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示終極真相,鰲拜除掉蘇克薩哈,真是康熙被嚇蒙了?

揭示終極真相,鰲拜除掉蘇克薩哈,真是康熙被嚇蒙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帝玄燁登上寶座後,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年紀太小,無法親自管理朝政。這與他的父親順治帝當年一樣,因此,歷史再次重演,四位輔政大臣高大的身影出現在了小皇帝瘦小的身軀前面。

這四位顧命大臣依次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四輔臣制度,相當於一個臨時政治局實行集體負責制,任何國家大事必須由四輔臣集體討論決定後,共同向皇上上奏,個人是不能上疏或朝見皇帝的。

年幼的皇帝還沒有能力單獨處理國家事務,孝莊不行垂簾聽政,平時自然由四輔臣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在形式上,四輔臣的班行有先後之別,又都以共同輔政、集體制約的方式保持權力平衡。

但這種平衡隨着四輔臣各自的權勢、能量和地位的變動,彼此之間利害關係的不同,而隨時會被打破。

這四人中,鰲拜爲三朝重臣,戰功顯赫。他自恃功高,具有強烈的權利慾,對自己被排在第四,一直心存不滿。尤其是通過“旗地異置案”後,更是氣焰暴漲,儼然以首輔自居。

揭示終極真相,鰲拜除掉蘇克薩哈,真是康熙被嚇蒙了?

在索尼去世後,鰲拜更是囂張跋扈到了極點。這時一直心存不滿隱忍不發的蘇克薩哈突然變得強硬起來。他拒絕與鰲拜聯名上奏,對鰲拜說:“教導主子之處,誰有意見,各行陳奏,何必會同列名?”之後,蘇克薩哈又釜底抽薪地上疏解職。稱願去爲先皇守陵。

鰲拜不傻,看出了蘇克薩哈是在向自己攤牌。他必須想辦法除掉蘇克薩哈,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受動搖。

於是鰲拜與其同黨班布爾善等,在遏必隆家的馬圈內密謀,羅列蘇克薩哈“懷抱奸詐,存蓄異心,欺藐主上”、“不願歸政”等24條罪狀,並於七月十七日,操縱議政王大臣會議,顛倒黑白,將給蘇克薩哈的罪狀定爲鐵案,議將蘇克薩哈與其子查克旦凌遲處死;餘子1人,孫1人,兄弟11人,皆處斬,家產籍沒,甚至包括族人前鋒統領白爾赫圖等人,亦擬處斬。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爲在處死蘇克薩哈問題上,康熙皇帝是斷然“堅執不允所請”。然而,鰲拜自恃大權在握,竟氣勢洶洶“攘臂上前,強奏數日”,最後,不顧康熙反對,矯旨將蘇克薩哈處絞,其他人員一律按原議處置,甚至連當時因懷孕免死而被繫於獄中的蘇克薩哈兒媳分娩後的嬰兒都沒能倖免,被斬首於市。

揭示終極真相,鰲拜除掉蘇克薩哈,真是康熙被嚇蒙了? 第2張

那麼,鰲拜除掉蘇克薩哈,到底是不是違反皇帝之命而擅出諭旨的呢?

其實康熙在處死蘇克薩哈的判決書上是簽了字的,也就是說,並不存在鰲拜等公然拋開小皇帝,矯召擅絞蘇克薩哈的。這在清宮所藏的一份滿文康熙除鰲拜的《欽定罪狀諭》中,有所提到。

在該諭中說,“朕親政之初,有告發蘇克薩哈之事,當即交王、大臣等審議。王、大臣等均因畏懼鰲拜、遏必隆等威力,即誇大其罪,議擬凌遲。具疏奏報。時朕若堅意不肯,則王大臣等因一時畏其權勢,固免冠叩請,朕亦精神恍惚,凌遲蘇克薩哈,於心不忍,遂降旨絞之,餘依議……如今念之,後悔莫及,殊甚憤恨。”

由此看來,康熙皇帝當時是被衆王公大臣的洶洶氣勢嚇壞了,他並沒有繼續堅持,而是親自下旨改凌遲爲絞刑。

因此,年少的康熙皇帝下旨處死蘇克薩哈,一是被鰲拜等洶洶氣勢所逼,另一方面,也實在是對輔政大臣集體不滿的一個衝動性表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