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三代元勳鰲拜,是真的謀權篡位?真相是什麼

清朝三代元勳鰲拜,是真的謀權篡位?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鰲拜謀權篡位是真的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很多同學對清朝初期的權臣鰲拜,瞭解的不多,一般都主要通過文學作品或者是影視劇。

尤其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和陳道明老師主演的《康熙王朝》,將鰲拜描述成一個手握重兵,謀權篡位的奸佞之人。

但大家不要被這些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誤導了,歷史上的鰲拜其實並不全然如此。他或許飛揚跋扈,或許目中無人,但清朝三代元勳,對於清朝,他是絕對忠心的。

雖然說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名留青史的忠臣,可也不能將他說成是一個大奸臣。文學作品裏出現的鰲拜,私下裏穿龍袍,打算推翻小皇帝康熙,自己做皇帝的橋段,完全是無稽之談。

鰲拜是滿清貴族,早在皇太極時期就跟着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和皇太極之間感情很好。至少對於皇太極,他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都知道,皇太極去世的比較突然,他去世的時候,還沒有立下繼承人。當時鰲拜等人是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的,但多爾袞的加入,讓皇位懸而又懸。

豪格和多爾袞背後的集團,誰也不服誰,於是福臨就像撿漏一樣得到了皇位,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

清朝三代元勳鰲拜,是真的謀權篡位?真相是什麼

在鰲拜看來,不管是豪格繼位還是福臨繼位,對他而言,都沒有任何損失,因爲他們都是皇太極的兒子。

可要是多爾袞繼位,那麼皇太極兒子的正統皇室血脈,會就此中斷,這不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他忠於皇太極,當然還是想讓皇太極的兒子繼位。

即使福臨繼位以後,因爲過於年幼,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把持朝政,但他並沒有屈服於多爾袞。也因如此,多爾袞並不待見他,可以說兩個人互相都很討厭對方。

鰲拜作爲臣子,治不了多爾袞,可多爾袞作爲攝政王,有的是辦法整鰲拜。

但無論多爾袞怎麼做,鰲拜的一顆忠心,始終懸掛在順治皇帝福臨的身上。

順治皇帝臨死之前,留下了四位顧命大臣,讓他們輔佐自己年幼的兒子康熙,鰲拜居四大顧命大臣之尾。

但鰲拜歷經皇太極、順治,到了康熙時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朝元老。

而位居四輔臣之首的索尼,雖然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禍,在很多事情上都力不從心,也疏於過問。

蘇克薩哈原本是多爾袞的人,但多爾袞死後,他回頭告發多爾袞,因此受到順治的重用,在四輔臣中名列第二。和鰲拜雖是姻親關係,但二人卻常常因政見不合而發生爭論,宛如仇敵。

再說遏必隆,雖出身名門,但爲人庸懦,遇事毫無主見,隸屬鑲黃旗,常常附和鰲拜。

鰲拜雖然位居四輔臣之末,但軍功赫赫,資歷老。因此,說鰲拜在康熙時期是最有權力的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點都不爲過。

古往今來,權力的奢望往往能令人迷住心竅,鰲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清朝三代元勳鰲拜,是真的謀權篡位?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跟着皇太極時,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到了順治皇帝時,和多爾袞作對,站在順治這邊支持他。到了康熙時期,又是順治皇帝留下的託孤大臣。

試問,有幾人能和皇家的關係密切到這種程度?

當康熙繼位以後,朝中已經沒有人的地位和權力能與鰲拜抗衡了,所以他生出幾分自大和驕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鰲拜忘記了,在一般的朝臣面前,他是可以自大,別人也不會說什麼。如果他把這份自大放在皇帝身上,久而久之引起皇帝的反感,可就不好了。

果然,當鰲拜自大過頭,把康熙都不放在眼裏的時候,就徹底觸到了康熙皇帝的底線

康熙繼位的時候年紀很小,朝政都是四位顧命大臣在處理。

當時的情況是索尼年邁,蘇克薩合明哲保身,遏必隆又與鰲拜一個鼻孔出氣,這無異於助長了鰲拜的囂張氣焰,走上了專權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鰲拜非常不認可康熙的能力,有些小看他,總覺得一個幾歲的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政治,什麼 是治國。

或許康熙太小確實不知道什麼是政治,可他自小學習帝王之道,最基本的朝政,到了年紀也是完全可以處理的。但鰲拜根本不讓康熙接觸朝政,總是想辦法阻撓他的親政之路。

做皇帝的可以容忍一個有功之臣一次兩次的狂妄,但次數多了,泥人尚有三分火氣,更不要說皇帝了。

何況鰲拜一直不讓康熙親政,擅權自重,這無疑是觸碰了帝王的龍鱗。很快,鰲拜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清朝三代元勳鰲拜,是真的謀權篡位?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康熙給鰲拜定的罪行裏面,最突出的一條就是“結黨營私”。皇帝們最看不慣大臣們勾結到一起,組成個小集團爲自己謀福利了。

可是到了鰲拜的位置,即使他不去和別人組隊,也會有很多官員爲了示好或者達成某種不可告人的的目的,自動找他站隊。

重點在於,如果鰲拜真的結黨營私,爲了達成自己的目的,陰謀篡位,那他早就對康熙皇帝下手了。

最好的時機,就是康熙繼位之初根基不穩的時候。但那時他並沒有這麼做,可見他內心深處,並沒有想着謀權篡位。

鰲拜在被康熙擒獲以後,撕開自己的衣服,露出滿身傷疤,意在告訴康熙,他曾經爲大清江山賣過命。

其實歷史發展到這裏,看到鰲拜被擒這一幕,難免讓人生出幾分兔死狐悲的感慨。

爲大清奮鬥了一輩子,只是因爲自己的治國理念和康熙皇帝不一樣,阻礙了康熙皇帝的親政之路,讓他的中央集權沒有得到及時的統一,最後就被冠上了結黨營私的罪名。

或許是康熙看到這些傷疤動了惻隱之心,又或許是他如此處置鰲拜是逼不得已,最後他只是把鰲拜關進大牢。

如果康熙皇帝是個昏君,或許鰲拜的專制,在他看來還是一件頗有好處的事情。像鰲拜這樣有才能的人替自己處理國家大事,睡覺都能笑出聲。

可康熙不是昏君,他一心想要向朝臣和百姓證明自己的能力,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治國之才展示給大家看。

而鰲拜卻偏偏當了這隻攔路虎,阻撓康熙親政。康熙若要親政,鰲拜是必須要扳倒的第一塊大石頭,所以康熙除掉鰲拜,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鰲拜錯就錯在太過於狂妄自大,沒有揣摩清楚康熙皇帝的心思,大權獨攬,捨不得放權,又日益驕橫,這才引得康熙忌憚。

清朝三代元勳鰲拜,是真的謀權篡位?真相是什麼 第4張

但於大清而言,鰲拜對於社稷有功,對朝廷是忠心的,所謂的結黨營私,當然也只是藉口。如果他真的這樣做,康熙早就把他弄死了。

說到底,鰲拜是對康熙的皇權,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所以康熙不得不辦他。

康熙晚年的時候,追賜鰲拜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這也告訴世人,他並不是一個謀朝篡位之人,對於大清至少是忠心的。康熙的兒子雍正則更直接,念及鰲拜的功績,賜予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

從鰲拜的結局可以看出,一個人無論處在什麼位置,都要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要覬覦別人的東西,尤其對於權力而言,到了最後,其實都是虛妄的存在。

能夠放手就放手,到了鰲拜那個地位,要什麼有什麼,待在家裏享受天倫之樂,它不香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