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魏延反叛,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魏延,是蜀漢陣營中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將,其實力和地位僅次於五虎上將。

可是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卻第一時間反叛了蜀漢,投靠了曹魏,最終被馬岱斬殺,身敗名裂

按道理說,魏延在蜀國並非沒有受到重用。他雖然資歷不深,卻被劉備任命爲鎮遠將軍,全權都督漢中前線軍事。在諸葛亮手下,他也同樣頗受重任,擔任徵西大將軍,封爲南鄭侯,多次作爲北伐先鋒,屢立奇功。

既然如此,魏延爲什麼非要選擇背叛呢?

對此,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給出解釋是:魏延腦後長有反骨,從面相來看,他天生就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諸葛亮活着時尚能服從,諸葛亮一死,他必定會反。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當然,這只是小說中的說法,我們顯然無法把一個人的行爲歸結於他的長相因素。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魏延反叛蜀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事實上,歷史上的魏延從來沒有打算背叛蜀國,說他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亂臣賊子,還真是有點冤枉。

一、子午谷奇謀

魏延反叛蜀漢的原因,首先與他在第一次北伐時期獻出過的一個重要計策有關,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

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戰爭,從漢中出兵,向魏國控制的長安發起了進攻。

在漢中和長安之間,隔着一條長長的秦嶺山脈。自古以來,想要從漢中打到長安,就必須穿過秦嶺。而在秦嶺之間,分佈着4條崎嶇的山道,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斜谷)、儻駱道(駱谷)、子午道(子午谷)。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2張

從地圖上看,這4條山道雖然距離長安最近,卻由於山路崎嶇陡峭,非常不利於行軍和糧草運輸。於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並沒有選擇這4條山路,而是繞了一個遠路,從漢中往西北方向行軍,出祁山古道,攻打隴西三郡。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3張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路線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穩妥,有利於保證後方的糧草供應,而且可以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不過,由於繞了一個遠路,無法對關中平原造成太大的威脅。

而魏延提出了另外一個計謀,也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認爲,蜀軍不應該繞道祁山,而是應當兵分兩路走秦嶺山路。他建議,由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出兵,吸引曹魏注意力,而他則率領一路五千人的奇兵,兵出子午谷,直接偷襲到長安城下。  當時長安的守將名叫夏侯楙,是一個膽小怕事,怯弱無謀的人。魏延正是基於此點,認爲可以出奇制勝,一招制敵。這個計謀效仿了漢初時期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雖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如果得手,確實可以出奇制勝,一擊奪取長安。

這便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4張

顯然,魏延的這個計策並沒有得到諸葛亮的採納。原因也很簡單,諸葛亮生性謹慎,認爲子午谷出兵風險太大,所以選擇了更加穩妥的兵出祁山的路線。後來,蜀軍的確佔領了隴西三郡,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卻最終因爲馬謖大意失街亭,最終被迫撤兵。

在這裏,我們不是討論諸葛亮與魏延誰對誰錯。只是想說明,魏延的計策沒有被採納,而且最終北伐以失敗告終,所以導致了他的心中一直存有怨念和痛惜。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5張

北宋有一位名叫何去非的學者曾對此作出過點評:

蜀師每出,魏延常請萬兵趨他道以爲奇。亮每拒之,而延深以憤惋。

這裏說到的”憤惋“一詞,就充分總結了魏延當時的情緒。他常年駐守漢中,戰鬥在和曹魏斡旋的最前線。所以他夢想着奪取長安,夢想着建立韓信一樣功業。但他的奇謀卻總是不被採納,而北伐又一次次的失敗,久而久之,便凝結成了一種憤恨和抱怨的負面情緒。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6張

二、 與楊儀不和

魏延僅僅就因爲有些小情緒,就會反叛蜀漢嗎?

當然不會,他的反叛之舉還有另外一個助推劑,那就是他和楊儀之間的矛盾。

楊儀是誰?

楊儀,曾經是荊州的一個小官員,後來投靠了關羽,並被關羽推薦到了成都。諸葛亮北伐時,他已經官至隨軍長史,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7張

不過,由於楊儀和魏延都性格孤傲強勢,因此兩人之間素來有非常嚴重的矛盾,誰也不服誰。兩人經常在公共場合進行爭吵,甚至還差點在一次宴會上大打出手。

因爲諸葛亮從中斡旋協調,兩人的矛盾並未激烈的爆發,但是這卻爲蜀漢的軍政大權埋下了一個嚴重的隱患。諸葛亮一死,這種矛盾就顯露出來,釀成了一場嚴重的內訌事件。

三、 內訌事件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耗盡了心力,死在了五丈原。

按照陳壽《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臨死之前將軍隊的指揮權臨時授予了楊儀,命他率軍退回漢中。同時,他還讓楊儀命令魏延斷後,防止魏軍趁機追襲。

諸葛亮是否真的曾經留下這段遺命,我們不得而知。但起碼有一點可以確定,魏延在諸葛亮死後不願意就此撤兵,而是做出了抗拒楊儀軍令的舉動。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8張

他爲何選擇這麼做?原因無非就在於我們前文中提到的兩點:

第一,他的“子午谷奇謀”多次被拒,心中懷有怨念,不甘於北伐大業再一次失敗;第二,由於私人之間的矛盾,他不甘位於楊儀之下,不願意聽命於楊儀。

這兩點因素疊加起來,促使他做出了抗拒軍令的舉動,想要留在五丈原,繼續和司馬懿較量。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9張

而在此時,心胸狹隘的楊儀也恰好抓住了魏延的這個把柄。他上書蜀後主劉禪,誣告魏延不服軍令,企圖謀反。

於是,在諸葛丞相屍骨未寒之時,他手下的一文一武兩個重臣發生了嚴重的內訌。

而魏延顯然成了這場內訌事件的失敗一方。他性格中的衝動和魯莽,成爲了葬送他前程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在未得到軍令許可的情況下,率領本部軍馬南下,攻打了楊儀的部隊。

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魏延從來沒有不忠於蜀國,也從來沒打算反叛。他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做出了一個錯誤的舉動。《三國志》記載: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這說明,陳壽也認爲魏延並沒有反意,因爲他並沒有直接北上投靠魏國,而是率軍南下攻打楊儀。他的目的只是想殺掉楊儀而已,泄一己私憤而已。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10張

只不過,在當時那種特殊的情況下,諸葛亮剛剛去世,軍隊大權懸而未決,魏延不僅抗拒軍令,而且還率軍發動內訌,這造成的後果是非常惡劣的。這使他背上了亂臣賊子的惡名,把話語的主動權拱手讓給了他的對手楊儀。最終,他人心盡失,衆叛親離,只能選擇向北逃竄,被馬岱追上斬殺。

一代名將,因多年前積攢下的一些小情緒,和一些個人之間的小矛盾,最終葬送了前程,隕落於世間。

結束語:

說道這裏,或許大家已經清楚,魏延的“反叛”根本與他腦後長沒長反骨毫無關係。而千百年來,人們也已經習慣於把魏延當作一個亂臣賊子來看待。

“年少不識魏文長,識懂已是不惑年”。對於魏延來說,或許我們真的冤枉了他。

而對於蜀漢來說,這無疑也是一種“雙輸”的結局。魏延固然身敗名裂,蜀漢也失去了一位能征慣戰的名將,最終落得個“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窘境。最終被魏國所滅,又能怨得何人?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嗎 魏延爲什麼非要背叛 第11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