

其實夷陵之戰的慘敗不完全歸咎於劉備和陸遜的智力差,當時蜀漢的人口還不到100萬人,而東吳的人口則有接近240萬人。劉備領導的蜀軍有一部分是新兵,而陸遜領導的吳軍則是多年的精銳還有原來關羽手上的精銳部隊。雙方就國力、軍力比起來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劉備只不過是加速了戰敗而已。

儘管劉備戰敗,但他卻沒有破罐子破摔意氣用事,而都是以大局爲重,穩定軍心、佈防、修築工事等等。從後續的發展來看,其實他做的還算是妥當。哪怕陸遜手上有數倍於蜀軍的實力,但卻不敢輕易攻打白帝城,可見劉備的決策還是有很大用處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